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让机器人解放双手,结果它把家里搅得鸡犬不宁。”这届网友对家用机器人的吐槽,精准戳中了当下科技消费的痛点。
有人花8万买的自主机器人,能精准撞碎刚擦好的镜子,进厨房把菜撒一地还撞碎橱柜;有人租了远程操控的人形机器人,却纠结“这到底是请了个机器人,还是远程家政工”。

一边是AI热潮下厂商“智能便捷”的宣传轰炸,一边是消费者“高价低能”的集体抓狂;一边是自主机器人的频频闯祸,一边是远程操控模式的争议不断。
家用机器人到底是科技福音还是智商税?自主和远程操控哪个才是未来方向。

市场上的行情是疯狂的:入门级的扫地机器人都在三千元档位徘徊,稍微有点样子的自主型机器人轻松突破五位数,而那些外形酷炫、号称拥有人类同等灵巧度的双足人形机器人,身价更是动辄八万、十四万起步。

让我们看看这十四万元到底买回了什么服务。一位博主实测的数据足以让人心凉:在抓取不规则物体这种看似简单的动作上,那台价格堪比一辆小汽车的机器人成功率竟然只有82%。如果你觉得这个数字还凑合,如果你请的钟点工十次递水有两次把杯子摔在地上,你还会继续雇佣他吗?

效率低下是另一个让人抓狂的点。花十四万买来的“高科技”,打扫一间仅仅15平米的客厅竟然需要耗时半个小时,这还不算它因为算法缺陷漏扫的死角。

然而真正的噩梦在于它们惊人的破坏力。北京的一位家里新买的自主机器人仿佛和镜子有仇,刚擦得锃亮的镜面被它撞个粉碎。至于深圳的那位王女士,更是遭遇了生活常识的打击——那个据说搭载了所谓顶尖AI系统的XBot,竟然把洗衣粉当成白糖精心地收纳进了厨房的调料柜。

为什么厂商宣传片里那些行云流水的操作,一到现实中就变成了笨手笨脚的?
核心在于“环境”二字。厂商的演示视频往往是在标准化的、光线完美的、物品摆放固定的实验室环境中拍摄的。

现在的自主机器人,它们所谓的“自主”,其实大多停留在“自己能动”的层面,远未达到“自己能正确判断”的高度。核心短板在于AI算力、传感器精度以及算法的僵化。要区分地上的障碍物是坚硬的积木还是柔软的织物,对于目前的视觉算法和物体识别系统来说,这涉及到底层逻辑的疯狂运算。

在这种技术尴尬期,“全能家务”的承诺更像是一个甜蜜的陷阱。

既然AI目前还不够聪明,那如果让真人在背后指挥呢?这正是NEO等远程操控机器人横空出世的逻辑基础。机器人不一定有脑子,只要它有一双灵活的手和一个联网的摄像头,然后由通过VR设备连接的操作员在远程进行实时操控,就能完成叠衣服、取水等精细活儿。

位于海淀的李先生就曾是这一方案的拥趸,他花近8万元给年迈的母亲购置了一台远程操控机器人,本意是找个电子保姆。然而,现实很快就给这种模式泼了一盆冷水。
李先生发现,家里仿佛不是多了一个帮手,而是多了一个全天候的直播摄像头。为了实现远程精准操控,机器人必须实时传输家中画面和声音。这意味着——一个完全陌生的真实人类,正通过机器人的眼睛,肆无忌惮地审视着你的家庭,你的亲人,甚至是你最私密的生活习惯。

不仅如此,这种“假自主、真遥控”的模式还极度依赖网络环境。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断网意味着这个售价数万元的钢铁保姆瞬间变成一堆废铁,甚至直接瘫痪在路中央。这种不稳定性,让它在面对真正需要应急处理的家庭琐事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你以为你买的是现货?不,现在的很多机器人厂商卖的是“期货”。像NEO这样的热门机型,虽然早已开放预订,大肆收割着消费者的定金,但交付时间却像一张大饼一样画到了2026年。

这就导致了一个局面:消费者花了钱,不仅要在这个漫长的等待期内祈祷公司别倒闭、项目别烂尾,还得为一款尚未经过大规模市场验证、甚至都没完全定型的产品承担所有的试错成本。
有些缺乏实力的初创企业收了钱之后“人间蒸发”,或者是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流产,只留下维权群里无助的买家。在这些群里,大家讨论的不是机器人怎么设置更方便,而是怎么把那个消失的客服找出来退钱。这种“预售圈钱”的乱象,正在透支着消费者对整个机器人行业的信任。

即便是那些真的拿到货的消费者,也会发现产品严重“货不对板”。宣传片里的机器人灵动如人,现实中的机器人笨重如猪。这种心理落差,比损失钱财更让人感到失望。

不得不承认,家用机器人的发展轨迹与当年的智能手机何其相似。现在,如果非要给消费者一个避坑指南,核心只有一条:哪怕厂商吹得天花乱坠,也请死死盯着“实用”二字。

对于那个备受争议的远程操控模式,虽然它确实解决了一些自主算法搞不定的复杂难题,但如果家里网络条件不好,或者对隐私极其敏感,那么请直接劝退。那种被“远程替身”窥视的不安感,远比多干点家务要让人难受得多。

对于绝大多数只想找个帮手做家务的普通人来说,与其现在花几万甚至十几万请个只会闯祸的“祖宗”回家供着,不如把这笔钱省下来请个靠谱的家政阿姨,或者干脆再等等。

科技进步是为了服务人类,而不是给我们的生活添堵。等到有一天,机器人不再需要我们像伺候大爷一样盯着它,不再会因为一只袜子就宕机,也不再通过摄像头把我们的隐私当成数据上传时,那才是真正“解放双手”时代的到来。在那之前,让技术再飞一会儿吧。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