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东那边又乱成一锅粥,以色列跟哈马斯打得火热,伊朗那边也老是放狠话,这让不少人开始琢磨以色列的出路在哪。去年10月,加德·萨阿德这个加拿大教授,在推特上发了个帖,说全世界犹太人都该学学普通话或者粤语,指望中国能收留他们,因为再过20年,中国可能就是犹太人唯一的安全地儿了。
这话一出,网上炸锅了,有人觉得他是在夸中国,有人说这是犹太人在找后路。萨阿德自己是犹太人,从小在黎巴嫩长大,内战时跑去加拿大,现在在大学教营销和进化心理学。他这建议不是空穴来风,中东局势这么紧绷,以色列周边全是敌人,美国支持又不靠谱,万一哪天西方变卦了呢?中国经济强,人口多,社会稳定,看起来是个好选项。
不过,这事儿让我想起了犹太人跟中国的老交道。历史上,犹太人总是在夹缝里求生,哪有空子就钻进去。最早的记录是宋朝时候,一群犹太商人从丝绸之路过来,落脚在河南开封。那是10世纪末的事,他们建了个犹太会堂,1163年正式落成,还融进了当地生活,娶老婆生孩子,参加科举考试,当官的都有。
皇帝还给他们赐姓,像赵、石、李啥的,社区延续了好几百年。到明清时候,他们渐渐汉化了,会堂也废弃了,1860年左右就彻底没了影儿。现在开封还有些后代,自称犹太裔,但宗教习俗基本丢了。这段历史挺平和的,中国没像欧洲那样大规模迫害他们。

再后来,二战期间,上海成了犹太难民的避风港。从1937到1941年,差不多两万多欧洲犹太人逃到上海,主要来自德国、奥地利和波兰。日本占领上海后,把他们圈在虹口区,条件苦,但总算活下来了。战后,大部分人去了以色列或美国,现在上海还有博物馆纪念那段日子。中国人当时也没排斥他们,帮着安置,这事儿中国还挺自豪的。相比欧洲的屠杀,中国这地方确实算得上安全岛。
但历史不是一碗白粥,总有黑点。清朝末年,犹太商人沙逊家族在鸦片贸易上搅风搅雨。家族老大戴维·沙逊从巴格达跑到印度孟买,1832年开了公司,主打棉花和鸦片。东印度公司垄断结束后,他的儿子伊利亚斯直奔广州,船上装满鸦片箱子。沙逊家很快就控制了印度到中国的鸦片市场,赚得盆满钵满。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好多鸦片就是他们家的。这贸易直接推了鸦片战争,中国赔款割地,国力大伤。沙逊家从中发了大财,还在上海、香港建仓库和工厂,成了“东方罗斯柴尔德”。他们没觉得这事儿亏心,当时英国人也在干,但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这就是侵略的一部分,家破人亡的多了去了。
还有1930年代的河豚计划,日本想在满洲安置欧洲犹太难民。满洲是日本1931年占的中国东北,伪满洲国。计划发起人是几个日本军官,像稻田政勇和安江仙弘,他们觉得犹太人有钱有脑子,能帮日本开发那片地,还能拉美国投资。
名字叫河豚计划,因为河豚鱼有毒但好吃,比喻犹太人有用但危险。目标是请50万德国犹太人过来,给他们自治权啥的。但实际没成,日本跟纳粹联盟后,就不敢明着帮犹太人了。只有几千犹太人通过这渠道去了上海。计划背后是日本的扩张野心,用犹太人当棋子,换取资金和技术支持。中国土地被占,这事儿对中国来说就是侵略的延续。

这些历史片段,看起来零散,但串起来就有点意思了。犹太人总是在强国之间找平衡,先是经济切入,卖货做生意,然后求庇护。但往往因为利益冲突,就出问题。埃及、罗马时代是这样,欧洲中世纪也是。跟中国呢?早期开封是融洽的,上海是救命的,但鸦片贸易和河豚计划就带刺了。沙逊家赚了中国人的血汗钱,日本用犹太人帮着占东北。这些事儿提醒人,合作不是白来的,总有算盘。

现在2025年了,中以关系咋样?1992年建交后,起步慢,但后来经济上热火朝天。以色列科技牛,滴灌、水处理、芯片啥的,中国市场大,资金足。2024年双边贸易额破200亿刀,中国企业在以色列建轻轨,海法港也是上海集团管的。但政治上凉凉的。自从2023年10月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色列轰加沙,中国就站巴勒斯坦那边,谴责以色列违反国际法。联合国里,中国投反对票,还推两国方案。伊朗跟以色列对峙,中国跟伊朗关系近,卖油买武器,这让以色列不爽。美国老大哥压着以色列别跟中国走太近,怕技术漏给中国。海法港的事,美国就瞪眼,以色列2020年搞了个外资审查,卡了不少项目。

今年上半年,中东更乱。以色列跟伊朗差点打起来,6月那会儿以色列炸了伊朗核设施,伊朗回射导弹和无人机。战火烧了12天,死了不少人,地区格局大变。中国当中间人,批评以色列,还帮伊朗说话。战后,以色列想重塑中东,推阿拉伯国家跟它结盟,但中国在里面搅局,支持伊朗和巴勒斯坦。沙特、阿联酋这些国家,本来跟以色列暖和点,现在也犹豫,因为中国投资大,不想得罪。萨阿德的建议,就在这背景下冒头。他觉得西方反犹情绪涨,校园示威多,犹太人得找新家。中国不反犹,历史上还帮过忙,或许能行。
但犹太人在打中国的主意?这话说重了,但有点道理。内塔尼亚胡说过,中国是市场,还是全球支点,得抓住。意思是想从中国拿好处,卖技术,换投资。但中国警惕啊,反间谍法新修了,防境外渗透。Mobileye这以色列公司,卖自动驾驶芯片给中国车企,但数据安全成问题,谁知道后台传哪去了。成都、深圳出过事儿,外企想建数据中心,用自家网络,中国安全部门查了,发现跟摩萨德系统像。幸好堵住了。这些小动作,让人觉得合作底下有猫腻。

以色列未来咋走?中东这摊子,巴勒斯坦问题没解,伊朗威胁还在。科技是底气,初创公司多,AI、医疗全球领先。但人口少,靠美国军援。万一美国忙台湾或乌克兰,顾不上呢?中国潜力大,光伏加以色列水技术,能搞绿色项目。但政治分歧大,中国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以色列不让步。未来几年,合作可能继续,但规模小,留后手。中东再乱,中美博弈升级,以色列夹中间难受。
总的说,以色列得想长远。中东和平难,但不试不行。中国是伙伴,不是救星。犹太人历史经验丰富,该知道合作是双向的。萨阿德的帖,提醒大家世界变数大,得早做准备。但中国不是随便进的,移民政策严。未来咋样,谁知道?但历史告诉我们,别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以色列多条腿走路,或许能稳住。中国呢,继续平衡大国关系,不吃亏。
这事儿接地气点说,就跟邻居串门一样。先礼貌敲门,带点礼物,聊得来就多走动。犹太人来中国做生意,欢迎;但想占屋子,当主人,不行。历史相似,但时代变了。现在全球化,合作共赢是主流。以色列聪明,早点缓和中东矛盾,比找后路强。犹太人韧性强,总能过关。但中国主意,得打得正。话说这么多,底子是提醒大家,看问题别偏,历史是老师。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