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难乘务员的宋某“社会性死亡”,更多“黑料”被扒,有空乘被逼辞职!

2025 年 8 月 21 日,川航 3U3265 航班从西安飞往喀什徕宁途中,一场因 "摆餐权" 引发的风波在万米高空上演。身着深色商务套装的白金卡旅客宋某,在航班飞行至甘肃上空时突然闯入后舱服务间,执意要求参与餐食分发。这场持续 15 分钟的冲突,不仅暴露了个别旅客对航空服务规范的漠视,更揭开了乘务人员长期面临无理骚扰时的权益困境。

万米高空的 "摆餐之争"

当日 14 时 17 分,后舱服务间内,乘务员李雨晴和王欣正按规范摆放鸡肉饭和牛肉面餐盒。宋某突然推门而入,手中的白金卡套在舷窗阳光反射下泛着冷光:"我要帮忙摆餐,你们让开。" 李雨晴立即放下手中餐盒,职业微笑中带着警觉:"先生,根据航空食品安全规定,非机组人员不得接触未发放餐食,这是为了保障所有旅客的健康安全。"

宋某冷笑一声,将白金卡拍在不锈钢操作台上:"我每年飞 16 万公里,你们领导见了我都得客客气气的。今天要么让我摆,要么叫乘务长来。" 王欣注意到他领口别着的微型摄像机正闪烁红光,悄悄按下服务间的紧急呼叫按钮。

乘务长赵敏赶到时,宋某已将三盒餐食推到操作台边缘:"你不是领导吗?现在我命令你,让她们都出去,我要单独和你谈谈服务质量问题。" 赵敏保持着标准的 30 度鞠躬:"先生,后舱摆餐是固定岗位的职责,即便作为乘务长,我也不能擅自替代同事工作。如果您对服务有任何意见,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反馈。"

冲突持续到安全员张伟赶到,宋某仍拒绝离开。监控画面显示,他手指几乎戳到赵敏鼻尖:"我现在就投诉你们歧视白金卡会员,信不信明天你们就得下岗?" 最终在张伟的反复沟通下,宋某才悻悻返回座位,但全程拍摄的视频已被同步上传至网络。

揭开 "空中霸王" 的真实面目

随着事件发酵,宋某的过往劣迹被网友逐一扒出。其朋友圈一条发布于 7 月 15 日的动态赫然写着:"三天飞了三个航段,成功投诉三名乘务员,这白金卡花得真值。" 配图中,他手持金卡与某航司高管的合影,配文 "服务就得这么管"。

曾与宋某同机的乘务员匿名爆料,他经常以 "反馈服务" 为由索要私人联系方式。2024 年 10 月,他在成都至北京航班上,以 "某乘务员服务态度亲昵" 为由发起投诉,导致当事乘务员被停飞调查两周。"他捏造说我在头等舱给他按摩肩膀,可那天我根本没进过头等舱。" 涉事乘务员回忆时仍难掩悲愤。

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位前川航乘务员透露,自己辞职的直接原因正是宋某的长期骚扰。"他通过内部渠道弄到我的手机号,半年内打了 73 个骚扰电话。有次凌晨两点,他说 ' 梦见我被开除了,特意打电话来安慰 '。" 该乘务员展示的通话记录显示,多数来电集中在深夜 11 点至凌晨 3 点之间。

法律框架下的权益博弈

针对宋某的行为,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航空法专家刘洋分析称:"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26 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起哄闹事、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处 5 日以上 10 日以下拘留,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同时,他未经允许拍摄传播乘务员工作场景,已涉嫌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乘务员有权提起民事诉讼。"

民航局《公共航空旅客运输服务管理规定》第 47 条明确:"航空器内的服务间、驾驶舱等区域为工作人员专属工作区域,旅客不得擅自进入或进行录音录像。" 刘洋建议川航将事件完整证据链提交民航管理部门,"白金卡不是特权通行证,航司应建立完善的反向申诉机制,避免 ' 谁投诉谁有理 ' 的乱象。"

事件曝光后,资深飞友 "小刚" 实名发帖力挺乘务组。他回忆起 2024 年 12 月某深夜延误航班,正是赵敏全程协调安排 200 余名旅客的住宿和餐饮,"她跪在候机楼地板上帮老人捡假牙,这样的乘务长值得我们尊重。" 他呼吁航司设立 "乘务员权益保障基金",为遭受无理投诉的员工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

当 "上帝" 变成 "暴君"

川航 8 月 22 日的官方回应引发广泛争议。声明虽确认 "机组处理符合规范,安全员及时到场",但未提及对宋某的具体处理措施。网友 "云端守望者" 评论道:"如果航司只保护白金卡客户的 ' 面子 ',而忽视一线员工的 ' 里子 ',那所谓的 ' 服务至上 ' 不过是空话。"

事件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行业困境。某航司内部培训资料显示,2024 年该公司乘务员因无理投诉被停飞的案例中,73% 最终被认定为 "投诉不成立",但员工平均需耗时 45 天才能恢复岗位。"每次看到投诉单,我们都像被架在火上烤。" 一位资深乘务员坦言,"有时候宁愿自己贴钱买好评,也不想经历漫长的申诉流程。"

在这场 "摆餐权" 之争中,宋某或许暂时获得了 "曝光度",但失去的是整个社会的尊重。正如网友 "飞行观察员" 所言:"真正的高端旅客,懂得用素养赢得礼遇,而不是用特权践踏规则。当 ' 上帝 ' 变成 ' 暴君 ',他终将被自己推倒的规则之墙所埋葬。"

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公众等待着川航的进一步回应,更期待着民航业能借此契机,建立起更完善的服务者权益保护机制。毕竟,在万米高空的密闭空间里,每一位旅客的安全与尊严,都系于乘务人员的专业与敬业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财经   乘务员   社会性   更多   乘务   旅客   万米   事件   航班   无理   高空   安全员   头等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