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突破37万亿之际,特朗普对华有事相求,美前财长耶伦直言:中国是最难对付的存在。那么,美国如今面对着怎样的财政压力?耶伦的表态又意味着什么?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美国国债总额已经超过37万亿美元——而在2024年11月,这个数字才刚突破36万亿。短短几个月时间,美国债务又增加了1万亿。这种增长速度不仅说明了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扩大,也意味着纳税人的负担在快速加重。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债务扩张速度远超过去25年的平均水平,现在几乎每五个月就会增加1万亿美元的债务,财政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已经显而易见。彼得森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彼得森明确指出,美国的债务规模已经远超中国和欧元区债务总和,长期下去,这样的趋势会造成严重的财政风险。问题在于,美国目前并没有找到有效的削债方法。
从数据看,即便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政府通过关税增加了一些财政收入,但这些资金对于庞大的债务缺口而言,只是杯水车薪。据美国尽责联邦预算委员会的预测,到2034年,特朗普所推行的新关税政策,总共能为美国带来约2.8万亿美元的收入,对比当前37万亿美元的总债务,这个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债务破37万亿的同一天,中美双方宣布延长关税休战期。特朗普在随后的记者会上承认,美国在与中国的较量中曾经输过,而且不止一次。这一表态说明即使是美国总统,也无法否认中美经贸竞争的现实结果,同时这也传递出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出现软化的迹象。尤其是在财政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特朗普不得不考虑与中国保持经贸接触,避免冲突继续加剧经济风险。
而在美债规模创下新高之际,美国政府罕见地对中国释放了“优待”。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呼吁中国将采购美国大豆的数量提高四倍,并提出愿意让英伟达对华出口AI芯片。不过,这些所谓的“让利”并不具有实质吸引力。例如英伟达的H20芯片在算力上本就落后,近期还被曝存在后门和安全隐患,并因此被中方约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显然不会为了满足美国的财政和政治需求而接受没有竞争力的产品。
与此同时,美国前财长耶伦也在近期的表态中称,中国是美国经济和军事上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最难对付的存在”。这种措辞背后,是美国高层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科技能力以及综合国力的认可。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甚至直言,特朗普政府的经贸政策最终只会有一个赢家,那就是中国,美国则可能走上战后阿根廷的道路。这种判断虽然尖锐,但却揭示了一个现实——美国的经贸筹码在减少,中国在博弈中的主动性在增强。
从整体来看,美国财政压力的增加,与对华态度的变化存在直接关联。债务规模持续上升,经济政策缺乏有效平衡手段,国内外市场对美债信心下降,这些都迫使美国政府在国际关系中做出务实选择。在对华政策上,单纯的施压和制裁已无法带来理想结果,反而会进一步削弱美国的经济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在某些领域对中国释放善意,以争取更大的回旋余地。
就比如在稀土问题上,高等级稀土的提炼技术和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手中,美国如果想要获得更多高纯度稀土,就必须在其他领域做出交换。无论是芯片出口还是稀土供应,美国的谈判地位都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强硬,这也是特朗普在多次谈判中,不得不表现出灵活性的原因之一。
因此,这次美债破37万亿、特朗普对华有事相求,以及美国财政高官接连表态中国是“最难对付的存在”,其实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现实——中美博弈的力量对比在发生变化,美国在经贸领域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合作与谈判成为它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选项。未来,这种趋势可能会继续加深,而这不仅仅取决于美国的财政状况,更取决于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及中美双方在关键产业中的实力变化。
更新时间:2025-08-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