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黄埔军校早期为国共合作产物,周总理担任政治部主任期间培养的学员如林帅、徐向前等。
与国民党将领胡宗南、黄维等人既有同窗之谊,又因政治选择分属敌对阵营。
解放战争中双方将领的交锋常被后世视为“师兄对阵师弟”的特殊历史景观。
就比如陈赓,从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到毛主席倚重的战将,他这种交友格局的形成。
既源于黄埔军校特殊历史环境造就的早期人脉积累,也得益于其个人性格特质与交际天赋。
且陈赓还能在在国共两党对立的背景下,获得对立阵营高层的一致认可。
这种个人魅力和广泛的人际关系,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是一个难以复制的范例。
但除了陈赓,我党还有一个人,也同样以其卓越的交际能力而著称,他就是毛主席。
1957年陈赓向毛主席介绍原国民党中将,不无亲昵地称其为“这是我好哥们。”
毛主席主席听闻此言,以他特有的幽默和睿智,反问了一句:“你知他是我什么人吗?”
唐生明是湖南人,出生于当地名门望族,他的祖父和父亲在当地的地位都十分显赫。
到了唐生明这一辈,他在家中排行老四,长兄为曾主政湖南的唐生智。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与兄长唐生智比起来,唐生明的从军从政生涯就要享受许多家族资源庇护。
据说唐生明少年时期,因家族权势屡次戏弄私塾先生,致多位老师拒收。
那会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小任教,为了矫正唐生明的顽劣性格,唐生智通过家族关系将弟弟唐生明托付给毛主席担任启蒙教师。
1926年,蒋介石为了拉拢唐生智,特批唐生明未通过常规考试进入黄埔四期学习。
之后,蒋介石更是不顾唐生明资历尚浅,对其一再提拔。
即使当时唐生明曾冒用兄长唐生智签名,向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军秘密输送300余支步枪及弹药,也仅受轻微追责。
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唐生智作为总指挥提出“誓与南京共存亡”口号。
但因战略部署失误(南京三面受敌、撤退通道被切断)导致防线迅速崩溃,仅8天即失守。
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内部及社会舆论将战役失败归咎于唐生智,认为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未能有效组织防御和撤退,加速了首都陷落与后续大屠杀的惨剧。
蒋介石政权为转移民意压力,迫使唐生智以“丢失首都”为由辞职,承担政治责任。
唐生智失去军权后,唐氏家族在国民政府中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此前依赖兄长庇护的唐生明政治生涯随之陷入困境。
1940年,蒋介石为获取日伪情报并监视汪伪政权动向,选定唐生明执行潜伏任务。
此事遭到其兄唐生智强烈反对,但戴笠与蒋介石联合施压,以“党国利益”为名迫使唐生明接受任务。
无奈之下唐生智公开发表与唐生明断绝关系声明以掩人耳目,而唐生明也在戴笠安排下携妻子徐来(影星)抵达南京,正式投靠汪伪政府。
之后唐生明借助汪精卫妻弟陈昌祖的关系打入汪伪高层,与周佛海、李士群等人建立私交。
频繁出入上海“76号”特工总部,获取日军动向,并通过制造汪伪高官与日军矛盾瓦解日伪合作基础。
除了这层身份,当时,周总理也通过潘汉年与唐生明建立单线联系,使其成为国共共同认可的双面特工。
唐生明的汪伪潜伏是抗战时期罕见的三方情报协作范例:既完成蒋介石赋予的“曲线救国”任务。
又为中共地下战线提供保护,更利用个人魅力在敌营构建独特生存空间。
这种游走于灰色地带的选择,使其成为国共两党共同认可的“无名英雄”。
陈赓对唐生明的双面间谍身份并不知情,他和唐生明的关系就简单纯粹的多。
他们是在黄埔军校认识的,大家都知道唐生明是“破格入学”的,部分学员视其为“纨绔子弟”不屑与之交往,也有人因其家族背景而主动接近,试图攀附政治资源。
而唐生明呢,在黄埔期间仍保持桀骜性格,曾因队列训练顶撞教官,被罚加练时甚至牵连同队学员,加剧部分同学对其不满。
当时陈赓是黄埔入伍生连长,虽为唐生明上级,却以幽默方式多次化解唐生明违纪冲突,避免唐生明和同学以及教官的矛盾激化。
陈赓出身湘军将领家庭,优渥的成长环境使其对唐生明的行为模式具备天然理解力。
而对于唐生明来说,陈赓这种对权贵阶层既不仰慕也不轻视的独特立场,让唐生明感受到了一种真诚的尊重。
再加上陈赓自身的卓越才华和超脱出身的能力,使得唐生明和陈赓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互相引为知己。
据说当年蒋介石常邀请唐生明参加私人宴会,甚至默许陈赓“蹭饭”。
南昌起义后,唐生明和陈赓因阵营不同分道扬镳,但私下感情未受政治影响。
1933年陈赓在上海被捕,唐生明通过戴笠向蒋介石求情,强调“陈赓曾救校长(蒋介石)于东征战场”。
建国前,唐生明与程潜、陈明仁等联合发动湖南起义,利用自身在国民党军政界的影响力.
成功策反部分国民党军队,加速了湖南及西南地区的解放进程。
建国后陈赓主政云南期间,唐生明赴昆明经商,陈赓私下叮嘱当地干部:“此人虽无党籍,但于革命有功,不可为难”。
此事说明陈赓虽然对唐生明“双面间谍”身份虽不知情,但也有一二猜测。
这也体现了当时特殊环境下,隐蔽战线“纵使同志亦不可言”的工作原则。
1957年,唐生明受邀赴北京参与中南海怀仁堂戏剧活动期间,陈赓以“好兄弟”身份将其引荐给毛主席。
毛主席当时通过追述早年师生共居经历,借机承认了唐生明的“学生”身份。
当时唐生明已担任国务院参事,其身份从国民党中将转变为统战对象.
毛主席对这段师生情谊的公开认可,为唐生明提供了融入新政权的道德通行证。
而毛主席作为我国最高领导人,他的一举一动自然引动各方关注,这种表态为后续争取李宗仁等国民党高层回归提供了示范效应。
该事件也映射出当年“爱国不分先后”政策的实践落地。
唐生明“卧底”始末——李运英.文史月刊.2009 (06)
潜在日伪军营里的唐生明——李永辉.档案时空.2009 (03)
湖南一师校友唐生明的传奇人生述略——刘立勇、朱与墨.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 ,9 (01)
更新时间:2025-05-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