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小知识|药食同源“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黄花苗等,它的别名有20多个,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所以它开花像菊花。



它的根、叶、花均可入药或食用,具有悠久的药食同源历史,《黄帝内经素问》中就写道“空腹食之为食,患者食之为药物”,也就是说,许多食物即为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也能防治疾病。


蒲公英被誉为野菜中的营养杂粮,它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中医药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清热解毒:蒲公英性寒,可清除体内热毒,缓解咽喉肿痛、肠痈腹痛、皮肤疮疡、乳痈等症状。


利尿通淋:蒲公英有“尿床草”之称,可以促进尿液排泄,改善泌尿系统感染及水肿问题。


抗菌消炎:含蒲公英素等成分,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辅助治疗感染。鲜品捣碎外敷还可用治蛇、虫、蚁咬伤。


保肝护肝:促进肝细胞修复,对肝炎、黄疸有一定调理作用。


营养丰富:蒲公英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钾,也含有铁、钙、维生素B2、维生素B1、镁、维生素B6、叶酸及铜。每60克生蒲公英叶含蛋白质1.6克,碳水化合物5.3克,热量约有108.8千焦。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野外识别技巧


叶片:羽状分裂,边缘锯齿状,呈莲座状生长。


花朵:黄色头状花序,春夏开花,成熟后形成白色绒球(种子)。


根部:粗壮主根,断面白色,有乳汁状液体渗出。


气味:新鲜植株有青草清香,略带苦味。


蒲公英根、叶、花都有独特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但因其花容易刺激咽喉,特别是成熟后形成白色绒球,因此多食用其根和叶。


常见食用方法


泡茶:叶片或根切片晒干后冲泡,可搭配蜂蜜、玫瑰花调和寒性。


凉拌:嫩叶焯水后凉拌,清爽可口。


入菜:根可炖汤,叶可炒食或做馅,如蒲公英饺子。


外用:如果我们在野外恰遇到蚊虫叮咬,把蒲公英捣碎外敷在蚊虫叮咬的地方,可以缓解皮肤炎症和瘙痒。



注意事项


蒲公英在中药里面性寒,体质虚寒、脾胃虚弱、宫寒痛经、慢性腹泻者禁用,以免加重寒症;蒲公英有降压作用,可能导致头晕、乏力,低血压患者慎用; 部分过敏体质人可能引发皮疹、呼吸困难,首次食用需少量测试。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也不建议随便食用蒲公英。


蒲公英虽好,也不能贪食


避免过量,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引发腹泻、消化不良,每日服用干品建议不超过10克。


药物相互作用:与降压药、抗生素同服需谨慎,可能增强或削弱药效。


野生蒲公英的污染风险:远离污染源(如公路、农田),食用前充分清洗。


蒲公英是兼具药用与美食价值的自然馈赠,但需科学食用,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合理食用。

源:广元市中医医院

编辑:钟 秀

审核:汪 瑞

责任编辑:陶 伟















在看 提醒身边人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广元市   蒲公英   绒球   蚊虫   叶片   医疗卫生   维生素   药物   白色   价值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