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长得太漂亮,林徽因一出生就因祖母一个举动而痛苦一生

文|沈言论

文章由沈言论头条原创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1904年,杭州一个官宦世家诞生了一位女婴,她眉眼如画、肤白胜雪,哭声清亮得像春日溪水,这个女婴,正是后来名满天下的林徽因。

可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受宠”的女婴,出生当天就被祖母抱离母亲怀抱,从此与亲生母亲分离,更没人料到,这个被祖母“偏爱”的举动,竟成了她一生痛苦的起点。

林徽因的祖母是林家长房嫡媳,出身嘉兴书香门第,知书达礼、容貌秀美,婚后与林长民感情甚笃。

祖父林孝恂是晚清举人,为人方正,一生未纳妾室,祖母在林家地位尊崇,连仆人都敬她三分。

1904年11月13日,林徽因出生时,祖母正坐在产房外的藤椅上,她摸着襁褓里粉团似的女婴,对儿媳何雪媛,也就是林徽因生母说:“这丫头生得真俊,将来定是个福星。”

谁也没想到,这句话成了林徽因命运的转折点,祖母当天就把林徽因从何雪媛房中抱走,亲自抱回自己卧房抚养。

林徽因满月时,祖母特意摆了十桌酒席,却没让何雪媛露面,甚至连给林徽因取名字,都是祖母翻遍《诗经》选的“徽因”,却没问过何雪媛的意见。

这些细节像一根刺,扎在何雪媛心里,她出身嘉兴商贾家庭,没读过多少书,连女红都只会些粗活,在林家本就没什么存在感。

如今连亲生女儿都被婆婆“抢走”,她只能在深夜偷偷抹眼泪,但与之相反,林徽因的童年,就在这种“被偏爱”的孤独里度过。

她从小睡在祖母的雕花拔步床上,穿的是苏州绣娘做的锦缎肚兜,玩的是象牙雕的百宝阁,祖母教她背《唐诗三百首》,教她认甲骨文,却从不让何雪媛靠近。

1912年,林徽因8岁那年,祖母病逝,按照规矩,林徽因该回到生母何雪媛身边,可此时的何雪媛,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温顺的新妇。

林长民在她生下林徽因后,纳了上海来的大家闺秀程桂林为妾,程桂林容貌秀丽、性情温柔,还会作诗填词,很快成了林长民的“心头好”。

何雪媛彻底失宠了,她被赶到后院偏房,连见林长民一面都难,后来生的两个孩子,也接连夭折,她成了林家上下避之不及的“灾星”。

当林徽因被仆人领回后院时,何雪媛正蹲在台阶上择菜,看见女儿的瞬间,她突然站起来,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你奶奶呢?你不是该在她屋里吗?”

从那天起,何雪媛对林徽因的态度彻底变了,她不再给女儿梳辫子,不再给她留爱吃的桂花糕,甚至连林徽因生病时,她都冷着脸说:“是你奶奶把你惯坏了,我才不伺候!”

有次林徽因不小心打碎了何雪媛的瓷碗,何雪媛抄起鸡毛掸子就打:“你和你奶奶一样,都是克我的扫把星!”

林徽因后来在给闺蜜费慰梅的信里写道:“母亲永远活在被遗弃的阴影里。她恨奶奶,恨父亲,更恨我,因为我是奶奶‘抢走’的孩子,是她痛苦的‘证据’。”

最让林徽因崩溃的是,她发现自己对母亲毫无感情,在祖母身边长大的她,习惯了被宠爱、被包容,回到母亲身边后,她反而更愿意去前院找父亲和程桂林,因为那里有温暖的怀抱,有甜津津的糖蒸酥酪,还有程桂林喊她“宝宝”的软声细语。

何雪媛把所有的怨恨都撒在女儿身上,但程桂林的出现,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何雪媛的可悲,这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妾室,却深谙“以柔克刚”的道理。

她知道林徽因缺爱,就变着法儿哄她开心,林徽因喜欢听故事,她就翻出《牡丹亭》《西厢记》,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林徽因对程桂林的感情,远超对生母的亲近。

她在《回忆我的母亲》里写道:“我的庶母程桂林女士,待我如己出,她教我刺绣,教我吹箫,甚至在父亲去世后,是她把我搂在怀里,说‘宝宝别怕,有我在’。”

这种扭曲的亲情,让林徽因从小就活在“替代”的阴影里,她爱程桂林,却知道这不是“亲娘”,她想靠近何雪媛,却被母亲的怨恨推得更远。

林徽因的痛苦,远不止童年时的冷落与辱骂,成年后,她成了林家的“顶梁柱”:父亲林长民1920年意外去世后,她一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一边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

战乱期间,她把全家接到昆明,自己啃着咸菜备课,却把最好的房间留给弟弟林恒,林恒牺牲后,她写下《哭三弟恒》,字字泣血:“弟弟,我没有一滴眼泪,眼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这些坚韧的背后,是原生家庭刻下的伤痕,她在给费慰梅的信里说:“我这一生,都在和两个人打架,一个是被祖母宠坏的‘小公主’,一个是被母亲伤害的‘小可怜’,前者让我学会骄傲,后者让我学会隐忍。”

更讽刺的是,何雪媛直到晚年都没明白自己的错误,她临终前拉着林徽因的手,哭着说:“我对不起你……可我就是恨你奶奶,恨她抢走了你……”林徽因轻轻拍着她的背,没有说话,她早已原谅了母亲,却永远无法忘记那些被撕裂的童年。

痛苦不是枷锁,是活着的印记,林徽因的一生,因祖母的一个“偏爱”举动,被刻上了深深的伤痕。

她曾被母亲怨恨,被命运捉弄,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她设计了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北京仁立地毯公司”,翻译了《夜莺与玫瑰》,在战火中保护古建筑,这些成就,不是对原生家庭的反抗,而是对生命的热爱。

原生家庭的痛,或许会成为一生的印记,但决定我们人生的,从来不是那些伤害,而是我们如何与它们和解。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林徽因:乱世的美神,2022-12-26,·新京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历史   祖母   举动   痛苦   漂亮   母亲   女婴   奶奶   生母   父亲   家庭   嘉兴   怨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