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过了五十,不管多有本事,都要和这3个人搞好关系

孔融在《论盛孝章书》中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年轻时,身体强健,精力旺盛,以为自己永远不会老去;

可眨眼间时光飞逝,人生已然走到下半场。

五十岁,是人生的分水岭。

过了这道坎,哪怕再不服老,也该为晚年做打算了。

当身体开始走下坡路,职业生涯也接近尾声,最终我们会发现,晚年最可以依靠的,还是这3个人。

你的枕边人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授,在演讲时提出要做一个游戏。

他在黑板上写下了父母、朋友、伴侣、儿女、同事等等一系列词语。

然后请一位女生上台,依次擦去可以割舍的人。

女生很快擦掉了邻居、同事、朋友这些人,几分钟后,黑板上只剩下了父母、儿女、伴侣三个词。

女生的手开始微微发抖,询问教授能否把这三个人都留下来。

教授却说,只能保留一个,她必须做出选择。

女生艰难地擦掉了“父母”,蹲在讲台上大哭起来。

最后,女生哭着擦去了“儿女”,黑板上只留下了一个词——“伴侣”。

教授问她原因,为什么你会做出这个选择?

女生啜泣着回答:“父母总有一天会先我而去,孩子也会慢慢长大,拥有自己的生活,只有我的伴侣,能陪我最久。”

俗语说,少年夫妻老来伴。

人生聚散本是常态,唯有伴侣,能陪你走到最后。

陈寅恪年近四十才遇到夫人唐筼,两人感情很好,还生了好几个孩子。

54岁那年,陈寅恪在学术上已有很深的积累,正打算好好写书、施展抱负,没想到眼睛出了问题,最后失明了。

对一个高度依赖看书、写字的学者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打击。

还好,妻子唐筼一直陪着他。

在他失明的那些年里,唐筼为他朗读、代他书写。

在妻子的帮助下,陈寅恪才能在失明后写就 80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

《诗经》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人到晚年才明白,家里的小米稀饭,远胜于外面的山珍海味,能在你病时递药的人,远比酒桌上敬你酒的人珍贵。

年纪越大,越该懂得善待身边的老伴。

多陪伴、多分担,那才是最信你、最爱你的人。

懂感恩的年轻人

前两天回老家,偶然看见隔壁李大爷家有几个年轻人在敲门。

打听后才知道,这些人都是老李厂里的员工,以前拜了老李做师父,现在他退休了,也经常来看望。

原来,李大爷在工厂干了一辈子,攒下不少经验。

退休前几年,厂里的领导体谅李大爷年纪大,没安排太多活,于是空闲的时间便多了起来。

正好那会儿厂里新招了一批大学生,李大爷就挑了几个机灵的,把自己的手艺和经验一点一点耐心地教给他们。

李大爷乐意传帮带,小伙子们也肯学,一口一个“师父”地叫着,把李大爷哄得合不拢嘴。

过了几年,这批年轻人慢慢成长为厂里的青年骨干,薪水和职位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徒弟们也懂得知恩图报,知道师父退休后寂寞,就隔三差五地上门陪他唠唠嗑、说说话。

虽说李大爷的女儿远在北京工作,可他家一点儿也不冷清,总能传出两代人热热闹闹的笑声。

50岁之后,人的体力在走下坡路,但经验与技术的积累,却达到了一生中的“巅峰”。

不妨利用这个独特的优势,顺手提携一些肯钻研、懂感恩的年轻人,就好像一棵老树洒下了新的种子。

等到老树不再强壮时,下一代的枝叶自会替你遮风挡雨。

《卡皮巴拉不内耗》里说:

“情绪、能量、关系都需要流动起来,才能保持健康、找到幸福。”

人过五十,若把一生的经验教训都郁积在胸中,便成了“一潭死水”;

不如打开自己,把积累传承下去,让生活流动起来。

毕竟,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

成全他人,也是在成全自己。

最重要的自己

荣格曾说:

“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活别人眼中的人生,一次是活自己心里的人生。”

若把人生比作四季,50岁之后,便是秋收冬藏的时节了。

人生过半,职业生涯也近尾声。

此时的我们,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想着闯天下、走四方,而是把心收回来,与自己来一场对谈。

陈忠实年近五十时,既因时光流逝倍感苍老,也被红尘百态磨得疲惫不堪。

于是,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打包行李、长途跋涉回到陕西老家。

在这里,他把自己从繁华和喧嚣中剥离出来,在厚重的黄土地上重新审视人生;

看麦穗生长,观四季变迁,也回想半生的沉浮、藏在岁月里的悲喜。

就在这样沉静又松弛的状态中,陈忠实写出了震动文坛的《白鹿原》。

杨绛先生曾说:

“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走过半生,50岁是个很好的节点,整理上半场的辛酸和精彩,给人生一个妥帖的交代。

大伯年轻时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常常整宿整宿地加班,领导一个电话,立马就往单位赶。

后来,他的竞争对手因长期过劳,突发脑出血成了植物人,单位组织他们前往医院探望。

打那以后,大伯就很少加班了,不仅按时下班,节假日的工作也是能推就推。

过年的聚会上,有人半开玩笑地问他:你这是“躺平”啦?

大伯笑了笑,没辩解,反倒拿出手机,向他们展示了他在某运动APP上坚持了两年多的长跑记录。

他感慨道,年过半百才明白啥最金贵,好在还不算晚。

其实,与自己和解,并不是“躺平”或“懒惰”,而是认清了什么才最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真正值得的地方罢了。

很喜欢一句话:

“幸福从来跟幸运无关,跟相貌、财富、性格也都关系不大。关系最大的,其实是每个人的内在暗示和自我期待。”

人过五十,最重要的还是觉察自我、反省自我,捋顺与自己的关系。

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不再纠缠于不值得的人和事;心里装着来时的路,也能继续往前走。

写在最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是世界上一切财富中最巨大的财富。

而这财富中最珍贵的,便是那些与我们生命紧密相连的人,他们才是支撑人生后半程的坚实力量。

年轻时拼搏闯荡,一技傍身,胜过家财万贯;

而五十之后,就不能一味“低头拉车”,也得时不时地“抬头看路”。

前半生,拼的是本事;后半生,守的是真情。

当人生的余晖已在天际铺开,愿我们都能带着所爱之人的祝福,稳稳当当地走完剩下的路。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美文   关系   人生   大爷   厂里   女生   伴侣   年轻时   老树   大伯   师父   教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