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国突然向全球金融市场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单月减持257亿美元美债,总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而就在这份数据公布仅几天后,特朗普在白宫面对记者时,语气凝重地说了一句,“我认为这个国家完全有可能暂时停摆。”
9月21日,一个由美国两党议员组成的代表团抵达北京,展开为期数日的密集磋商。这是自2019年以来,美国众议院首次派团访华。中国为何突然大规模减持美债?美方此时紧急派人来华,到底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事情要从几年前说起。自2022年起,中国就开始逐步减持美债。那一年,中国减持了1732亿美元;到2023年,又减少了508亿美元;紧接着,2024年再减573亿美元。到了2025年,中国的减持动作更加果断,基本是“逢高就减”,上半年减持量已超过前三年总和。
这种节奏感十足的操作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中国央行已经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8月底黄金储备达到7402万盎司,这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极为罕见的。
美国财政部的数据也在佐证中国的用意。截至2025年7月,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每年利息支出超过1万亿美元,相当于每秒钟烧掉3.2万美元。这还只是开端。
美债市场的风险已经显而易见。2025年4月,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创下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更是在一周内暴涨50个基点,这在金融市场里是极其罕见的剧烈波动。
就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选择“减持美债+增持黄金”的策略,释放出的是非常明确的信号:美元信用正在下滑,中国在重新配置自己的外汇储备结构。
这并不是简单的金融操作,更像是一次精准的战略布局。美国的财政状况已经到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地步。特朗普政府在任内推行的“减税加支出”政策看似刺激了经济,实则大幅推高了财政赤字。仅2025财年前五个月,美国财政赤字就达到1.147万亿美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面对这样的债务高压,中国的减持行为无异于在火山口上丢下一块石头。这也难怪特朗普会突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更让美方紧张的是,中国减持的节奏明显快于其他主要债权国。日本、英国在2025年7月反而逆势增持,将海外美债持仓推至9.159万亿美元的新高。唯独中国逆向操作,这种“非一致性”的信号在金融市场里是极具破坏力的。
中方的动机不仅仅是经济考量,更有地缘政治考量。美国一方面要求中国继续持有美债,另一方面却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对华实施封锁,甚至试图限制中企全球扩展,这种“既要借钱又要遏制”的做法,自然会引起中国的警觉。
早在2025年4月,中国单日减持120亿美元美债时,30年期美债期货价格就曾暴跌2.3%,创下单日最大跌幅纪录。这种“金融反制”的效果已被验证。
到了8月中旬,美方终于坐不住了。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史蒂夫·米兰和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秘密访华,展开闭门磋商。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内阁成员首次访华,足见事态的严重性。
代表团带着一份厚厚的谈判清单而来,包括请求中国暂停减持美债、恢复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允许美资进入中国高端制造业。但中方态度坚决,明确表示,谈判的前提是美方必须取消301关税、放宽芯片出口限制。
双方的谈判过程非常激烈。美方代表称,中国每减持1000亿美元美债,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就会增加30亿美元。中方则回应,美债已沦为“政治化资产”,如果美方继续滥用金融工具,中国不排除将持仓减至5000亿美元以下。
最终,在多轮博弈后,双方达成了一个临时共识:美方将在90天内暂停部分对华关税措施,中方也同意放缓减持节奏,但没有设定具体数字。这只是暂时的“止痛药”,远非根本解决方案。
代表团离京的第二天,特朗普在白宫召开闭门会议,明确要求财政部设立应急机制,应对突发的美债抛售潮。这进一步说明,中国的操作已经实质性影响到美国的财政安全和政策走向。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的减持行为正在推动一个新的外储结构再平衡趋势。2025年二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量同比增加47%,中国贡献了其中的18%。这说明,越来越多国家开始以黄金替代美元资产,提高自身的“抗冲击能力”。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的预算谈判陷入僵局。共和党内部矛盾严重,民主党拒绝妥协。9月30日是财政拨款最后期限,一旦无法通过,联邦政府将陷入“关门”风险。
特朗普的“不好预感”不只是情绪反应,更是对系统性危机的直觉判断。国债收益率高企、美元信用下滑、财政谈判卡壳、外资减持,这些信号同时出现,对美国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美围绕美债的博弈,已经不只是金融层面的技术问题,而是大国战略对抗的新维度。中国抛售美债的行为,既不是“断然脱钩”,也不是“激进去美元化”,而是“以我为主、节奏可控”的理性选择。减持是一种风险管理,对话是一种策略缓冲。
9月21日,众议院代表团访华的行程,其实早在中美元首9月中旬通话时就已敲定,这说明,中美双方都清楚,在这个敏感时期,需要一个“可控的沟通机制”来稳定局势。
中方对于美方释放的善意依然持保留态度。信任已经不多,真正想让中国继续持有美债,美方必须拿出实打实的行动,而不是只是说几句场面话。
对中国来说,当前策略仍是“逢高减持+黄金微加+储备多元”组合拳,这是一种穿越周期的稳健之路。对美国而言,若不能解决自身财政失衡的问题,即便短期稳住中国,也难以挽回美元霸权的长期颓势。
这场围绕美债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中国抛售美债看似是金融市场的一个波动,实则背后是中美战略博弈的一次明确信号。稳定的中美关系需要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而不是靠一纸请求或临时磋商来维系。
信息来源:
[1]规避政府停摆 美国会民主党领袖要求尽快与特朗普会面 央视新闻
[2]7月中国减持美债257亿美元,持仓创16年最低 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