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少将救下近九万红军,建国后毛主席亲自下令:一定要找到他

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秘密召集军事会议,策划了一项名为“铁桶计划”的行动,旨在彻底消灭中央红军。

此时蒋介石正满怀得意。

其实,这份计划的所有绝密材料早已被我党掌握,而这还得归功于国民党一位少将及时送来的情报。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亲自下达了寻找他的指令。

这位国民党少将是谁?他为何将情报传递给我们党呢?

这故事得从长征初期开始讲起。

1934年9月底,红军正面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当时受左倾路线错误的影响,红军选择与国民党正面对抗,结果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蒋介石在德国高级军事顾问的影响下,制定了一个旨在彻底消灭苏区红军的“铁桶计划”。

蒋介石根据该计划,打算向苏区派出150万大军,围绕瑞金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包围圈。

此外,蒋介石行事极为谨慎。他下令部队每天只前进五公里,随后停下修筑铁丝网。按照他的设想,一旦这个计划全面实施,红军将被牢牢包围在其中。

即可切断红军的所有联络,并计划调集270架飞机、200门大炮,出动1000辆军用卡车,力争在一个月内彻底消灭红军。

正如所料,计划初期我军确实遭受了重大损失。然而,就在蒋介石洋洋得意之时,我军已通过情报完全掌握了他的计划,成功突围并开启了长征的序幕。

能够突出重围,还要归功于蒋介石手下的一位“将领”。

这个人正是莫雄,他是我的下属。

莫雄,字志昂,广东人。自1907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后,他的命运便由此改写。莫雄先后参与了黄岗山起义、护国讨袁、讨伐陈炯明以及北伐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他在北伐战争期间历任排长、连长,最终晋升为粤军的重要将领,多次参与战役,并屡次立下战功。

1922年春天,蒋介石突遇土匪袭击,命悬一线之时,莫雄率领大批人马及时赶到,成功将其救出。从此,莫雄成为蒋介石最为信任的人。

一开始两人关系非常融洽,但随着时间推移,蒋介石的野心逐渐显露出来。

莫雄始终信奉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忠诚于革命事业,而非蒋介石个人。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蒋介石的野心逐渐显露。他掌控着黄埔军校的军事力量,并借此优势四处笼络人心。

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亲自接管莫雄的兵权,并迅速解散了他的部队。莫雄无奈之下,只能前往澳门避难。

1934年,莫雄在朋友的引荐下见到了蒋介石。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对此十分高兴,对莫雄的军事才能颇为赏识,随后任命他为赣南剿匪司令。

1930年,莫雄因机缘巧合在上海结识了周总理、李克农等我党人士,经过深入交流,他对我党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此时,莫雄对蒋介石彻底失去了信心。通过对我党的了解,他才意识到,唯有我党能够真正帮助孙中山先生实现他的遗愿。

此时的蒋介石并未察觉,莫雄已经悄然加入我党隐蔽战线,即将为我党提供情报。

1934年9月,蒋介石制定了一份作战计划,并秘密召开了一场作战会议,莫雄也参与了此次会议。

会议结束后,莫雄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最终做出了一个关键的决定:将这份计划提交给中央苏区。

当时他身居要职,无法脱身,于是联系了保安司令部的机要秘书、地下党员项与年。

项与年得知后大为震惊,立即提议将情报尽快送出。为了确保安全,他将铁桶计划的兵力部署等重要信息记录在字典上,并通过透明纸将作战计划一一抄录。

项与年写完后,便与莫雄告别,踏上了艰难的情报传送之路。

项与年选择了一条敌军最多、但距离最短的路线。

项与年化装成一名小贩,来到太和后,他才意识到局势比他预想的更加复杂。敌人在每条街道和每个村口都布下了严密的关卡。

国民党以“宁可错杀也不放过”为口号搜捕可疑人员,项与年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决定走山路逃亡。随着时间推移,食物逐渐耗尽,他只能靠每天食用野果、饮用泉水维持生存。长途跋涉使他的身体逐渐消瘦。

他此刻不敢有丝毫耽搁,因为每耽误一秒,我军便可能多一分伤亡。此时的项与年已是“面目全非”,而翻越大山之后,敌人依然在进行严密封锁,一旦发现生面孔,便立即将其带走。

项与心急如焚,忽然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找了条臭水沟,在里面来回打滚,把自己弄得浑身恶臭,装扮成一个乞丐,或许这样就能蒙混过关了。然而,他仍觉得还差了点什么。

他捡起一块石头,猛地砸掉了四颗牙。到了第二天,他的脸肿得厉害,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再加上之前因饥饿而瘦得皮包骨,活脱脱一副乞丐的模样。

敌人见到项与年时,立即捂住鼻子,急忙让他离开。他就这样一路前行,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抵达了苏区。当周总理见到眼前这个衣衫褴褛、形同乞丐的人时,简直难以相信这就是他曾经熟识的老朋友。

周总理在看到铁桶计划的情报后,立刻意识到中央红军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措施,我军将可能面临严重的灾难。

中央经过对该计划的详细分析后迅速达成共识,决定及时止损,指挥主力部队突围。同时,借助红七军团、红六军和红二十五军率先北上西征。六天后,主力部队开始转移,25000里长征的序幕由此拉开,成功保留了我军的有生力量。

由于莫雄的一系列举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怀疑,他最终被关押在南京监狱。后来,在被营救出狱后,他逃往香港,并与我党失去了联系。

解放战争胜利后,毛主席指示叶剑英务必要找到那位“恩人”。

得知莫雄在香港后,叶剑英亲笔写信,派人将他接回内地,并安排他担任北江治安委员会主任。

莫雄是一位对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他的行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他也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奉献力量。他的精神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北伐战争   国民党   苏区   我党   铁桶   少将   我军   蒋介石   红军   情报   计划   历史   万红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