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这样一张表格,统计了全国31个省市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按照这样的认人口增长趋势,大概2029-2030年人口总数将会跌破14亿,但是韩国和日本的情况说明人口数量恶化趋势是会加速的,如果不能有效扭转这种局面,大概30年之后,人口数量就会跌破13亿。

当然,这不是我今天要讨论的重点,这张表看下来,我更感兴趣的是为何东北和西南这2个在地理位置上遥遥相对的地区为何死亡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原因?
图表显示,全国平均水平(7.76‰),其中:

有人说,这些地区青壮年人口外流比较严重,导致人口老龄化比例比较高,自然死亡率更高。事实也的确如此,东三省由于经济活力下降,就业机会减少大量年轻人涌向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而川渝地区劳动力长期向沿海地区迁移,特别是农民工群体。不过,这些地区的老龄化比例虽然也较高,但并非全国最高(例如江苏、上海、浙江等沿海省份的老龄化程度同样严重)。因此,仅用“老龄化”解释其高死亡率并不充分。

在我看来,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城乡差距,表格里还给出了各省的城市化比例,
地区 | 城镇人口比重 |
辽宁 | 74.18% |
吉林 | 65.78% |
黑龙江 | 68.05% |
四川 | 60.10% |
重庆 | 72.14% |
这5个省份城市化率明显偏低(尤其是四川仅为60.1%),说明仍有大量人口居住在农村。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慢性病管理能力弱、健康意识不足,导致老年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比如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于老年人的疾病,在农村更容易恶化为致命后果。 所以即使老年人口比例不高,但农村老人死亡风险更高,拉高了整体死亡率。
大家不要忽视这里面的问题,尽管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不少人还是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些东西放在个体上可能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放在数千万或者上亿人口这样的样本上,结果就会非常明显。
有明显对比的就是江浙沪的地区,当地人口虽然老年化比例更高,但是城市化比例更高,医疗保障条件更好,所以尽管死亡率也不算低,但还是明显比东三省和川渝地区好一些。

第三个原因可能与生活环境与历史问题有关。
比如,东北三省,过去是老工业极低,依赖重工业(钢铁、煤炭、机械),工人多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职业病、尘肺病、心血管疾病普遍,不知道大家对铁人王进喜有没有印象?那样的工作精神的确令人感动和钦佩,但是对身体健康怎么可能没有影响?此外,东北虽然最近在工业振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产业升级缓慢,失业率偏高,部分人群陷入贫困或心理压力大,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死亡率指标。
而川渝地区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那里的饮食习惯实在是太高油和高盐了,而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早已经证明这样对健康长寿是有负面影响的。

总之,人口结构问题非常复杂,原因可能有很多方面,不过个人认为上述三个方面相对影响要大一些。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