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赤字压顶,民众反目?施瓦辛格的州长生涯为啥高开低走?

2003年,喊着“我会回来”的施瓦辛格,真的“回”到了加州政治舞台这次不是演电影,是来当州长的。

那时候的加州就是个“火山口”,前任州长留下的电力危机还没解决,预算赤字堆得老高,信用评级也被往下调,民众对州政府的不满都快溢出来了,最后连罢免机制都被触发了。

施瓦辛格凭着演员的大名气入局,优势很明显。

名气大、能筹钱、认识的人跨行业多,还特别会跟传统政治家“划清界限”公开活动节奏快,说话不绕弯子,主打“把账本拉回正轨”。

结果他赢得出奇轻松,支持他的选票比反对罢免前任州长的人还多一倍。

可上任没几天他就发现,当州长比当“终结者”难多了,终结者只需要开枪就行,州长要考虑的麻烦事能堆成山。

初期改革:赢了民心,却埋了隐患

施瓦辛格刚上任就干了件让车主欢呼的事调低高位的车辆牌照费,以前加州车主交的牌照费不低,调低之后大家少掏钱,自然支持他。

但这事儿有个后遗症,地方政府的收入跟着少了一块,他想了个办法,用学校的财产税补地方收入,再用州里的一般基金补学校的窟窿。

短期看矛盾是缓和了,车主开心,学校也没断钱,可这办法跟“拆东墙补西墙”没区别,把财政的灵活性给削弱了。

房价一旦波动,学校的经费会受影响,州里的总账也得跟着晃。

不过这招特别对选民的胃口,大家就认“少掏钱还能保服务”,至于后面的风险,当时没多少人在意。

紧接着他又推了工伤保险改革,那时候加州企业的工伤保险费涨得离谱,好多老板都快扛不住了。

施瓦辛格把医疗指引、伤残评估都搞成标准化的,流程也简化了,很快保险市场价就降了下来,企业老板们都挺认可。

但受伤的员工不乐意了,改革之后,员工要多承担证明责任,想复工还得过更严的评估。

弱势群体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不满的声音一直没断。

他倒是懂怎么平衡,照着共和党的逻辑压成本、提预期,还跟行业谈判,让企业用省下来的保费钱投到就业上。

当时大家评价他“大方向硬气,操作上留了软空间”,效率确实高,成绩也摆在那儿,可员工的不满也为后来的麻烦埋了伏笔。

2005年滑铁卢:四项提案全败,声望掉谷底

2005年的特别选举,是施瓦辛格执政的转折点,也成了加州现代政治的“大地震”。

其实在这之前,他那些改革都是治标不治本,加州真正的问题藏在制度里:政府预算得2/3多数通过,稍微有点分歧就卡壳;1978年的“十三号提案”把房产税锁死了,想涨都涨不了;州财政还特别依赖资本利得税和高收入人群的税收,收入不稳定;加上公投把福利、教育这些支出固定了,收入难增,支出难减,政治谈判常年陷在僵局里。

施瓦辛格想动这些“根基”,搞了四项修宪式的改革提案,直接交给选民公投州议会肯定通不过。

这些提案全是冲着既得利益来的,他团队砸了不少钱宣传,说能让政府更高效、预算更稳健,可被触动利益的群体也没闲着。

教师工会、公共雇员工会、消防员协会这些组织迅速抱成团,密集发宣传,说“州长要砍老师的钱、砍警察的预算、砍老百姓的福利”。

广告里放着哭泣的孩子、焦虑的老人,看得选民心里发慌,选民根本不关心抽象的财政问题,就怕改革伤了自己的利益。

而且四项议题一起推,显得施瓦辛格像在“全面攻击公共部门”,跟2003年那个“为人民说话的T800”形象差太远了。

最后四项提案全败,他的支持率从60%一下子跌到30%出头,跌得比过山车还快。

这次失败让他看清了现实:公投机制早被利益集团拿捏了,民众对未知的改革充满恐惧。

2006年连任后,他彻底放弃了跟意识形态死磕,改成务实交易。

他推出了37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债券,覆盖交通、学校、防洪这些领域,是加州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公共投资。

项目分布得特别细,几乎每个选区都能分到好处:南加州能拓宽高速、扩建港口,北加州能升级防洪设施、改造铁路,中央山谷能拿到灌溉设备和学校维修的钱。

他不再谈什么原则,拿着清单跟两党议员谈,直接说“你选区能得多少资金、多少岗位”。

这套“里根式”的打法还真管用,连一些民主党大佬都支持他,大家开始叫他“行动型州长”。

他还把环保政策推到了全国,搞出《全球变暖解决方案法案》,这是全美第一部设温室气体总量目标、建州级碳市场的法律。

他聪明就聪明在,不用环保口号说服人,而是用经济语言包装,说绿色能源能创产业、吸引投资、减少石油依赖。

他还老跟硅谷高管一起露面,把科技、资本、文化产业和环保组织都拉到自己这边,声望慢慢回来了,也给国家级的气候政策打了样。

可加州财政的结构性问题还在那儿,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加州税收断崖式下跌,2008-2009年的短期赤字超400亿美元。

施瓦辛格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出极端招数:给供应商发“注册欠条”,明说政府没钱;让州雇员周五无薪休假,每月少拿2-3天的工资,就为了省点现金流。

他成了“救火队长”,跟立法机构谈了一次又一次,可选民觉得他“拉偏架”“没本事”。

2009年5月,他推的预算调整提案也败了,就只有“赤字年禁止官员加薪”这一条过了选民既不想多交税,也不信任政府能把钱花好。

同期监狱系统也出了问题,因为人太挤、医疗差,引发了人权诉讼,2011年最高法院裁定,加州得在两年内把囚犯数减到设计容量的137.5%。

施瓦辛格陷入两难:提前放囚犯怕治安出问题,扩建监狱又没钱,最后只能把部分囚犯送到其他州,或者放进私营监狱。

这事儿也暴露了美国制度的复杂,州长根本不是最高决策者,得在法院、立法机构、联邦政府之间来回协调,不管选哪条路,都可能被否决。

2010年卸任前,施瓦辛格还对抗了“23号提案”,联合多方否决了石油公司想暂停环保法案的企图。

他之前推动的独立划区、初选改革、降低预算通过门槛这些举措也开始生效,为加州政治稳定打了点基础,可当下的困局还是没解开。

他的务实路线让他在共和党里被边缘化,2005年、2009年的失败让保守派质疑他,也为后来民粹崛起埋下了伏笔,2010年共和党在加州彻底失势。

离任后他还因为私生活问题坏了形象,不过没闲着,继续做公益、演电影,最大的遗憾大概是因为出生地,没法参选美国总统。

施瓦辛格这8年,接的是“烂摊子”,经历的是一场又一场危机,作为共和党建制派的英雄,他留下的制度红利现在还能用。

他的失败更像时代变革的体现,美国政治里,“勇气救世界”的剧本早就不管用了,大家对理性与妥协的态度,也跟以前不一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历史   施瓦辛格   州长   赤字   民众   生涯   加州   选民   提案   共和党   预算   学校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