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本部治未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大学临床副教授,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治未病2群牵头专科负责人,青岛市中医药类攀峰学科带头人,青岛市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青岛市中医药名家,青岛市优秀青年杰出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山东省第二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兼任山东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中医适宜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岐黄针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针灸学会腧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体重与肥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岛市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第一批健康科普专家,青岛市慈善医疗健康公益团队专家成员。
擅长:《伤寒》六经辨证,运用经方病机方机辨证学术体系结合中医外治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头痛、胃脘痛等疼痛性疾病、亚健康、肥胖、孕前调理、胃肠功能紊乱、眩晕、中风、面瘫、带状疱疹等。
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中,一种普遍的困境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持续的疲劳、莫名的焦虑、辗转难眠的夜晚、查无实症的躯体不适……当现代医学的精密仪器检查显示“未见异常”时,我们该去向何方?在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有这样一个独特的科室——治未病科,它如同一座照亮健康迷雾的灯塔,专门为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亚健康状态提供解决方案。带领这支队伍的是科主任曲宪双,一位将“上工治未病”这一古老中医智慧,化为现代人健康管理利剑的践行者。
曲宪双的从医之路,始于一种近乎宿命的坚定。成长于农村的她,有一位大学生舅舅作为榜样,但激励她前行方向的,却是一份源于亲身经历的对医学的信任。“我母亲常说,我是几块钱‘买’回来的。”曲宪双笑着回忆童年,“小时候腹泻胀气很严重,乡镇的一位中医大夫,用了几块钱的药就把我治好了。”这份刻在记忆里的“神奇疗效”,如同埋下的一颗种子,在她心中悄然发芽。
到了高中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这颗种子破土而出,长成了参天大树。当时,班主任反复劝说她报考更稳妥且免学费的师范院校,前后多达十几次。“但我心里非常清楚。”曲宪双的目光中仿佛映照着当年的自己,她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地对老师说:“老师,您别再劝了。我所有的志愿,填报的都是医学专业,我不会改变。”这份斩钉截铁的执着,引领她进入了山东中医药大学,踏上了五年的针灸求学之旅。
“学习针灸,第一个练习对象必须是自己。”曲宪双道出了每一位针灸医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为了精准感知针感、掌握手法,他们需要反复在自己身上练习,“只有自己体验过什么是‘得气’,什么是安全的深度,才能对病人负责。”
紧接着,家人成了她最初的“病人”。“一开始他们当然会害怕,”她说,“但家人的支持给了她莫大的鼓舞。”从自身到亲人,这份以信任浇筑的实践,为她打下了无比坚实的根基。
真正的淬炼来自临床。研究生时期,她的勤奋与天赋便已显露。当其他同学还在观望时,她已能独当一面,得到老师的信任独立处理病人。而让她对中医信心产生质的飞跃的,是在急诊科的轮转经历。
“那时遇到很多急性眩晕症,比如美尼尔综合征,还有输尿管结石患者,用了西药解痉镇痛后效果仍不理想。”曲宪双回忆,她果断地为这些患者施以针灸或耳穴压豆,“令人惊喜的是,患者的症状缓解得非常快,痛苦迅速减轻。”
疗效,是医生信心的基石。带教老师从观察到信赖,再到主动指派:“曲宪双,这个病人交给你来处理!”这种正向反馈,让她深刻体会到中医在急症领域的用武之地。“每一次成功的处理,都是一次巨大的鼓舞。它会驱动你主动去查阅古籍、钻研理论,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好。一个良性的循环就这样建立起来。”
2015年,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治未病科成立,曲宪双随同科室创始人之一戴淑青主任,投身于这片全新的疆域。
“在针推科,我们更多是‘以技治病’。”曲宪双分析道,“但到了治未病科,面对的患者群体和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来到这里的人,或许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整体状态低迷,诉求也更加多元:有人希望调理体质,有人想缓解压力,有人拒怕针刺,有人嫌中药苦涩。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更全面的‘武器库’。”为此,她潜心拜师,深入学习经方,将中药学的精髓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针药结合,内外兼治”的诊疗思想。这一思想,如今已成为治未病科的核心特色与硬性要求。“我们要求科室的每一位医生,都必须既是针灸能手,也是开方好手。”她强调,“针灸能迅速疏通经络、缓解症状,如冲锋陷阵的‘先锋’;中药则善于从根本上调理气血阴阳,如稳固后方的‘主帅’。两者结合,才能打出最美的‘组合拳’。”
在这一理念下,科室的治疗手段变得异常丰富:除了经典的中药、针刺、艾灸,还开展了膏方、丸剂等便于长期调理的剂型,以及药罐、刮痧、穴位贴敷、中医特色香囊等外治法。它们像是一个立体的“中医健康管理工具箱”,医生可以根据每位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偏好,进行“私人定制”,提供最优的个性化方案。
当被问及如何用一句话总结“治未病科”时,曲宪双主任给出了精准而全面的定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她解释道,这意味着治未病科的理念贯穿健康管理的全过程:在疾病未发生时指导人们科学养生;在疾病刚露苗头时及时干预,防止其发展;在病愈后进行调理,防止复发。
经过近十年的深耕,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治未病科已从当初门可罗雀的新生科室,发展成为日均门诊量数百人次的省级重点专科。其核心特色日益凸显:精准的“体质辨识”先行,不同于“头痛医头”,治未病科诊疗的第一步,是通过详细的问诊、舌诊、脉诊甚至现代检测设备,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如气虚、阳虚、湿热、气郁等)。这让“亚健康”状态变得具体化、可干预,为后续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一人一方,一期一策”的个性化方案,基于体质辨识结果,医生会为患者量身打造综合调理方案。例如,一位长期熬夜、压力大的“肝郁气滞”型职场人士,可能会收到一份包含疏肝解郁中药汤剂、疏通肝胆经的针灸、配合安神助眠香囊的组合方案。
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科室的服务对象早已不限于传统印象中的老年人。“现在对我们理念认同度最高的,恰恰是二三十岁到四五十岁的中青年群体。”曲宪双指出,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亚健康的重灾区。此外,科室还针对儿童易感、女性经期调理、术后康复、老年慢病管理等不同生命阶段的突出问题,设有特色调理方案,真正践行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
在戴淑青及曲宪双两届主任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治未病科已斩获诸多荣誉:从青岛市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到成为整个山东省“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的牵头专科”(全省仅有两个治未病科获此殊荣),再到成功申报每年仅有一个名额的“青岛市中医药类攀峰学科”。
这一连串的成就,不仅是科室技术水平与学术地位的体现,更标志着“治未病”这一中医先进理念已获得各方面的高度认可与大力支持。它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一个能够解决现代人切实健康问题的、成熟而强大的临床学科。
从那个对老师说出“我只学医”的倔强女孩,到在急诊室里用银针建立信心的青年医师,再到如今引领一个省级优势专科集群的学科负责人及攀峰学科带头人,曲宪双主任用二十余年的时光,完美诠释了何谓“初心不改,笃行致远”。她和她的团队,正以“针药并济”的智慧,如同一位位耐心的“健康管家”,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为每一位寻求健康的人,于“未病”之处洞察先机,扫除隐疾,守护着生命本该拥有的活力与安宁。这,正是“上医”之道在当代最生动的实践。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 院方供图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