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桃子 好困
【新智元导读】在AI狂飙的当下,如何突破落地难题?2025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产业大会,首次联袂吴文俊人工智能创新大会,超豪华嘉宾阵容,将带来15场专题会议与3场特色活动,倒计时3天!
在全球AI竞争日趋白热化、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的背景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政策利好。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AI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供战略指引,注入强劲动力。
在这一重大政策引领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2025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产业大会&吴文俊人工智能创新大会」,将于8月30日至31日在江苏常州隆重举行。
感兴趣的朋友可复制链接,瞬移至报名购票专题页面:
https://ciis.caai.cn/?from=wap#Ticket
此次大会将以「智启龙城 创领未来」为主题,以高密度、全领域的会议矩阵,构建起破解AI产业痛点的交流平台。
中国智能产业大会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内产学研各界瞩目的高规格会议,自2011年创办以来,始终是落实国家重大人工智能战略的关键实践平台。
其独特的「一年一城」巡回机制以及「学术引领+产业落地+城市赋能」三维模式,已累计推动超千项技术成果转化,为我国AI产学研融合树立了标杆。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专业盛会,吴文俊人工智能创新大会以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为核心基石,深度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搭建了高效且精准的对接平台。
今年,2025中国智能产业大会与吴文俊创新大会首次联袂,由戴琼海、徐宗本、郑海荣三位学界大咖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汇聚百余位专家,在常州搭建起前沿技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与城市场景落地的多维平台,为来自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创业精英等观众带来了15场专题会议与3场特色同期活动,全面覆盖AI产业核心前沿领域,形成覆盖「核心议程+专题研讨+特色活动」的完整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两大盛会将从学术、技术、产业、社会等多层面聚焦AI行业所面临的诸多「卡脖子」困境,而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包括且不仅限于算力与算法的原创性与领先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AI产业模式的范例与探索、AI科技人才的培养与AI整体的发展方向等。
此次15场专题会议通过精细化的运营规划,瞄准了不同需求观众参会诉求,具体可划分为五大核心领域,精准对接产业“卡脖子”难题:在基础技术突破领域,“基础模型与通用智能”“大模型前沿技术”“多模态融合技术和应用”专题会议,将深度剖析大模型算法优化、多模态技术创新等关键方向,助力攻克算法原创性不足的瓶颈;在核心技术落地领域,“具身智能系统的感知与学习”“工业具身智能系统科技创新”“数智原生的工业互联网”“智能时代的虚实融合”专题会议,聚焦智能机器人感知技术、工业AI应用等,推动实验室技术向产业场景转化;在交叉学科融合领域,“脑机智能与情感计算”“AI驱动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医工交叉赋能智慧医疗”专题会议,打破学科壁垒,探索AI与脑科学、多学科结合的创新路径;在行业场景应用领域,“智能驾驶与智慧物流”“未来全龄智能康养”“全域空间智能”专题会议,针对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康养场景智能化等行业痛点,分享实践经验与解决方案;在技术支撑保障领域,“智能时代创新仪器研制”“人工智能青年科技创新”专题会议,关注AI相关仪器设备研发、青年创新群体,为产业发展提供硬件支撑。
同期,3场特色活动的安排同样亮点十足:“AI+X”智链活动:智慧医疗专场,多维度探索医疗AI的技术突破与落地路径;“人工智能女科学家沙龙”,聚焦女性科研力量,为AI产业注入多元创新活力;“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三级党组织联动效能提升对话会”,则从组织协同与项目推进层面,为AI产业发展搭建高效协作网络。
如果您身处AI及相关领域,无论是研究者、工程师,还是创业者,这场大会都不容错过。它不仅为您提供与行业顶尖人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能通过15场专题会议与3场特色活动,精准对接您所在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帮助您洞悉行业发展趋势,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大会报名通道持续开放中,欢迎访问大会官网(https://ciis.caai.cn/)及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第一时间报名参会,一同探寻AI产业破局之路,共筑智能产业新未来!
更新时间:2025-08-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