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睡觉错了?医生苦劝:过了60岁,睡觉要尽量做到这4点

每到晚上九点半,家住小区西侧的张大爷总喜欢在沙发上小憩片刻,然后翻出那本已经翻旧了的健康杂志,定好十点闹钟,按时上床准备睡觉。他觉得:“十点准点入睡,看着是最健康的规律。”

可时间一长,张大爷却感觉,半夜三点总会莫名其妙醒来,翻来覆去难再入眠。“我这么守规矩,身体咋反而不舒服?”这让老伴儿和他都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类似张大爷的困惑,在中老年群体中非常普遍。不少人觉得,“早睡早起”一定有益健康,但真相未必如此简单。医生反复提醒,过了60岁,睡觉并非越早越好,反而更需要讲究方法

否则,不仅影响第二天的精气神,长期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记忆力减退等多种问题。那么,60岁后科学睡眠到底该怎么做?整个晚上十点睡觉的“老传统”,真的错了吗?

晚上十点睡觉,到底是不是老年人的健康“黄金律”?

“早睡=健康”,几乎成了国人挥之不去的信条。可对于过了60岁的老年人来说,人的生物钟、激素分泌、代谢速度都在发生变化,盲目死板地将自己“卡”在某个点入睡,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权威数据显示:英国牛津大学曾在超过11万志愿者中,开展了近10年的长期跟踪,对比晚间不同睡眠时间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研究指出,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如果把入睡时间提前到10点前或推迟到11点后,反倒会让风险分别上升17%和25%之多。

更重要的是,60岁以上人群的深度睡眠,天然下降。身体修复、激素调整、免疫力巩固等关键环节,都更依赖稳定的生物节律。如果强行早早入睡、半夜早醒,反倒破坏了这些关键的自然调节过程。

所以,“晚上十点”不是绝对健康魔法线,更不是所有老人都适用的标准答案。关键不是“几点躺下”,而是能否保证整个夜间睡得踏实安稳、不被中途频繁打扰。

坚持按点睡觉,一段时间之后,身体可能变好、也可能出状况?

不少人反映,按点10点睡觉,刚开始感觉不错,但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入睡难、早醒、白天没精神等问题。这背后,实际反映了几个隐患:

破坏自然生物钟。盲目追求早睡,一旦没有顺应自己的困倦感,容易形成“不困硬睡、半夜早醒”的恶性循环。有调研显示,60岁以上中国人群中,失眠率高达40%,多数与睡得太早、作息混乱有关。

神经兴奋度难以回落。很多老人,白天运动量少、晚饭偏晚、睡前看手机等习惯,会让晚上十点时身体和大脑其实并未真正“准备好”睡觉,反而越睡越难受。

多次夜醒伤害深度修复。老年人深度睡眠比例下降,如果不能入睡后持续安稳,容易影响记忆巩固与免疫修复。数据显示,夜间3次以上醒来的人,心脑血管风险升高20%以上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疑惑:过了60岁,到底怎么睡才真正科学?医生给出了“四点金标准”,尤其是第三点,你一定别再忽视。

过了60岁,医生苦劝:睡觉要尽量做到这4点,体质或能悄悄变好

第一,顺从困意,睡觉不必过度执着于时间点

医生建议:不要强迫自己“开灯等到十点”或者“还不到十点就强忍睡意”。你感觉困了,自然上床入睡,这样反而更利于身体自我调节。强行保持所谓“早睡仪式”,反而容易造成焦虑、入睡难,甚至紊乱生物钟。稳定的入睡习惯,配合自然的困意,每晚入睡前保持平和心态,反而更能提高深度睡眠比例。

第二,晚饭和入睡要间隔至少2-3小时

许多老人因为胃肠动力变差,吃得晚,容易消化不良、夜间返流、甚至影响睡眠。专家建议,最好在晚上七点左右吃完晚饭,九点半后减少大量进食。这样,体内代谢可以在入睡前完成,减少夜醒和胃不适的风险。

第三,睡前远离手机和其他电子屏幕

现在,不光年轻人“刷手机”,很多中老年群体睡前也喜欢看短视频、朋友圈。这不仅导致大脑皮层兴奋、褪黑素分泌减少,还容易让你“越看越兴奋、越看越清醒”。美国睡眠医学会建议,至少提前半小时放下电子产品,改为听轻音乐、读纸质书或静坐养神,让身体逐步走向放松和困倦。

第四,给自己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

遮光窗帘、静音环境、适宜温度、舒适被褥都是影响深度睡眠的小细节。研究发现,光污染会显著抑制老年人褪黑素分泌,而持续轻微噪音也会让你夜间醒来次数增多。每减少10分贝噪音,夜间觉醒次数即可下降20%。可见环境优化,绝不是小题大做!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全国爱卫办. 《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 新华网2025-03-18

健康时报. “最佳睡眠时间”出炉!2024-03-13

乳腺外科医生说. “晚上十点睡觉错了?医生建议:过了60岁睡觉要尽量做到这5点” 2025-06-27

39健康网. “最佳的睡眠时间是几点?” 2024-11-3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养生   晚上   医生   睡眠   夜间   身体   深度   健康   风险   生物钟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