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4年前买的基金:牛市为啥漏掉了你?丨中金财富

1、我买的为何总是那些不涨的?

看看你的基金账户,现在是不是长这样:

上一轮高点重仓的基金到现在还在亏钱。唯一涨得不错的那一只,只拿了一点点。账户整体仍然愁云惨淡。

指数涨势如火如荼,但高涨的情绪背后,是账户里的冷暖自知。

就在8月22日,沪指冲上3800点近10年新高的那天,2800余只收涨,却还有2200余只个股收跌。去年“924”以来,虽然涌现了300只翻倍股,但仍有大量个股处在低位。

结构的差异带来了冷热不均的体感。如果持仓集中在地产、传统能源等周期下行行业,可能更明显体会到“赚指数不赚钱”的窘迫。

市场告诉我们,要忘掉昨日的英雄。

“买在人声鼎沸时”的仓促决策,让我们忘记去琢磨手里这只过去一年翻倍的基金究竟靠什么赚到了钱,未来是否还可持续。

同样是高点,不同的是上一轮是被新能源、白酒等驱动的牛市,而这一轮的市场主线已切换到AI/算力、创新药、“反内卷”政策板块等新方向。如果轮动的节奏跟不上市场变化,那么任何轻举妄动很可能看上去都像在“躲牛市”。

情绪化的操作也在侵蚀账户收益。比如我们往往喜欢跟着自己的“成本价”走,倾向于过早把赚到钱的持仓落袋为安,却抱着亏损的持仓不放。

其实当前的价格反映的是未来的价值,和你以多少成本价买入的毫无关系。把成本价作为锚点,只会让你错失真正的趋势。

试着忘掉你的成本价,投资要面向未来。


2、现在放手一搏,迟不迟?

A股破了10年新高,当前高不高?

其实放到全球主要股市中看A股当前的动态市盈率、市值等指标,目前其整体估值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尤其一些蓝筹板块虽已经历较多估值修复,但尚未出现明显高估。

而与十年国债收益率相比,当前沪深300指数2.6%的股息率,侧面说明权益资产仍有较强的吸引力。

但近期交易量的快速提升(比如8月25日A股市场成交额突破3万亿)不可避免会带来短期波动加大。不过中长期影响就较为有限。

那现在是不是“放手一搏”的好时候?

从短期来看,我们更建议您不要边涨边追,这不仅会抬高成本,还很容易被“卡在鱼尾的刺上”。

猜短线行情、猜市场的顶和底不是没用,但前提是我们能猜对,而且能一直对。不过很可惜,恐怕没有人能做到。

与其相信那些牛市里忽然涌现出来的“股神”,遵循已经被论证过的方法和纪律要可靠得多。


3、上行周期,普通人怎么把握机会?

3800点走还是留,并不是最关键的。因为姿势远比点位重要。

应对上行周期,普通人可以怎么做?

首先,不妨考虑被动指数型基金。尤其是指数增强类策略,不论从策略容量还是超额收益水平来看,都称得上是国内量化策略的主赛道,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其投资策略较为清晰易懂,参与起来相对趁手。

今年前7个月,公募指数增强型基金的超额收益已超过2022、2023、2024年3个完整年度,逼近2021年水平,私募指增方面的超额表现则更为突出。当然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小微盘风格和市场流动性的上升,而对于前者的收益持续性建议大家保持密切关注。由于量化是强BETA工具,采用定投或者网格化交易可能是适合更多人的参与姿势。

另外,市场涨势再强,也不要忘记“攻守兼备”的重要性,提前构建配置组合,方能拥有应对周期波动的底气。

普通投资者可以考虑采用“哑铃策略”,用防御的红利策略,搭配小部分的科技、创新药、新消费等主题基金作为进攻端,实现攻守兼备的灵活应对。或者善用固收+基金,争取在长期维度上获得相对稳健的投资体验。

投资是细水长流的慢活,不要等涨慌了、亏麻了,才相信配置。


4、等来了回本,那么然后呢?

待涨期熬久了,难免容易把“投资的马拉松”变成“回本的马拉松”。

回本显然不是投资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决策起点。对一些优质标的而言,“刚回本”恰恰可能是它轻装上阵、开始真正发力的时候,就好比你辛苦种树,却在刚开花结果时选择了离开。

当然,“不玩了”本身也没什么错,毕竟投资也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厘清的是,这是你重新梳理了自身风险偏好和财富规划目标后做的理性决策吗?还是说,如果市场继续上涨,你又会忍不住冲进来?

发现了吗?其实后者才是“回本就卖”更大的隐忧。

回本卖出之后,资金闲置或者匆忙投入下一个不确定的机会,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成本。更重要的是,你可能因此错过了原本持有的优质资产带来的长期复利。

此时,我们更建议你重新审视这笔投资,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1. 我当初为什么买它?当初看好的逻辑变了吗?
  2. 市场环境变了吗?是否有新的利好或利空因素出现?
  3. 我有更好的替代品吗?这笔资金是否有收益率更高、风险更低的去处?

如果你的结论是标的基本面已经变坏了,那么确实应该考虑果断卖出,不要恋战。而如果答案相反,那么就请勇敢地继续持有,给复利展现魔力的时间和空间。


投资中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

短期火热时冲动入场,很可能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导致更大的亏损。比起纠结现在是不是一个补票上车的好时机,更值得做的是专注于自己的投资体系和策略,制定适合你的投资计划并且坚定地执行下去,而不是试图抓住每一个机会。

愿我们都能做出更理性、更从容的决策。

参考资料:

《中国策略简评:“十年新高”高不高?》,中金公司研究部,2025/08/25


免责声明

本账号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所述证券或产品的出价、征价、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交易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账号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由您自行承担,中金财富和中金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账号中所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但中金财富和中金公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变更或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中金财富和中金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上述信息、观点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产品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相关服务。

本账号的版权归中金财富或相关内容提供方所有,未经中金财富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发、转载、复制、发表、许可或仿制本账号中的任何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财经   牛市   年前   财富   基金   策略   市场   成本价   指数   账号   收益   账户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