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岛秘史:3名英俘死里逃生,抵渝揭露“里斯本丸”号屠杀真相

2014 年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取景就在浙江的东极岛上。当时,岛上清澈湛蓝的海水和美轮美奂的风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2025年电影《东极岛》的热映,让一段尘封83年中国东极岛渔民无私援助英军的历史,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但真实的历史事件本身,比电影屏幕的剧情还要精彩。

东极岛与电影渊源

现在,我们看到电影背后一段历史事实的原型,那就是1942年10月1日,中国浙江东极岛的渔民冒死救了日本“里斯本丸号”幸存的384名战俘,并安置在岛上。

电影叙事到此为止,但真实的历史比电影剧情还要惊险。历史上渔民的救援活动比没到此结束。两天后,日军知道是渔民救助了这些英军战俘,就出动舰艇和轰炸机,围困岛屿,随即登岛进行一番搜捕。在日军屠村的威胁下,英军战俘流露了绅士风度,主动站出了保住渔民的性命。

之后,一共有381 英军战俘又被日军逮捕。但其中三位英国军人藏在岛上的洞里,躲过了日军的搜查,在渔民的掩护下,穿越了日军的封锁线,辗转千里抵达了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重庆,首次向世界揭露了日军虐杀战俘的暴行,揭开了日本在里斯本丸号事件上伪善的面孔,让日军的暴行昭然于天下。今天,本文就讲述东极岛这三位幸存英国人,千里迢逃生的历史。

这三位幸存的英国人,分别是:

法伦斯(Theodore Fennessy):英国皇家海军中尉。

伊文斯(Edwin Evans):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高级经理,也有资料称其为香港烟草公司的商人。

詹姆斯顿(Johnston):英国政府驻港外交官员,是个 “中国通”,二战前就是英国驻香港大使馆(或政府办事处)的高级外交官。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三人就在英国的殖民地——香港工作和生活。可是,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数小时后,为了迅速打开中国大陆通向东南亚的交通要道,就进攻当时英国的殖民地香港。

二战时候的香港

香港沦陷,战俘之殇

当时香港的总统杨慕琦爵士(Sir Mark Young)率领香港的守军(英国、加拿大、印度士兵以及香港义勇军) 奋勇抵抗。日军凭借积蓄的兵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香港守军最终在孤立无援,以及制空权尽失的情况下,经过了十八天的拼死抵抗,最终在12月25日下午宣告投降,这一天因此被称为香港的“黑色圣诞节”。

日军占领香港,香港沦陷,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暂时结束,开启了长达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本占领期。

香港沦陷之后,于是有超过11,000名盟军官兵和平民沦为战俘。根据众多幸存者回忆,他们被日军驱赶到九龙半岛的深水埗军营、港岛的赤柱拘留营、赤柱营,环境相当恶劣,缺水缺粮,疾病(痢疾、疟疾)横行。

而本文讲述的三位英军战俘,法伦斯、伊文斯、詹姆斯顿,就在这之后经历了一系列悲惨遭遇,都被关进了日本的战俘营中。在1942年9月27日,日军用刺刀,逼着1816名英军战俘上了“里斯本丸”号,也包括这三位英国人。

里斯本丸号事件起因

里斯本丸号原本是日本从巴西征用的一艘客货船,日军对这一艘货船做了舷窗焊死、船舱封闭、移除所有战俘运输标识的三重改造,并且悬挂日军军旗,伪装成军用运输舰。

在里斯本号上,这些英军战俘被日军关进了狭小的船舱,通风极差,闷热潮湿的环境弥漫着霉味和汗臭,导致许多人呼吸困难。英军战俘只能吃少量发霉的米饭和浑浊的水,在海上经常饥饿干渴。日军对待战俘非常粗暴,稍有不从就遭遇打骂,或者无辜体罚。

当里斯本丸号航行在中国东海舟山群岛的东极岛海域时候,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发现,由于船上没挂上战俘标志,美军误认为是日本的军用船,于是发射了四枚鱼雷,第三枚精准击中船尾,导致海水疯狂涌入船舱,船只沉没。

日军救援船抵达,却仅接走日本船员,并用木板封死战俘舱口,想把这些英军战俘活活淹死。当战俘砸开舱门逃生时,日军竟用机枪扫射海面。幸存者丹尼斯·莫利回忆:

“日军站在旁边船上,看着我们挣扎却无动于衷。”

危难时刻,渔民无畏施救

最终,1816名战俘中,一共有828名在逃生中失去了生命,鲜血一时染红了东极海域。正好在10月2日清晨,东极岛清浜岛的渔民——十六岁的林阿根第一个发现了异常。

今天活着的渔民林阿根

当时,林阿根如寻常日子一样,正在沙滩上晒渔网。在清晨的曙光照射下,他看到海面上飘着黑压压的人头,还有人在海面上双手高高举着英军的帽子,乃求救的信号!

林阿根立即向村里的族长汇报。族长沈万寿乃是72岁的老渔民,率领村里的族人,在海上礁石眺望一番,知道在海上落难肯定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不是同胞。但鉴于渔民“落海必救”的淳朴道德观念,决定用渔船出海救人。

于是,沈万寿就敲着铜锣喊道:“救人啊!”于是,号召东极岛一带的198名渔民,驾着46艘小木船冲入日军的封锁区,拯救这些素不相识的落难英军战俘。

有一个英军战俘的腿被铁板压住。林阿根为了救这一名战俘,跳进了刺骨的海水,用铁棍撬起了二十分钟,指甲都崩裂了,终于能把他捞到了船上。

渔民善待英军战俘

当时中午十二点,海面上都漂浮着几百具尸体,东极岛渔民的小船都挤满了人,渔民依然顶着肚子饿,依然来回驾驶渔船救人。

这样,东极岛的渔民一共来回驾驶了65次,在惊涛骇浪中,用缆绳和鱼叉,一共救起 384 名战俘,并且在下午时候都安置在了岛上。

在二战兵荒马乱的年代,东极岛的渔民们虽然生活贫穷,但都是把家里仅有的粮食,送给饥饿的英军吃。根据幸存的英军战俘回忆,在渔民家里狼吞虎咽吃着用仅剩下的米熬成的粥,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语言不通,只能用手比划着感谢。

晚餐时候,渔民都把舍不得吃的鱼虾、海蛎子都给英军战俘们充饥,烧热水为他们洗澡,安顿这些陌生的外国人。

英军战俘

在10月3日清晨,日本侦察机在东极岛一带上空盘旋,渔民们马上把这些英军战俘藏在自己家里。其中,十六岁的渔民林阿根把六个战俘藏在自家的红薯窑,窑口上盖着柴火,借此掩盖日军的空军侦察。

虽然东极岛的渔民隐藏英军,但这一切都被日军察觉。于是在10月3日上午八点,日军登陆东极岛,把全村的人都召集在一起,用刺刀逼着渔民交出窝藏的战俘。

当时,村长沈万寿不肯说,被日军打得满脸都是血。之后,日军发出了再不交出战俘,就要屠村,全村的人都给死!

在生死关头,窝藏的英军也感激渔民的无私援助,发挥了绅士风度,主动都站了出来。

在日本集中营的英军战俘

英军战俘艰难逃生

这样,在10月3日中午12点,381名战俘被日军押走,避免了渔村遭遇灭顶之灾!但是在下午三点时候,林阿根在海边礁石的洞里,发现还藏着三个英军战俘。其中一个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高级经理的伊文斯,由于腿被鲨鱼咬伤,血流着不停。

于是,林阿根每天就扮作挖贝人,将米饭和药品藏在衣服里躲过日军的岗哨,把米饭和药包都藏在礁石的石缝中。

甚至林阿根故意把自己摔落在礁石上,以鲜血来掩护藏在石峰中的米饭和药品,借此能让窝藏在礁石洞里的三位英军战俘,能够吃上饭和用药品。

过了二天,渔民林阿根。和其他三个渔民在深夜中划着小船,冒着海上的暴风雨把三个战俘冻到了附近的葫芦岛。

沉没中的里斯本丸号

葫芦岛的村民们热情款待这三名英军战俘,并且请葫芦岛的村医用草药给伊文斯包扎脚伤。之后,在10月7日,在舟山群岛地下抗日游击队的帮助下,林阿跟和其他渔民,以及游击队员装扮为卖鱼的商贩,把三个英军战俘藏在装鱼的木桶里,机巧地躲过日军的层层盘查,把这三个英军战俘送到了浙江宁波一个教堂。

之后,经过十天的辗转,这三名逃生的英军战俘,终于抵达了浙江云和的英军办事处,到了安全地带。

就这样,林阿根与三个逃生的英军战俘要告别了。临别之时,三个英军战俘表达了对有救命之恩的渔民们感激之情。已是中年的伊文斯,甚至抱着十六岁的少年渔民林阿根痛哭:“你是我的再生父亲,救了我的性命!”

1942年10月中旬,伊文思、法伦斯、詹姆斯顿三名获救英国战俘与中国军民在舟山合影

揭露日军暴行

经过英国方面的安排,这三名逃生的英军战俘在十一月,也抵达了中国抗日的大后方,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重庆。他们的到来,立即在外交圈和新闻界引发了轰动。

为什么如此引起轰动,因为在“里斯本丸号”沉没之后,日本媒体为军国主义编织一系列虚伪的谎言。

船沉没几天后,10 月 8 日,日本官方而媒体喉舌——《朝日新闻》刊登相关报道,仅披露船是“遭美潜艇袭击而沉没”,把责任都甩到了盟军美国那一边。第二则报道更是意图论证 “英美敌军” 的不人道,全然不顾船上英军战俘遭受的苦难,发射了鱼雷,掩盖了就是日军酝酿这一切悲剧的发生!

重庆到舟山的路线

又如《日本时代周刊》1942 年 10 月 20 日的报道,日军在知道船只遇袭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要救援这些英军战俘,装着一副大东亚共荣圈和“亲善”、人道主义的面孔。

当时,由于目击者——剩下381名的英军战俘都被日军逮捕,日军对香港等占领区的舆论管控严格。英美盟军和反法西斯阵营的国家,只能基于日军提供的片面信息了解事件,难以了解事情的全貌,英国方面也很难与日本方面交涉。

真相大白

但当东极岛渔民救的这三名英军战俘幸存者安全抵达重庆,为事情出现了转机。当时,三名英军战俘在重庆第一件事,就向重庆驻英国大使馆详细讲述了“里斯本丸”号事情的结果,首次披露了日军非人道虐待和屠杀英军战俘的行为,英国的《泰晤士报》为此进行刊登通讯报道。

当时,重庆国民政府也极力向世界宣传中国的抗日,以获得盟军和更多国际援助。这三名英国高层战俘对日军抢劫、虐杀、屠杀等暴行的证言,分量远超过寻查。为此,重庆的《中央日报》报道了此事。

当时,伊文斯在重庆广播里不仅披露了日军在里斯本丸号的暴行,甚至饱含深情地说着:

“东极岛的渔民们,冒着被杀的生命危险救我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感激不尽!”

于是,伊文斯这三名英军战俘在里斯本号被虐待的证词,通过外交渠道迅速传递至伦敦、美国的华盛顿,在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媒体见诸报端,义正言辞地驳斥了日本亲善、“大东亚共荣圈”的虚伪宣传,令世界人民清晰地看到日本军国主义残暴毫无人性的本质,引发国际社会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烈谴责,激起了世界民众的反法西斯斗志!

历史铭记与传承

逃在重庆的三名英军战俘,后来也从重庆回到了英国。当初渔民救济的381 名英军战俘中,在日本做劳工饱受折磨,仅有约 110 人存活,存活率不足 30%,但活下来的战俘都感激东极岛渔民们当年的无私援助!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946 年,在里斯本丸号参与虐待、屠杀战俘的日军相关人员,都在中国香港接受法庭的公正审判。当时英国政府给东极岛渔民送了感谢信,由于是集体相救,没人知道应该给谁,渔民就把信贴在了村里的祠堂上,说这是全岛的尊严,作为村里“落海必救”的精神传承下去。

那些获救的英军战俘,在二战后也曾凑齐2000英镑汇给东极岛的渔民们,都被渔民原封退回,附言上写道:“救人是本分。”

现在,在东极岛青浜岛的海岸边,矗立着一座以海军铜铸,名为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乃是对 1942 年那场跨国营救的永久铭记,也是中英盟军并肩共战的见证,更是人性善良光辉的闪耀!

结语

总之,东极岛幕后的真实历史,乃是中国军民追求正义谱写的壮歌,值得被历史铭记。它告诉我们,历史不容忘却,正义战胜邪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历史   里斯本   死里逃生   秘史   真相   战俘   渔民   英军   日军   香港   日本   英国   重庆   舟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