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间,江南青溪镇依着一条青溪得名。溪水碧透,绕镇蜿蜒,把镇上几百户人家的炊烟都映得温柔。镇东头的柳明远,是个二十岁的后生,守着间不大的杂货铺过活。他爹娘走得早,是吃着邻里的百家饭长大的,故而性子格外软善 —— 王婆婆腿脚不利索,他每日天不亮就帮着挑满水缸;张家娃子丢了布老虎,他能关了铺子寻遍半座镇;就连路过的货郎中暑倒地,他也会端出解暑汤,还免费用草药帮人敷治。
杂货铺的生意不算兴旺,但柳明远从不多赚一分黑心钱。称盐时总多添一撮,卖布时会多量半尺,遇到穿得单薄的穷苦人来买针线,他索性把零碎布料打包送出去。镇上人都爱往他铺子里钻,不单是图实在,更图跟他说话心里暖,都说:“明远这孩子,心善得像青溪水,透亮又养人。”
这年秋老虎格外凶,连着一个多月没下过一滴雨。青溪的水位见了底,露出满是裂纹的河床;田里的稻子蔫成了枯草,穗子空得能吹起风;就连镇上最深的那口老井,也只余下浅浅一汪浑水。百姓们急得团团转,天天往龙王庙跑,香灰堆得比供桌还高,可天空依旧蓝得晃眼,连朵云都不肯飘来。
柳明远看着镇西头李伯蹲在田埂上抹眼泪,心里像被揪着疼。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听老人们说,镇外的云台山里有座废弃的甘露寺,寺里有口千年古井,就算天旱得裂开缝,井里也总有清甜的活水。“说不定能救急!” 柳明远打定主意,第二天一早就背着干粮、挎着水壶上了山。
云台山的山路本就崎岖,这会儿被日头晒得滚烫,石子硌得鞋底发烫。柳明远走了不到一个时辰,水壶就见了底,喉咙干得像要冒火。他咬着牙往上爬,心里只想着 “早找到水,镇上人就能少受点罪”。约莫走了三个时辰,他终于在一片密林中看到了甘露寺的影子 —— 山门塌了半边,院里的野草齐腰深,几尊泥塑佛像的胳膊腿都缺了,唯有角落那口古井,井口的青石板被磨得发亮,透着股灵气。
柳明远扑到井边往下望,果然见着井底泛着水光,只是离井口太远,寻常水桶根本够不着。他在院里寻了半天,找到几根断木和粗藤,打算做个简易辘轳。正忙活时,忽然听见草丛里传来 “呜呜” 的声儿,低头一看,是只小梅花鹿,后腿被猎人设的套子勒出了血,伤口还在渗血,一双大眼睛怯生生地望着他。
柳明远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小心翼翼地解开套子,又从背包里掏出草药 —— 这是他跟镇上老郎中学的本事,平时总备着些治外伤的草药。他把草药嚼烂了敷在鹿腿上,再用布条轻轻缠好,柔声说:“别怕,过两天就好了。” 小梅花鹿像是听懂了,用脑袋蹭了蹭他的手背,然后一瘸一拐地钻进了树林。
等他把辘轳做好,打上来第一桶井水时,只觉得那水甜得能润到心里去。他先盛了些放在石头上,想着那小梅花鹿或许还没走远,又给自己灌了半壶,再把带来的空竹筒都装满。刚要下山,却见刚才那只小梅花鹿又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只体型大些的鹿,像是它的母亲。母鹿朝他点了点头,然后带着小鹿往山林深处走,走了几步又回头望他,像是在引路。
柳明远心里纳闷,却还是跟了上去。走了约莫半里地,眼前忽然出现一片湿漉漉的青苔,青苔下渗出细细的水流。他蹲下身摸了摸,水是温的,顺着青苔往下流,竟能汇入一条小溪。“这要是引到山下,就能浇田了!” 柳明远又惊又喜,赶紧记下路线,背着水往镇上赶。
回到镇上,他把找到水源的消息一说,百姓们都乐坏了,跟着他上山打水。柳明远还带着几个后生,顺着他发现的小溪挖了条水渠,把水引到田里。可井水和溪水毕竟有限,只能解燃眉之急,想要彻底缓解旱情,还得靠下雨。
这天晚上,柳明远躺在铺子里,心里还在琢磨怎么引水。迷迷糊糊间,他梦见白天那只母鹿变成了个穿素色衣裳的女子,手里端着个玉碗,碗里盛着清水。女子说:“你救我孩儿,又心系百姓,我乃此山鹿神,特来助你。明日辰时,你去甘露寺古井旁,对着东方叩三个头,自会有甘霖降世。” 说完,女子就不见了。
柳明远惊醒过来,只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第二天一早,他还是忍不住往山上跑。到了古井旁,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对着东方叩了三个头。刚站起身,就见天边飘来一朵乌云,不大一会儿,乌云越聚越多,竟下起了小雨。起初雨还小,后来越下越大,成了瓢泼大雨。柳明远站在雨中,看着雨水顺着山涧往下流,心里又惊又喜 —— 这哪是巧合,分明是鹿神显灵!
山下的百姓们更是欢天喜地,纷纷跑到雨里欢呼。这场雨下了整整一天,青溪的水位涨了起来,田里的稻子也重新挺直了腰杆。百姓们都说:“是明远心善,感动了山神!” 柳明远却没说梦见鹿神的事,只笑着说:“是大家的诚心,才盼来了雨。”
可没安稳几天,镇上就出了岔子。镇西头开绸缎庄的周老板,见柳明远因为找水、引水的事得了百姓的敬重,心里竟生出了嫉妒。周老板平时就爱耍些小聪明,做生意缺斤少两是常事,百姓们都不怎么待见他。如今见柳明远的杂货铺生意越来越红火,心里更是不平衡,琢磨着要给柳明远使点绊子。
这天夜里,周老板偷偷溜到柳明远的杂货铺外,把一包泻药倒进了铺子里的水缸 —— 他想让柳明远喝了拉肚子,没法开门做生意,最好再让来买东西的百姓也中招,这样大家就不会再信任柳明远了。
第二天一早,柳明远像往常一样去水缸里舀水洗脸,刚要舀,就见水缸里飘着些白色的粉末。他心里纳闷,拿起勺子尝了尝,只觉得味道发苦,赶紧把水倒了。正巧隔壁的张婶来借盐,见他对着水缸发呆,就问怎么了。柳明远把事情一说,张婶顿时气炸了:“准是周老板干的!昨天我还听见他跟人说,要让你‘吃点亏’!”
没过多久,周老板使坏的事就传遍了镇。百姓们都涌到绸缎庄门口,要求周老板给个说法。周老板起初还不承认,可有人看见他夜里鬼鬼祟祟地往杂货铺去,他这才没了底气,支支吾吾地认了错。可周老板心里还是不服气,又想出个更阴的招。他听说县里的税吏下个月要下来收税,就偷偷给税吏送了些银子,让税吏故意刁难柳明远,要罚他一大笔钱。
税吏来了那天,直接就把柳明远的铺子给封了,还说要把他带到县里去问话。柳明远又急又气,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百姓们都替他着急,纷纷说要跟税吏去县里说理。
就在这时,县里的县令忽然亲自来了。县令下了轿子,先是对着柳明远拱了拱手,然后对税吏说:“你可知柳明远是何人?前几日知府大人还跟我说,青溪镇有个后生,心善如菩萨,为百姓找水解旱,连山中神灵都被感动。你竟敢刁难他,是不是收了好处?”
税吏一听,吓得脸都白了,赶紧跪在地上认错。周老板也慌了,想偷偷溜走,却被百姓们拦住了。县令查明了真相,不仅罚了周老板的银子,还让他给柳明远赔礼道歉,把封铺子的封条也撕了。
事后柳明远才知道,县令之所以会来,是因为前几天他去甘露寺还愿时,遇到了一位云游的僧人。僧人听他说了自己的经历,又看他心善,就给了他一封书信,说若是遇到难处,就把书信交给县令。柳明远本来没当回事,可没想到真的派上了用场。后来他才知道,那位僧人其实是知府大人的好友,特意帮他传话给县令。百姓们都说:“这哪是僧人的帮忙,分明是明远心善,连贵人都愿意帮他 —— 这就是德高可镇“鬼”啊!”
经此一事,周老板再也不敢找柳明远的麻烦了。而柳明远依旧守着他的杂货铺,还是像以前一样善良。他用赚来的钱,在镇上盖了所学堂,让没钱读书的孩子也能上学;又组织百姓们修了条水渠,把青溪的水引到田里,再也不怕天旱了。
几年后,青溪镇遭了洪水,河堤被冲垮了好几处。柳明远带头跳进水里,用身体挡着洪水,百姓们也都跟着他一起抢险。就在大家快撑不住的时候,忽然有艘大船顺着青溪飘来,船上装着石头和木料。撑船的人说,是上游的船工听说青溪镇遭了灾,特意赶来帮忙的 —— 而那些船工,正是当年柳明远救过的中暑货郎的同乡。
洪水过后,百姓们为柳明远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 “心善通神,德高镇鬼” 八个大字。柳明远看着石碑,笑着说:“我哪有那么厉害,不过是做人对得起良心罢了。”
后来,柳明远娶了邻村的姑娘阿秀,生了两个孩子。孩子们从小就跟着父亲帮衬邻里,长大了也成了善良正直的人。青溪镇的人,一代又一代地传着柳明远的故事,总对自家孩子说:“做人要学柳郎,心善了,自然有贵人相助;德高了,那些耍小聪明的小人,也不敢来招惹你。”
青溪的水依旧流淌,柳明远的故事也像溪水一样,滋养着青溪镇的人心。人们渐渐明白,“心善能通神” 不是说真的能见到神灵,而是善良的人,总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他人的帮助;“德高能镇鬼” 也不是说能吓跑鬼,而是高尚的品德,能赢得人心,让小人的伎俩无处遁形。这世间最珍贵的,从来不是钱财权势,而是那颗始终向善的心 —— 只要守住这份善,就能化解万般难题,活出踏实安稳的人生。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