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观察出品丨
撰文丨学研 华见
7月2日,新加坡的法庭上,云海肴首席执行官吕志韬代表公司认罪,让云海肴再次被推上舆论的聚光灯下。
去年7月,字节跳动新加坡办公处的员工们吃完云海肴的炒鸡丁后,集体“中招”——130多人上吐下泻,有人直接瘫倒在地,17辆救护车紧急转运,场面震惊了整个“坡县”。
后来的检测结果令人吃惊:鸡丁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云海肴踩到了食品安全红线,实锤了。
出事第二天,供餐的云海肴纳福城分店就被查出10多只活蟑螂在乱窜。新加坡食品局当即下令停业整顿,直到8月中旬才允许复业。
如今,5000新元罚款(约2.8万人民币)落槌,看似金额不大,但对一个想在海外闯名号的餐饮品牌来说,商誉远比金钱重要。
云海肴于2009年成立,国内几十家分店,年销超10亿,2019年新加坡首店开业时,排队能绕到50米开外。可就是这样一个“明星品牌”,却在食品安全上频频掉链子。2022年北京颐和园路店就因食品贮存问题被通报,如今在以严苛著称的新加坡栽跟头,说到底还是心存侥幸。
新加坡的食品安全有多严?街边摊掉个菜叶都可能被重罚,更别说蟑螂乱爬、细菌超标了。云海肴这波纯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终踢到钢板,也给所有想出海的中餐品牌敲响了警钟:任何市场都不是法外之地,食品安全这条底线,谁碰谁翻车!
近年来,中餐出海的风刮得正猛。
国家政策为餐饮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持,九部门已发文明确鼓励。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也为中餐出海助力,火锅店里的川剧变脸表演、茶馆中的功夫茶道展示,都吸引了大量海外消费者的关注。
同时,供应链方面的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印尼取消了相关进口限制,武汉的企业还组团搭建起食材平台,这些都为中餐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
从数据来看,2027年海外中餐市场规模预计达4452亿美元,近70万家门店遍布全球。
东南亚因为华人多、消费力强,成了出海首选,新加坡更是“试验田”——海底捞、太二酸菜鱼都从这一步步辐射整个区域。
但出海可不是简单开家店就完事儿了。
首先选对路子很重要。蜜雪冰城在东南亚扎稳脚跟,靠的是聚焦区域、慢慢铺开;喜茶在欧美玩起“城市限定”,加州落日、粉色白日梦成了网红;海底捞更绝,在美国卖起汉堡火锅,在新加坡加了马来风味,到了日本赶樱花季推出限定甜品,把本土化玩得明明白白。
然后就是供应链,谁能拿下谁就有话语权。海底捞花5年在新加坡建中央厨房,蜜雪冰城在东南亚搞7个仓库,都是为了让食材新鲜又便宜。
如果中小品牌玩不起自建怎么办?那就“抱团”,跟物流商、本地供应商组队,共享仓储配送,成本能降一大截。
不过说到底,所有技巧都得建立在一个前提上:食品安全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没了这个1,再花哨的营销、再牛的供应链,全是白搭。
云海肴的教训就摆在眼前,在国内被通报,在新加坡被重罚,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崩塌,想重建比登天还难。要知道,海外食客可不管你是不是“中华老字号”,好吃、安全、对味,才是硬道理。
中餐出海不是赶时髦,而是一场持久战。带着文化自信出去没错,但千万别丢了“守规矩、保安全”的本分。毕竟,能让世界记住的,从来不是走捷径的小聪明,而是骨子里的匠心和坚守。
最后花朵财经小编想说,想在海外餐饮江湖站稳脚跟?先把厨房的蟑螂清干净,把每一份食材的安全标准刻在心里。这条路,慢一点没关系,走稳了才能走得远。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