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一记重磅“放水”,让A股节后行情顿时稳了。
国庆长假刚结束,A股市场就要迎来一剂强心针。央行宣布将于10月9日开展1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这一规模远超10月到期的8000亿元3个月期逆回购,仅此一项就实现净投放3000亿元。
与此同时,全年300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央资金已全额下达,证监会更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三重利好叠加,节后A股能否突破3900点,开启一轮大级别行情?
01 央行重磅出手
流动性是资本市场的血液,而央行此次的“大手笔”无疑为A股注入了充沛的活力。
央行此次操作并非简单的数量扩张,更采用了“多重价位中标”机制,能让资金更精准流向最迫切的领域,市场化程度更高。
这种操作方式的改进,使得流动性改善效果远超传统工具。
10月份原本是流动性紧张的时刻——不仅有8000亿元3个月期、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还叠加国庆假期现金需求抬升、财政存款季节性多增等多重压力。
央行此次加量续作,直接打消了市场对资金收紧的顾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解读,10月政府债券较大规模发行、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推进、股市强势运行引发居民存款“搬家”,都会带来资金面收紧效应。
央行此时注入中期流动性,明确释放了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的信号。
02 证监会三箭齐发
在央行发力同时,证监会也送出政策“大礼包”,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合格境外投资者迎来利好——从10月9日起,证监会将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交易目的限于套期保值。
这是继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后,中国证监会持续拓展合格境外投资者可投资范围的又一举措。
这一政策调整意义深远。证监会表示,此举旨在“发挥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优势和吸引力,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配置型资金运用适配的风险管理工具”。
这将提升外资机构投资行为的稳定性,促进其对A股的长期投资。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也迈出新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支持可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现券交易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截至2025年8月末,共有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的117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持债总量约4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新政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债券资产吸引力。
03 3000亿消费补贴到位
除了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开放,消费刺激政策也同步加码。
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至此,全年300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
这些资金将重点用于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升级。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这一政策精准契合了四季度“促消费、稳内需”的核心基调。随着补贴直达实处,内需引擎有望强势启动,为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政策组合拳的效果已经显现。结合此前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推进、房地产止跌回稳政策预期,消费、金融、地产等内需板块的回暖动力已全面积蓄。
当前市场资金结构中,高净值人群及企业客户等长期资金入市积极性较高,更倾向于布局低估值、有政策支撑的顺周期板块。
04 十月行情怎么走?
多重利好加持下,A股10月行情值得期待。从历史数据看,A股国庆后行情素有“日历效应”——2010-2024年数据显示,节后5个交易日中证全指中位数收益率达2.27%,胜率高达80%。
截至节前收盘,沪指涨0.52%报3882.78点,距离3899.96阶段高点仅一步之遥。在流动性宽松与政策发力形成双重催化后,市场共振拉升的概率进一步提升。
板块机会方面,投资者不应局限于单一主线。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盘面已显露出三大主线的轮动迹象:周期股接棒科技,消费股蓄势待发,金融股补涨在即。
05 这三类股或掀主升浪
在众多板块中,三大类别股票最有可能在10月掀起主升浪。
科技成长:分化中寻找真机会
科技股正经历“去伪存真”的过程。存储芯片与固态电池等细分领域表现强势,而部分AI硬件股则出现调整。
存储芯片行业呈现“量价齐升”态势——NAND闪存价格已连续6周上涨,128GB TLC颗粒报价从8月底的1.8美元/片升至2.1美元/片,涨幅达16.7%。
国内存储厂商透露“10月订单已排满,部分型号开始提价”。
固态电池领域,产业化进程加速。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富锂锰基固态电池,已通过国内某车企的装车测试,能量密度达604Wh/kg,续航可突破1200公里。
宁德时代重庆基地5GWh固态电池产能已投产,三季度相关业务营收同比增120%。
周期资源:产业与政策双驱动
周期股的崛起非短期轮动,而是产业与政策双驱动。有色金属板块在“资源安全+降息周期”逻辑下,钴铜成为“硬通货”。
刚果(金)出台钴矿出口限制政策,要求2026年前实现钴矿全产业链本地化加工,预计将影响全球15%的钴供应。
而国内新能源汽车、储能对钴的需求年均增长25%,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花旗最新报告将2026年铜价预期上调至1.3万美元/吨,源于全球铜矿品位下降叠加电网改造需求。国内某铜企透露“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50%,主要靠铜价上涨与产能释放”。
金融券商:估值修复空间广阔
券商板块作为行情“冲关主力”,补涨逻辑清晰。一方面,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将带动券商投行业务增量。
某头部券商透露“四季度投行项目储备同比增60%,重点覆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领域”。
另一方面,三季度A股日均成交额达2.1万亿,两融余额突破2.4万亿,券商经纪与利息收入水涨船高。华西证券预测45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44%。
当前券商板块市盈率仅18倍,处于历史40%分位,估值与业绩严重背离。牛市中期“券商搭台、主线唱戏”的规律从未失效,节后大盘冲3900-4000点,券商大概率会成为关键力量。
回顾历史,A股国庆后行情向来有“日历效应”加持:2010-2024年数据显示,节后5个交易日中证全指中位数收益率达2.27%,胜率高达80%。
而眼下,政策与资金的共振已经形成。央行1.1万亿流动性投放与3000亿消费刺激政策落地,叠加证监会对境外投资者的市场开放举措,为A股提供了充足的上涨动力。
市场从来不缺机会,只缺发现机会的眼睛。在政策利好密集释放的10月,投资者需要做的不是犹豫不决,而是握紧核心标的,耐心等待行情爆发。
最后枫叶依然要提醒大家,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果枫叶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记得点赞➕关注~
您的点赞是枫叶持续分享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0-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