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秋燥综合征”

秋季是肺与大肠当令的季节,也是“燥气”最盛的时候。现代人久坐少动、熬夜刷屏、饮食外卖化,最容易出现咽干、皮肤干、便秘、情绪低落等“秋燥综合征”。我们把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循证医学糅在一起,用“听得懂、做得到”的方式,为你做一份2025年秋天的健康攻略。

一、饮食:把“润燥”吃出来

1. 每天3+2彩虹盘

3份“白色食物”——山药、莲藕、百合、银耳、梨,富含多糖和水溶性膳食纤维,可提升呼吸道黏膜免疫 A 级证据。

2份橙黄深绿——胡萝卜、南瓜、菠菜,提供 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C,抗氧化同时保护肺泡上皮。

2. 会吃“润”也懂忌口

辛燥之物(火锅、烧烤、辣条)一周≤1次,避免加重咽干、痔疮出血。

控糖小技巧:煮梨水时用代糖或减半冰糖;糖尿病患者用肉桂粉提味,血糖波动更小。

3. 推荐3个5分钟快手方

① 银耳百合羹(破壁机3分钟+炖煮2分钟);

② 山药百合牛奶昔(微波炉2分钟);

③ 无花果2枚+核桃1把,当下午茶,通便又护脑。

二、起居:跟着日照调生物钟

1. 睡眠——“早睡早起”不是口号

22:30上床,6:30起床,保证7.5h睡眠,可降低23%上呼吸道感染率哦。

睡前1h关闭电子屏,改为泡脚:40°C热水+生姜3片+盐1把,10分钟即可改善末梢循环且助眠。

2. 穿衣——“洋葱式”三层法

内层排汗(纯棉或速干)、中层保暖(抓绒)、外层防风(薄风衣)。早8℃、午20℃的12℃温差也能从容应对。

三、运动:微汗即停,守住津液

1. 强度公式:170-年龄=目标心率;持续20–30min,每周≥3次。

2. 推荐场景

工作日午休:办公室八段锦10分钟。

周末:与好友快走或骑行,一边晒太阳一边补维生素D。

3. 大汗后及时补液:每失汗500ml,补400ml 水+1 小撮盐+半颗柠檬,自制等渗饮料,防肌肉痉挛。

四、情志:给情绪也“加湿”

1. 为什么秋天容易“丧”?

光照减少→5-羟色胺下降→情绪低落;中医谓“肺在志为悲”。

2. 三个即时疗法

“3-5-7呼吸法”:3秒吸、5秒屏、7秒呼,循环10次,2分钟内降低交感兴奋。

登高望远:周末去城市近郊爬山,海拔升高100m,视野开阔度平均提升3倍,可显著降低焦虑评分。

把烦恼写进备忘录,再删掉,相当于心理“垃圾清理”。

五、穴位:随身小药箱

1. 孔最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7寸)

作用:清肺润燥、止咳止血。

按揉法:拇指腹顺时针1分钟,早晚各1次。

2. 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

作用:通鼻窍、润鼻腔。

按揉法:双手食指同时向外打圈30下,可配合薄荷膏增强效果。

3. 大肠经拍打(手五里→曲池→手三里)

作用:通便、排毒、美容。

用空拳轻拍左右臂各2分钟,晨起空腹做,便意更快。

六、高危人群重点提示

1. 慢性咳喘、慢阻肺患者:秋分后流感 + 肺炎球菌双疫苗应接尽接。

2. 高血压、冠心病:温差大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建议每天晨起、睡前各测血压1次。

3. 电脑族:20min抬头望远20s,防干眼;室内湿度保持在50%左右,可用小型加湿器(纯净水每天更换)。

一句话总结

秋天把肺养好,等于给冬天上了一份“疾病保险”。记住“润、敛、暖”三字诀:润养津液、收敛阳气、保暖防风,就能远离“秋燥综合征”,把健康牢牢攥在手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9

标签:养生   综合征   津液   羟色胺   百合   银耳   山药   咳喘   温差   情绪   秋天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