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广为流传的经典著作,同名影版的演绎也十分出色。
在18世纪的英国乡村庄园中,班纳特家里的五个女儿待字闺中,母亲着急得想把她们都嫁出去,
因为在那个时代,女儿不能继承父亲的财产,女性最好的归宿就是觅得好夫家。
班纳特家里的五个女儿之一的伊丽莎白是一个非常独立,自尊心很强的人,对婚姻与爱情有着纯粹的向往。
某一天,邻居贵族单身汉宾利先生开展了一个聚会,邀请了很多上流家庭,邀请了班纳特一家,
聚会上很多上流名士,其中有一位就是高冷贵公子——达西,
他们一同见到了班纳特家里的5个女儿,伊丽莎白对达西印象不错,主动邀请他跳舞,
达西委婉拒绝:“我不想跳,但可以陪你”,初次交谈令伊丽莎白倍感难堪。
五个女儿的母亲对达西的身份,相貌,财富程度都非常满意,
她正盘算着如果自己能有一个女儿嫁给达西,可能全家都会跟着实现阶级跃迁。
但达西因自己显赫的身份地位自带优越感,在朋友开玩笑伊丽莎白和他很般配时,感觉有失颜面,
嘴笨的达西立刻反驳道:“长得还行,但不足以令我心动。”
伊丽莎白听到达西如此轻蔑的话语后好感荡然无存,
随即将达西判断为一个没有礼貌,自大傲慢的有钱人,又加上军官威克姆的哄骗,对达西的印象糟糕至极,
后来二人在多次相处中慢慢洞见了彼此,从针锋相对到互相理解,达西放下了高傲,向伊丽莎白致歉,
开始尊重这位地位不如他却有自己思想的伊丽莎白,也开始懂她,支持她。
他在雨中深情告白,时至今日,依旧打动着无数观众。
而伊丽莎白的发小夏洛特却截然相反,她的婚姻观是:“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散沙”,
因此她嫁给了伊丽莎白看不起的柯林斯,因为柯林斯家境不错,至少物质上不会亏待她。
夏洛特的功利婚姻正如伊丽莎白的母亲所期待的5个女儿也应该拥有的,
这也符合当代部分人的择偶观,浮于表面的钱,外貌和地位最重要。
看了3遍《傲慢与偏见》才发现:在爱情和婚姻里,对方再优秀、再好看、再富有,都不如找一个真正懂你、尊重你、无条件支持你的人。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婚姻的本质的确是一种社会交换(Social exchange),
人们在其中各取所需,付出对等的成本去换取自己想要的收益,不过正如《断头皇后》里所写道:
“她那时候还年轻,不知道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在亲密关系中,所有的其实都是相互的,而非单向,你看中他人表面价值,
那么他或许也是因为看中了你的价值和工具属性,就像柯林斯,他并不爱伊丽莎白也不爱夏洛特,
婚姻和妻子更像他的附属品,他需要的是有人愿意与他结婚,更高深,更高层次的尊重与无条件支持,
他给不了,因为他本身就不是这样的人。
而达西给得起,因为他懂伊丽莎白的“倔强”,也愿意付出,
伊丽莎白也懂达西的刀子嘴豆腐心,或许他们彼此再也无法找到更懂彼此的人。
婚姻里没有互相尊重与支持能走远吗?这让我想起了豆瓣8.8的高分电影《婚姻故事》,
他们彼此还爱着对方,但再也无法携手共进,而痛苦的根源早就有迹可循,
Charlie习惯性把Nicole的想法当“插曲”,而Nicole把自我压缩到几乎消失。
她甚至记不起上一次为自己做决定是什么时候,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他们慢慢失去了互相体谅,
互相支持的初心,也失去了最基础的尊重。
在离婚裁决中,二人第一次听清楚了彼此的心声,可是他们不再打算复合,因为这段感情早已千疮百孔。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中,人有五大基本需求,
其中就有归属和爱的需求以及对尊重的需求,这两种需求在任何关系中都需要被满足被看见,更何况是需要用心经营的婚姻。
“被看见,被理解”这是人的天性,现实的夏洛特真的没有这些需求吗?
并不是,只是她在压抑着,如果这些需求她无法在柯斯林身上获得满足,
那么或许她会找别人,如果柯斯林也是如此,或许他们的婚姻也剩悲哀。
以色相交者,色衰而爱弛;以利相交者,利尽而交疏,你用什么交换婚姻,你就会得到什么。
-The End -
作者-观南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