“撕名牌大战搬到兵马俑坑前,汉服变‘节目组统一工装’,西安千年文化竟成跑男团‘背景板’?网友怒批:这哪是文化之旅,分明是流量收割流水线!”当《奔跑吧》第13季高调官宣“古都寻韵”主题,节目组与西安的这场“双向奔赴”,却在开播前陷入争议漩涡。
---
一、文化IP变“流量密码”?节目组的“小心机”藏不住了
《奔跑吧》与西安的绑定,本应是“历史+综艺”的梦幻联动: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底蕴,遇上国民综艺的娱乐基因,光是“城墙撕名牌”“兵马俑解密”等关键词就吊足胃口。但细看节目组操作,疑点重重:
• “文化符号”沦为游戏道具:据现场路透,节目组在古城墙设置巨型肉夹馍道具,疑似将美食与历史强行嫁接。网友吐槽:“肉夹馍和城墙有什么关系?不如直接让嘉宾举着《梦回大唐》灯牌拍照!”
• 汉服穿搭“敷衍了事”:尽管成员们穿着唐装汉服穿梭于钟鼓楼,但造型被指“影楼风”泛滥。宋雨琦的“银发机械姬”造型更引发争议:“唐朝人穿赛博朋克?节目组是穿越错片场了吧?”
• 非遗体验“走马观花”:皮影戏、剪纸等非遗环节仅作为游戏背景板,明星们学了十分钟就“速成表演”,被文化学者质疑“亵渎传统”。
质疑点:节目组究竟是想传播文化,还是借西安之名行“热搜定制”之实?
---
二、明星“人设大战”:温情、搞笑还是剧本杀?
本期录制中,郑恺携妻女亮相、白鹿周深“综艺双子星”合体、张真源首秀等话题刷屏,但观众早已练就“鉴剧”火眼金睛:
• 郑恺的“家庭牌”能打几局?苗苗带娃陪录被赞“娱乐圈清流”,但有眼尖网友发现,女儿全程低头玩手机,与父亲互动仅限于“递水擦汗”。评论区犀利提问:“这是亲子陪伴,还是剧组给娃安排的‘社会实践’?”
• 周深的“文化课代表”人设稳吗?尽管节目组安排他演绎《霓裳羽衣曲》,但网友翻出其此前“把《长恨歌》唱成Rap”的黑历史,调侃:“建议白居易穿越听听,怕是要气活过来。”
• 张真源的“团宠”位置能坐多久?作为时代少年团唯一常驻MC,他与沙溢的“父子梗”被指刻意营销:“一个00后弟弟带60后老爹,剧本感拉满!”
数据佐证:据第三方统计,近三年《奔跑吧》涉及“文化”的争议事件中,72%的观众认为“形式大于内容”。
---
三、西安文旅的“双向博弈”:是借势出圈,还是被反噬?
节目组宣称要“带观众云游长安”,但西安本地文旅从业者却忧心忡忡:
• “景点打卡”清单遭吐槽:录制地集中于城墙、回民街等热门商圈,小众文化地标如大明宫遗址、碑林博物馆被忽略。有导游哀叹:“节目组带火的是网红小吃,不是千年文明!”
• 商业化侵蚀文化体验:节目同款“摔碗酒”“油泼面”套餐在短视频平台刷屏,但本地商家透露:“这些套餐是节目组定制的,和真实西安饮食文化半毛钱关系没有。”
• 历史解读“翻车现场”:在兵马俑任务环节,嘉宾误将“军阵布局”解释为“古代版狼人杀”,引发历史爱好者集体抗议:“能不能先做点功课再玩梗?”
---
四、观众用脚投票: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文化综艺”?
尽管争议不断,《奔跑吧》西安特辑的收视率仍居榜首。这折射出一个残酷现实:
• 流量逻辑碾压文化深度:当“郑恺教兵马俑跳女团舞”“白鹿用方言砍价”等片段冲上热搜,观众更愿意为“爽感”买单,而非思考“何为长安”。
• “文化综艺”陷入死循环: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观众早已厌倦说教式输出;但《奔跑吧》的“娱乐化改造”,又让文化沦为娱乐的附庸。
专家观点: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明阳指出:“真正的文化综艺,应该像《长安十二时辰》——用戏剧张力承载历史细节,而非让明星在景点前摆pose。”
---
结尾悬念:
当《奔跑吧》用“机械姬宋雨琦大战白鹿唐装”引爆热搜时,我们不禁想问:下一次西安出现在综艺里,会是更惊艳的文化盛宴,还是更尴尬的流量闹剧?
(本文部分信息综合自节目路透及公开报道,观点仅供参考。)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