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的卖身,并不是故事的终点,而是在消费格局剧烈撕裂下,一头“全球巨象”不得不跪地重构的起点。
当年谁能想到,那个在南京西路开出2700平豪华门店、被排队粉丝誉为“东方明珠咖啡圣地”的星巴克,今天竟然在中国市场被瑞幸打得节节败退、无力下沉,最后只能用“卖身”来换取喘息?

这不是一场退场,而是一场亡羊补牢式的重组。
先看交易本身,这是一笔堪称“消费领域最大口”的资本盛宴。
130亿美元估值,博裕资本拿下60%控股权!但更劲爆的是,这场资本牌桌上,曾坐着一众深谙零售和连锁布阵的王炸玩家:
有瑞幸背后的大征资本、操盘百胜中国的春华资本,投了麦当劳中国的凯雷,更别提红杉和高瓴这些顶配老熟人。
结果通通出局,只剩地产老炮博裕笑到最后。
为什么?答案不在表面,而在一场星巴克面临的隐形战役里。

回望过去十年,星巴克在中国基本踩中了消费升级的所有红利,选址必进核心CBD,门店拿的是十年低价租约 + 收益分成这种“神仙合同”。有人说那时候的星巴克,是一栋写字楼或mall的“身份象征”。
高端化布局更是张狂。比如2017年在上海太古汇开出2700平米的臻选工坊,仅一根生豆管道就砸进3000万,说里面滚的是咖啡豆,不如说是人民币。
但疫情来了,一切戛然而止。
星巴克中国2020年Q1同店销售暴跌50%,史上最差季度。
从那一刻起,这个曾经风光无比的品牌,开始显露出一身根深蒂固的“高开高烧型脆弱”。

今天的星巴克中国,卡住他的问题有三重。
第一,降不下来。
星巴克一直不肯明着降价,唯一的办法就是“场外曲线降价”:外卖、小程序、团购券、会员卡,堆buff后能做到23.9元一杯。
但账一算就知道便宜不了多少。一杯成本是15-20元,瑞幸一杯只要8-10元。星巴克的综合成本,是瑞幸的1.5-2倍!
为什么?原料用的是全球精品豆,只挑精品产区,国产咖啡占比只有个位数。相比之下,瑞幸早在本地种植、供应链本地化上“买下了半个云南”。
再说周转,瑞幸最快18天动销一批货,星巴克要超过两倍。这意味着库存、运营、物流全线成本更高。
这就决定了,他们根本打不起价格战。

第二,稳不住。
稳字当头的策略,在疫情前是优点,现在成了包袱。想要推出爆款,却一次次错失时机。
比如瑞幸推出“酱香拿铁”火上热搜;星巴克本来也摸到茅台了,最终却因为“酒精含量超0.5%要办许可证”而放弃,白白送出热度。
第三,拧不过。
无论是调整价格、产品结构、门店模型,星巴克中国的管理层都要先过美国总部那一关。战略缓慢、决策迟疑,再强的执行团队,最后都只能“优雅退出”。
一句话,求稳把它拴死在了过去的成功里,却错失了现下的生猛战场。
这笔交易中真正的赢家,是那个说来安静、实则杀招满身的博裕资本。

它之所以能压过高瓴、红杉等传统资本玩家,关键就在于“握有地产资源”,持有万科股份、金科物业资源、还控着北京高端商圈SKP。
要知道,2025年,星巴克将有一大批门店十年租约到期,那些过去靠光环换来的超低租金,如今正在被商场调级,从S级降到A级。
翻译一下,这意味着未来租金要往上浮30%-100%,关键还决定你能不能续租、签不签租约。现金是血,租约是骨头。
而博裕要的恰恰不是星巴克的咖啡,而是通过它庞大的门店网络来继续控制话语权。
这不是消费投资,而是资本版图的延伸。
所以130亿买下来的不是品牌,而是连着地产、零售、物流的整条战线。

我们不能把这场交易简单理解为“衰落后的卖掉资产”,其实这更像是一次战略性的造血行动。
星巴克的后台已经无法适应快节奏和强运营的中国市场,它需要剥去外资身份的诸多束缚,重新成为“一个能灵活应变的中国咖啡品牌”。
那怎么变?
供应链更本地化,把豆子、糖浆、杯子统统压缩成本线;门店更小型化,学习瑞幸“出杯快 + 周转快”的新物种逻辑;用户运营要更国产、更游戏化,品牌从“光环型”向“亲民型”转型。
简而言之,星巴克要想保住基本盘,就得彻底做一次中国式重构。
关键是,什么时候甩掉“国际咖啡教父”的傲慢,真正进入“拿铁下沉战士”的身份。

这盘棋,给中国市场也留下几个启示!
首先,外资神话终结了。在中国市场玩轻资产、拼品牌余晖的打法行不通了。租金、地段、人力、速度,全得卷起来。
其次,资本新贵正在重写行业路线图。星巴克这么重资产的品牌都能重头再来,下一个被改头换面的巨头,会是谁?
当然,对我们国内企业来说也别高兴太早。
瑞幸再猛,一年也烧掉几十亿做补贴投放,今天打掉一两个品牌,明天可能要自己为商业模式找出路。这场“咖啡白菜价战役”,没那么容易收官。
那个靠讲故事、卖氛围、赚品牌税的星巴克,中国时代已经结束了。

从中国角度看,星巴克这次“卖身”告诉我们的不只是一个洋品牌的衰败,而是中国消费环境进入真正内循环驱动时代的分水岭。
市场不再留恋“国际品牌”的光环,而是看中谁能真正本地化、响应快、价格亲、服务准。
国内品牌,既要看清华丽光环如何破灭,也要清醒理解:当年星巴克的成功,并不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而是它比别人走得更快一点。
今天,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机会和责任。
这盘棋,才刚刚开局。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