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文:南方月饼为何用到刀叉?不是装,而是你不懂其中的传统

今天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可是一年中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

像打工上班的,大多数老板,公司都会有所表示,放个假,发点米面油,发点月饼水果,又或是发个“月饼钱”;甚至是自己开店做生意的,也会在这天早早的歇业,回家准备团圆之餐。

这也是现在社会环境下,重视中秋节的表现之一了。

不过,总的来说,对于过中秋,现在都很少看到传统的中秋旧俗礼仪了。毕竟人们生活环境,生活节奏已经有很大变化了,那些传统中秋旧俗讲起来,也就是成为民间民俗文化故事了。

秋,古语云:禾谷熟也。所以,古人以禾谷成熟作为“秋”的季节特征之一。正所谓:“春华秋实”,在古代的环境下,人们对于“秋实”的自然认识有局限,为庆贺丰收,于是就有很多的祭祀,祭天地,祭神,祭祖先等等。

如七月十四,秋社,中秋,秋分之类,无一不是展现古人对“秋”的敬重,自然的就会有很多民俗活动,民间仪式了。

像中秋就是这个季节重要的传统节日了。

那民间对于中秋都有些什么样的习俗传统呢?如广西的很多地方志就记有很多了。

如《苍梧县志》:中秋置酒拜月,剖香柚,剥新栗土芋作月饼,亲友饮月下为赏月之会。

这其实也是广西很多地方的传统,简单说就是中秋节的时候,会有个祭月仪式,以时令水果,新收的农产制作月饼,与亲友一起聚饮赏月。

当然了,文献记载就一行,几个字,但真要说来,可就有的说了。

按传统来说“中秋祭月”,实际上是分两部分的。

第一部分是上午的祭祀,主要是起案祭祖,大白话讲,就是在这重要节日里祭拜一下祖先,这和广西重视的传统四大祭(除夕,清明,七月十四,冬至)差不多,只是规模相对小一点,重视程度小一点,也有地方是省略这一祭的;

第二部分则是晚上的祭月,这也是很多地方八月十五祭月的仪式,但也是有区别的,古云:女不祭灶,男不拜月。即晚饭反入夜时,在院中或门口空处向东起香案,点烛燃香,放月饼糕点,瓜果之类为供品,以妇女,儿童作叩头致祭。而家中男子,亲朋则主要是参与“聚饮”,并不“施祭”。

重点来了。

现在刷手机,看到很多人在讨论南北差异,其中就说到南北吃月饼的差异。

北方人吃月饼,就是整个拿起,就这么咬,这么啃;南方人吃月饼,有刀有叉,一个月饼还切成几块吃。

从北方人角度来说,南方人这么吃月饼就是多此一举,文不文,武不武的,粗不粗,雅不雅的,卖包装,这么说也没有毛病,但南方为何偏偏在月饼包装里放刀叉,吃的时候还是切成几块来吃呢?

这就有说法了。

在古代,祭月主要是由妇女主持,是女性参与为主的活动,由家里最年长的女性为主祭,供品中月饼就是重要的主角了。一般来说,会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月饼,叫“大团圆饼”。祭礼结束后,要切来分食,以圆饼半径分割,切成三角状,大家都有分吃,俗称“得月沾光”,所以,有些地方也把月饼叫做“月光饼”。

用现在最直白的话来说,月饼虽然可以有很多,但真正能摆上案桌的,也就一个几个,属于“开过光”,“祭过神的月饼”,大家一起吃,也是共享中秋福气。

更为重要的,祭月是家里大事,八月十六的时候,那些“大家小户”,有条件的家庭还会接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吃剩下的“团圆月饼”,共享福泽。

自然的,这“剩下的”的月饼肯定是提前分好的,而不是“吃剩的”,为了把月饼分份,当然就是用刀之类分割了,又平整,又好看。

这就是南方月饼包装里有“刀叉”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只不过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生活的改变,一些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东西慢慢被边缘化,说不清,道不明,只剩下个形式而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美食   刀叉   广西   月饼   人文   传统   中秋   切成   发点   圆饼   旧俗   地方   供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