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钟惠在一次乒乓球老将聚会上现身北京,她已年近90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
作为中国首位女子世界冠军,她分享了1961年北京世乒赛夺冠的往事,台下年轻运动员听得入神。

邱钟惠出生于1935年云南腾冲,早年从排球转战乒乓,1952年进入国家队,1961年第26届世乒赛上,她在决胜局0比4落后时逆转匈牙利选手高基安,以21比19夺得女子单打金牌,同时获团体亚军和双打银牌,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信源:邱钟惠百度百科)。
退役后,她当了10年教练,1973年转入科研所,撰写《乒乓球的打法与技术》等书,获全国科学大会重要成果奖。

1994年创办邱钟惠体育用品公司,专注乒乓器材,经商至今仍活跃圈内。邱钟惠的丈夫张瞳2007年病逝后,她独自在北京生活,低调度日,偶尔出席活动忆旧事。
89岁的她,本该安享晚年,可张瞳离世后,她守着回忆,日子过得像老球台,尘封却有光泽。

张瞳原名张子伟,出生在天津宁河芦台一个没落书香门第,祖上曾是当地望族,三进宅院土地丰厚,可祖父母嗜赌如命,家产败光,只剩空壳。
父亲北大毕业留校教书,一周岁时病逝,母亲孤儿寡母拉扯他和兄弟姐妹,租破房度日,母亲靠给人缝衣补锅勉强维生。
张瞳从小目睹家族兴衰,内心敏感,早年小学辗转芦台和丰台三官庙小学,初中在宁河中学读到二年级,1940年深夜被日本宪兵抓走,疑私通八路关押五天,幸无把柄放出,全家不敢留芦台,迁天津,北京高中毕业。

那年他18岁,穷困压顶,梦想进媒体或文艺圈。母亲盼他读书出头,他却爱看戏,天津街头戏园子是他唯一乐子。
冲突来得猛:1944年,21岁的他瞒母加入天津“艺光剧团”,从跑龙套干起,穿破袍子站台角,工资微薄,演出少,他白天学徒晚上练台步,别人睡他还对镜子抠表情。
团里竞争狠,新人多,他首演小配角被观众嘘,领导批评“太僵硬,没灵气”。他没退缩,偷看老演员排练,背词到天亮。

半年后,一出戏主角突发急病,他顶上演小知识分子,台下掌声热,总算得领导赏识。那年他22岁,知道路虽窄,但有缝可钻。
可剧团不是铁饭碗,机会少得可怜。1947年,他考上海戏剧专科学校,21岁从头学,同学小他一轮,他熬夜练基本功,毕业时改名“张瞳”,寓意双眸洞察人生。
内心纠结大:想去中央戏剧学院深造,又怕家贫负担不起。转机在1949年,学校并入中戏,他进普通科,系统学表演,老师教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他死磕角色分析。

1951年毕业,分配中戏话剧团任演员,工资翻倍,演出机会多。1952年,随团并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刚成立的剧院高手云集,曹禺、老舍坐镇,他从底层干起,演《雷雨》周朴园小跟班,台词两句却抢镜。
1958年,《茶馆》首排,他试镜唐铁嘴父子,老舍一眼相中,父子双角让他一人挑,排练时他改走路姿势,眼神从迷茫到市侩,首演后观众封“活神仙”。那年他35岁,事业起飞,人艺台柱稳住。

甜头来得稳,感情也热烈起来。1950年代末,张瞳在人艺排练忙,遇见邱钟惠,两人因文艺表演结缘,她退役后进队当教练,文化活动多碰面。
张瞳32岁,她26岁,邱钟惠活泼好动,他内敛文艺,互补十足。1959年,两人低调结婚,婚礼简单,人艺同事和队友小聚,轰动文艺体育圈,被封“文体第一婚姻”。

蜜月期甜,邱钟惠管家煮饭,他排戏回家讲故事,两人逛公园聊理想,日子像老话剧,温馨绵长。
1961年邱钟惠夺冠,张瞳后台看直播,激动落泪,两人抱头庆祝,媒体报道“冠军背后的文艺丈夫”。
热恋长,邱钟惠转教练后,两人同在北京,聚少离多却互谅,她支持他文革前排新戏,他陪她科研所写书。

1964年女儿出生,家庭添丁,他周末陪玩,日子稳如金牌。
1966年文革爆发,人艺遭批,张瞳被扣“资产阶级反动文艺”,下放劳动改造,关牛棚批斗,头发剃光,戴高帽游街。
邱钟惠国家队忙,两人见一面难,她想接济被拒,他劝她别冒险。

内心冲突大:想离婚保她前程,又怕伤她心。1967年,两人和平离婚,维持八年,原因多指文革压力,邱钟惠转科研避风头,张瞳怕连累她。
离婚后,张瞳把痛砸进戏,文革中偷偷练功,1970年复出演《红灯记》小配,眼神藏沧桑。
分手节点劈开两条路:事业上,他回人艺演小役,收入勉强;感情上,他单身守剧本,邱钟惠再婚生子,两人陌路。

1976年文革结束,他瘦一圈,复排《茶馆》,唐铁嘴演得更深,观众泪目。
分手后,张瞳两条路越走越偏。事业那边,他渐稳却不爆。
1970年代,人艺复苏,他演《蔡文姬》董祀,琴声伴泪,获赞;1980年《天下第一楼》老掌柜,市井味足,票房破纪录。

1982年,电影《茶馆》版,唐铁嘴银幕首秀,全国上映,他尝甜头。
邱钟惠那边,1973年进科研所,写书获奖,1994年办公司,经商稳家,两人各过各的,没联系。
1980年代,他客串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老编辑,幽默入骨;《我爱我家》郑千里,邻居八卦逗乐全场。
1990年《三国演义》陶谦,颤巍巍老相国,观众记牢。两条路分:他守舞台,她掌企业,他没后悔离婚,只说“艺术是伴”。

低谷熬出头,高光来得迟。文革后,他本该享名,却选深耕。
1980年代,人艺黄金期,《咸亨酒店》孔乙己爹,他演得酸楚,首演后谢幕长跪。押宝成功:他赌人艺不倒,果然,1980年代复排经典,票房年年满。
他不炒作,靠演技吃饭,副导演也干《雷雨》周萍,改编广播剧。
1990年代,电视剧兴,他年过60,角色多父亲:《一地鸡毛》老孙,世故却暖;《燃烧的港湾》渔民,沧桑拉满。

2000年,《良心》小配,眼神一眯入戏。高光不是奖杯,是长青:从艺60年,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观众一提人艺老将,第一是张瞳。
2005年复排《茶馆》,84岁他演唐铁嘴,颤声抖腿,台下静默。
近十年,张瞳的影子渐淡,邱钟惠却亮堂。

2010年人艺纪念展挂他剧照,粉丝缅怀;2020年文革纪录片提他牛棚苦,网友刷“老艺术家”。
2023年邱钟惠公司办乒乓展,她忆夺冠,偶提张瞳“旧识”。
2025年,邱钟惠89岁,骑车进校园讲课,示范发球,年轻人大赞“冠军不老”。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