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轻工榜样
开栏的话:4月10日,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大会对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获得者进行了表彰。
在轰鸣的食品车间里,在家电智造的生产线上,在工艺美术的精雕细琢中,在造纸、皮革、陶瓷、日化等传统行业创新转型中,从一枚枚螺丝的毫厘必争,到智能制造的颠覆革新,从一条条流水线上的执着坚守,到创新升级消费品的温暖传递,从一个个行业品牌艰难崛起,到“中国标准”的全球突围,从传统工艺的数字化涅槃,到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都在传颂着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动人故事。
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以匠心雕琢时光,用双手创造不凡。轻工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坚守与创新。本报推出“匠心筑梦·轻工榜样”专栏,带您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感受那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们的身影,正是新时代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图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在大会现场。
日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五届五次、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八届五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在这场聚焦中国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盛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被授予“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教授级高工邵薇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荣获“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称号,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对学会长久以来坚持初心使命,积极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充分肯定。学会将在理事长孙宝国院士及理事会的带领下,继续发挥好党建引领和科技引领的作用,搭建政府、院校、行业、科技工作者间的桥梁纽带,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为中国食品产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党建引领 践行使命担当
长久以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科技社团,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为目标,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工作,最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汇聚磅礴科技力量。
邵薇向记者介绍,学会在治理方式、方法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使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党建促会建,夯实党在科技群团工作的执政基础。在学会功能型党委的带领下,学会加强政治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引导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坚持自立自强、守正创新。通过邀请学会副理事长、党的二十大代表谢明勇院士讲党课,提高会员中的党员对二十大精神的深刻领悟,明确使命担当与责任。同时,学会以科技服务为抓手,创新党建特色活动,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工作,带领青委会党员开展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据了解,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持续参与了多个政府部门的战略研究项目,以深入的行业分析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承担起学会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责任和使命,提议、参与全国人大、政协提案,以科技支撑影响政策进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学会承接了中国科协全国学会智库建设实践研究项目,在工信部的支持下,连续10年牵头开展年度《食品工业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充分发挥第三方优势,积极作为,数十次承担科技部、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国家相关部门的研究、评估等项目。
学术转化 加速产学融合
学术交流是“立会之本”,是展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目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已成功召开21届年会,其中,2022年的年会首次以线上形式召开,全网累计观看量520万人次,展现出学会强大的影响力。为反映我国食品行业前沿科技发展水平,引领技术创新,增强食品科技自立自强,学会面向食品类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等,广泛开展食品行业科技进展征集活动。学会面向行业新需求,以多元化方式提供科技支撑,发布多项共识、科学综述、白皮书等学术成果,并通过学术期刊《中国食品学报》抢占学术制高点,持续提高科技话语权。
邵薇向记者介绍,学会充分发挥科技和专家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服务产业发展需求,全方位助推产学融合发展,通过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主办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提升中国食品科技水平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学会还组织召开行业品牌会议,深入对接产业需求,其中,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方便食品大会等,已成为食品产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会议,为助力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搭建重要平台。同时,学会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组织方便食品行业的会员单位积极复工复产,为抗疫保供做贡献,获得中国科协授予的“优秀抗疫学会”称号。
在中国科协和国务院食安办的支持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对《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进行修订,通过参与优化顶层设计,夯实科普工作根基。同时,学会深入推进科普品牌活动,持续13年举办“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持续6年与科普中国联合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持续11年承办全国食品安全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通过积极创新科普传播方式,丰富科普系列作品,打造“微信端+政务号”传播矩阵,充分利用科普资源,实现科普成果有效转化。
人才强基 持续深化改革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全面增强团结联系服务能力,通过建设科技人才的基础信息平台,逐渐搭建起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并持续推动学会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通过组建3支由3位院士牵头、近50位专家参与的专家咨询团队,对食品行业中存在的综合性、前瞻性等重大科学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研判,提升汇智资政、高质量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学会围绕“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重点功能性食品产业需求,建立专家工作站,同时为提升青年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近万人次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布局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向国际组织推荐优秀的中国专家,提升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由学会推荐并成功当选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的中国科学家19名,推荐5名青年人才获IUFoST青年科学家奖。学会推荐近二十位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及其特别奖’等荣誉。”邵薇说道。
据了解,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处人员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党员占66.7%,具有高级以上技术资格人员占41.7%,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占45.8%。伴随学会的发展,秘书处工作人员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快速成长,目前已有多人担任全国食品教育、标准、技术等相关组织的专家,为学会保持长久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撑。
邵薇表示,获此殊荣既是对学会过往的成绩的肯定与表彰,更是激励学会奋勇前行的动力。这一荣誉的取得,不仅有会社领导的殷切期待,也属于全体奋战在食品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未来,学会将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做好中国食品科技的“大文章”,为中国食品产业的科技自立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文|摄 记者贾淘文
更新时间:2025-04-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