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晚年谈到李敏赞不绝口:姐姐比我有本事,两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1936年,贺子珍在陕北的保安县生下了一个女儿。出生时,这个女儿又瘦又小,赶来道贺的邓颖超在见到后十分怜爱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呀!”

于是李敏便有了娇娇这样一个小名。

李敏回国初见妹妹李讷

后来贺子珍负气出走苏联,没多久李敏也在贺子珍的要求下被送到了苏联。

于是年幼的李敏便与父亲分开,等到再见面时,已经是1949年夏的时候了。

李敏是1947年与贺子珍一道回国的,但是回国之后由于毛主席忙于指挥解放战争,加上当时毛主席已经与江再组家庭,所以李敏并没有第一时间被送回毛主席的身边。

不过尽管没能见上面,但父女之间还是时常通过书信联络感情。

刚回国的时候,由于长期生活在苏联,李敏的汉语并不是十分流利,因此写给毛主席的第一封信是用俄语写的。

收到信的毛主席一点也没耽搁,立即找人为自己翻译。

来信的内容十分简单:“毛主席: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我是您的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请赶快来信告诉我,这样,我才好回到您的身边”。

收到女儿的来信,毛主席的内心是喜悦的。虽然这时候的毛主席还不知道如何解释这里面的事情,但却是那么迫不及待想让女儿知道自己就是对方的父亲,希望对方能够尽快地回到自己的身边来。

很快,李敏便收到了父亲的回信。毛主席生怕路途太远,一去一来送信耽搁了时间,于是给李敏的信是用电报拍过去的。

在发给李敏的信中毛主席这样说道:“娇娇,见到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去苏联十多年一直未见过面,你一定长大了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爸爸欢迎你回来”。

1949年,在与父亲分别了9年之后,李敏终于在这年的夏天回到了毛主席的身边。李敏的到来让毛主席心中不甚欢喜。

当时毛主席逢人就说:“我家有个会说外国话的洋宝贝!”

来到北京,回到父亲身边的李敏也是在这时候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妹妹李讷。

对于这个从苏联回来的姐姐,李讷是又喜欢又觉得陌生。而对于李敏来说,看到妹妹的时候也有着同样的感觉。

初次见面的两人免不了感到陌生,但是孩童的世界总是那样的天真,两人很快便玩到了一起。

当时毛主席对李讷说道:“大娃娃,娇娇刚回国,还不会说普通话,你好好地教教她!”

李讷在听到父亲交代的任务之后立刻像个大人一样站起来,拍着胸脯说道:“爸爸,你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

于是从这天开始,李讷就成为了李敏的汉语老师。不仅要带着姐姐练习普通话,还要教姐姐写汉字。

每天早上,李讷总是会在第一时间跑到姐姐的房间,只要是李敏起床了,李讷就会立刻拉着李敏一起刷牙洗脸,姐妹两人当时十分要好。

不过相较于李讷而言,江青对于李敏的接受程度就要差很多。对于这个并非己出的女儿,江青对李敏的态度从最开始的:“文静”“听话”,渐渐地变成了后来的“倔强”“娇气”。

姊妹情深

李敏实际与毛主席一起居住的时间并不长,没过多久便搬离了中南海。不过虽然姐妹俩关系很好,但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事情争得面红耳赤的。

一次,姐妹俩讨论蒋介石是不是中国人这个话题。李敏认为蒋介石虽然做过很多坏事,但是他是中国人这一事实确实无法改变的。

与姐姐不同,李讷当时看待问题就带有很强的个人好恶。李讷觉得蒋介石做了这么多有害于中国人民的事情,就不配做一个中国人。两姐妹因为这件事情争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毛主席为两人解答了疑惑。

在小时候的李讷眼中,李敏就是除了爸爸、哥哥之外最厉害的人。从苏联回来的李敏会弹琴,还时常在台上跳舞。

在李讷的眼中,姐姐会的这些才艺宛如神迹一般。每次李敏在台上表演的时候,李讷都会无比自豪地指着姐姐说道:“那是我姐姐……”

当时的李讷看到姐姐在台上表演,甚至比自己上台表演还要高兴。

当然,就像是牙齿与嘴唇再亲密,也有磕绊的时候一样,姐妹俩的感情再好也会有矛盾。

有一年,李敏与丈夫孔令华在毛主席家中吃饭。当时李讷心直口快,说了一些针对孔令华的话,一时间气氛尴尬极了,孔令华也十分不快地提前离开。

李敏见状,也是没好气地离开了。

这件事之后李敏与李讷两人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来往,一直到李讷认识到了当时自己的问题后才在毛主席的鼓励下主动找到自己的姐姐李敏。向对方以及自己的姐夫表达了歉意,这时两人才重归于好。

不过这样的小插曲却始终没有影响两人的感情。小事上两人吵吵闹闹,但是在大事上姐妹俩却从来没有过矛盾。只要是有一方过得困难了,另一方也总是会及时地伸出援手予以帮助。

1970年,李讷主动要求到江西劳动锻炼。临走前,李敏找到李讷,将自己与丈夫那些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些粮票拿来给妹妹。

来到江西的李讷很快与干校的服务员小徐确定了恋爱关系并结婚。遗憾的是,李讷与小徐的婚姻仅仅存续了两年的时间便宣告结束,在这之后李讷带着幼子回到北京,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在这期间李敏经常一有时间就回来看望一下自己的妹妹。

每次在看望妹妹的时候,李敏总是会趁着李讷不注意时,从兜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钱塞在妹妹的床底下。

姐姐李敏用这样的方式接济妹妹,一直到后来李讷重新找到工作。

到了80年代,李敏依旧时不时地想方设法来接济一下自己的妹妹。当时物资紧缺买不到肉,豆腐就是不错的营养伙食了。李敏常常将豆腐票积攒起来送给妹妹。

有一次来到妹妹李讷居住的胡同,看到妹妹正在一个人搬大白菜,姐姐李敏二话没说立刻下来帮忙。

当时李讷的街坊们只知道这是一对很是要好的姐妹,但没人知道这两人就是毛主席的女儿。

在李敏与李讷之间像是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不过这些事情却始终没有影响姐妹俩的感情。

后人自食其力,事业有成

时光飞逝,姐妹俩也渐渐地步入了老年。年老之后,姐妹两人尤其走得频繁。但凡逢年过节的时候,李讷都会用帆布包装上一大包自己亲手织的毛线袜子和自家灌的腊肠来看望李敏。

而每次一到家中,两姐妹却都能够像以往一样坐在一起一聊就是半天。李讷见到李敏后经常会说:“姐姐比我有本事,两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事实上无论是李讷还是李敏其后代都很优秀。

李讷的儿子叫作王效芝,是李讷与前夫徐宁所生,原本叫作徐小宁。后来李讷与王景清再组家庭,于是徐小宁便改名王效芝。

王效芝从外事旅游职业高中毕业后便在亚运村当服务员,别看他是毛主席的外孙,但是自工作以来一直勤勤恳恳,从不搞特殊。后来王效芝辞去了亚运村的工作,下海经商。

姐姐李敏在嫁给孔令华之后生有两个孩子,分别是儿子孔继宁与女儿孔东梅。

孔继宁毕业于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进入解放军总参谋部,后又被派往巴基斯坦和英国任大使馆助理武官。在从事了8年的外交工作之后,孔继宁回国选择下海经商。

如今的孔继宁事业有成,其名下的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做得有声有色,除此之外孔继宁还致力于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以此宣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

李敏的女儿孔东梅199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毕业后参与了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组建。后留学美国,获得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硕士学位。

回国后,孔东梅一边在北大攻读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博士,一边在北京创建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

同样事业有成的孔东梅于2015年,与丈夫陈东升在“新财富500富人榜”中排行第109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亚运村   苏联   姐姐   赞不绝口   晚年   北京   出息   姐妹俩   父亲   爸爸   女儿   妹妹   身边   历史   李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