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至17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软博会以“开源构筑新生态,软件智造新未来”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国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电子携所属企业亮相展会,参加相关活动并集中展示了软件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和落地成果实践。
联合共建 打通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
在中电金信承办的“未来金融科技新生态”论坛上,备受瞩目的“金融信息技术应用中试平台”正式揭牌。该平台由中电金信携手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金融信创生态实验室共同发起,是国内首个聚焦金融信息技术应用的中试平台,旨在打通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可靠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中电金信研究院院长况文川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构建自主安全的金融科技体系至关重要。他重点介绍了通过重大工程实践打造的金融级数字底座“源启”,其初心正是为了解决海量基础单品在关键行业中融合应用的难题。“金融信息技术应用中试平台”将作为推动技术落地的“催化剂”与“实验场”,为行业提供从适配验证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未来,中电金信将全力支持该平台建设,贡献其技术能力与行业经验,助力培育可复制的标杆场景,支撑金融等行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国产化进程。
成果亮相 展示中国电子硬核实力
本届软博会软件成果展上,中国电子携所属企业及最新前沿技术、成果亮相,并斩获软博会金奖、银奖等多项殊荣。
金奖: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V11
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V11是基于全新内核开发的新一代图形化桌面操作系统,深度融合AI技术以提升交互智能性,实现了对国内外主流CPU架构的同源支持,极大拓展了硬件适配范围。该系统首创磐石架构与开明包格式技术,通过隔离核心系统与应用程序,显著提升了系统更新时的稳定性和软硬件兼容性,为用户提供更流畅、更安全的使用环境。
银奖:中电金信源启·数字构建平台
源启·数字构建平台是中电金信推出的企业级智能化软件工程解决方案,覆盖软件研发全生命周期,助力企业迈入软件工程3.0时代。平台集成源启工具链产品,包括需求管理、业务建模、架构管理、系统设计、前后端开发、测试管理和DevOps工具,确保高效协同与敏捷交付。通过AI构建助手及智能体平台与企业的研发工艺和工具深度融合,赋能软件开发全流程,显著提升企业软件研发效率与质量,降低成本,更好支撑企业数智化转型的需求。
银奖:中国软件熵舟数智底座
中国软件熵舟数智底座是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构建的全栈自主安全的数智化底座。该平台为政企客户提供从底层运行支撑、数据服务到AI能力构建和应用开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夯实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的技术基础。
优秀奖:数据产业集团数据元件源端加工中心
数据产业集团数据元件源端加工中心以“元件化加工”为核心,致力于构建标准统一、安全可控的数据供给体系。它通过建立行业级元件标准与接口规范,打通多源异构数据,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提供支撑;借助本地化加工与安全机制,激活“沉睡”的高价值数据,拓展数据赋能边界;具备跨系统、跨场景复用特性,有效降低了系统对接与定制开发成本,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要素的规模化转化。
优秀奖:达梦数据共享集群DMDSC
达梦数据共享集群DMDSC是一款高性能的共享存储集群解决方案,采用单库多实例架构,支持多个数据库实例同时访问和修改同一数据库的数据。它广泛应用于金融核心交易系统、电网调控云等关键行业,提供高可用性、负载均衡和高性能存储管理等功能,适用于高性能交易处理需求场景,能够承载高并发的短事务请求,响应时间通常在毫秒级以内,可靠性高达 99.999%。
优秀奖:鼎甲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 V8
鼎甲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 V8是鼎甲科技推出的数据保护产品,其核心采用流式备份架构,全面支持多平台环境,具备高性能、低延迟和强兼容性等优势。目前,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能源等关键领域,为各类关键信息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保护屏障,有效保障了业务顺利运行,赢得了行业用户的广泛认可。
上榜软博会百强企业、名牌企业名单
中电金信、达梦数据入选本届软博会发布的“2025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达梦数据、麒麟软件亦入选“2025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名牌企业”榜单。
本次展会,中国电子展区围绕新型智算基础设施、行业大模型、数据要素化治理工程和网络安全等板块,重点展示了飞腾CPU、银河麒麟操作系统、达梦数据库、迈普AI智算交换机、金融级数字底座“源启”、熵舟数智底座、长城N90F3新一代D3000M高端笔记本、鼎甲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智慧组工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最新技术产品和行业实践,覆盖面从底层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到上层计算机、AI平台、行业模型、智能应用的完整技术栈,生动立体展现了中国电子在自主计算体系构建、关键行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人工智能赋能等方面的硬核技术实力与创新发展成果。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