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集体逼宫!自家人怒喷:特朗普这关税再搞下去,我们亏爆了!

文|夜微寒

编辑|夜微寒

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特朗普竞选时那句让工厂回流,这句话曾点燃无数美国民众的期待。

然而现实却是,关税壁垒推高成本,签证高墙阻断人才,补贴承诺沦为空谈,一场旨在重振制造业的“豪赌”,正演变为全方位的政策内耗。

如今特朗普面对法院传票、农民抗议、民众抱怨与中方的精准反制,种种情况交织在一起,也让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产业振兴运动,终究暴露了目标与手段的致命矛盾。

特朗普政府将制造业回流列为核心施政目标,祭出关税、签证管控与预算调整的组合拳,但这套政策工具在执行中相互掣肘,陷入一步前进、两步后退的困境。

关税本是保护本土产业的盾牌,但在特朗普手中却成了刺伤企业的利刃。

加征的关税直接推高原材料和关键设备进口成本,美国社区学院的培训机器人价格飙升,导致技术工人培训成本居高不下。

而且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300多家企业坦言,虽支持本土工业重建,但关税压力已让扩张计划停滞。

更为棘手的是,汽车、半导体等需多次跨境运输的行业,中间产品反复被征税,不少企业索性将生产线转移至墨西哥、越南,与回流目标背道而驰。

本就人才短缺的困境却因签证政策雪上加霜。

美国制造业岗位缺口已突破40万个,高科技领域尤为严重。

而特朗普政府将H-1B签证申请费暴涨至10万美元,堵死了企业引进外籍技术人才的通道。行业团体指出,企业扩建亟需外籍工程师转移技术,这种“关门拒才”的做法,给人才培养体系釜底抽薪。

因此美国商会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政府越权修改签证项目,这场争议已演变为司法与行政的直接对抗。

而预算削减则让产业激励体系动摇。

白宫预算鹰派推动的开支缩减,导致能源部终止75亿美元清洁能源拨款,关键矿产开发项目资金陷入停滞。

企业规划长期建设时,不得不面对补贴朝令夕改的风险,诸多项目因担心激励措施取消而搁置。

美国劳工联合会和产业工会联合会批评这种零敲碎打的做法,没有连贯战略和清晰资金方案,仅靠关税撑不起制造业的尖端发展。

正当企业在政策迷局中挣扎时,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一纸裁决,给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送上致命一击,这场运动彻底陷入合法性与财政性的双重危机。

2025年8月29日,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4的投票结果裁定,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违反宪法,核心是总统擅自侵占国会征税权,违背三权分立原则。

首席法官玛莎·罗杰斯明确指出总统不能以管理进口为借口,偷偷攫取国会的宪法权力。

这一裁决直接引爆财政退款炸弹,美国财长贝森特警告,若必须退还关税收入,将给财政带来灾难性后果。

因为2025年上半年美国关税入账1120亿美元,过半来自中国商品,这笔核心政绩可能要连本带利吐出。

尽管特朗普政府宣布上诉至最高法院,但政治信誉已崩塌。

此前让中国为美国买单的承诺,最终变成关税由美国人自己买单的荒诞现实,进口商将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

更糟的是,关税合法性争议让企业投资陷入瘫痪,高盛、福特等巨头表示,政策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批准回流项目,数万亿美元投资承诺沦为空头支票。

中方则抓住契机掌握谈判主动。

借助美国法院的合法性认定,中方在最新谈判中强硬要求撤销20%惩罚性关税,拒绝条件交换。

同时,中方持续推进“去美元化”,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至7402万盎司,持美债排名滑落至第三位。

在非、亚、中东市场的开拓,让中国摆脱对美依赖,形成“后美国时代”贸易网络。

因此特朗普政府也从一开始的极限施转向灵活应对,但谈判筹码已大幅流失。

当政客在华盛顿争论不休时,普通民众和农民正成为这场政策闹剧的最大受害者。

关税与减税的“数字游戏”、农业补贴的“杯水车薪”,终究掩盖不了民生凋敝的现实。

有不少农民表示美国农业正在遭遇毁灭性打击。

特朗普的铁票仓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如今堆满滞销谷物,2025年1-7月对华大豆出口量暴跌39%,出口额缩水51%。

关税战推高化肥、农机价格,种植成本飙升20%,内布拉斯加州农民无奈表示大豆价格跌破成本,播种就是播种绝望。

因此绝望情绪蔓延全产业链,农机制造商CNH销售额暴跌20%,农业贷款违约率创新高,2025年上半年威斯康星等五州农场破产数增至103家,创2010年以来新高。

就在此时特朗普政府推出的100亿美元农业补贴,不仅未能救局,反而引发更多不满。

农民直言我们要市场,不是施舍,更关键的是,补贴资金来自关税收入,90%成本由消费者承担,本质是用民众的钱救农业。

且补贴严重倾向大型集团,中小农场主仅得残羹剩饭。

雪上加霜的是,中国已与巴西、阿根廷签署长期大豆采购协议,美国大豆即便降价也难返中国市场,明尼苏达州大豆协会主席哀叹,就算现在达成协议,也救不了今年的收获季。

特朗普政府的产业政策危机,本质是单边主义对抗全球化、个人意志挑战制度规则的必然结果。

这场闹剧不仅暴露美国产业政策的系统性缺陷,更给世界敲响警钟。

特朗普政府的最大错误,是忽视全球化供应链的复杂性,试图用政治口号切割深度融合的经济体系。

美国经济与中国市场的绑定远超想象,农业依赖中国采购,制造业需要中国中间产品,高科技产业离不开中国稀土。

除此之外还有政策制定的碎片化和短视性,是危机的重要根源。

关税政策缺乏精细化设计,中间产品征税损害本土企业。

签证与人才政策矛盾,一边喊着填补岗位缺口,一边拒绝外籍人才,补贴与预算自相矛盾,一边承诺激励投资,一边削减关键项目资金。

美国指南针智库创始人奥伦·卡斯直言,拆迁已完成,但清理废墟需要系统性长期政策,而非即兴操作。

目前这场关税迷局的结局尚未定论,但启示已然清晰,任何违背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的政策,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美国工厂的真正破土动工,需要的不是空洞口号和混乱政策,而是尊重规律的智慧和系统性规划。

否则,再好的蓝图也只能停留在纸上,再宏大的愿景也只能沦为泡影。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信息来源:参考信息

1.观察者网:《美媒点名苹果、特斯拉,“中方很清楚,有能力痛击美企”》2025-10-15

2.参考信息:《IMF首席经济学家认为贸易战“没有赢家”》2025-10-19

对此,您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赞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财经   自家人   集体   关税   美国   政策   中国   政府   签证   企业   成本   中方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