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当大多数人沉浸在“五一”假期的悠闲时光中时,浙江温玉铁路的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条承载着台州人民多年期盼的高速铁路,正以“不停工、不断档”的干劲,向着2025年建成通车的目标全速冲刺。
温玉铁路自杭台高铁温岭站引出,经温岭西站至玉环站,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作为台州市首条地方性铁路,它不仅是浙江省“1小时交通圈”的重要一环,更是玉环市结束“无铁路历史”的关键工程。
项目全线桥隧比高达87.7%,施工难度堪称“地质博物馆”。以漩门湾特大桥为例,这座全长1796米的大桥横跨国家湿地公园,需在生态敏感区内完成深水基础、跨路跨河连续梁等复杂作业。为确保工程推进,中铁十四局项目部采用“河长制”管理模式,引入超声波检测仪、智能打桩船等设备,实现施工与环保的平衡。
“五一”期间,漩门湾特大桥施工现场依然忙碌。80余名工人分工协作,桩基施工24小时不间断。“桩基是桥梁的‘根基’,容不得半点马虎。”现场负责人耿鹏表示,为抢抓旱季施工窗口期,项目部增加了3台旋挖钻机,确保5月底前完成全部桩基作业。
在温岭制梁场,一榀榀长32米、重733吨的预制箱梁整齐排列。随着两台450吨轮轨式提梁机缓缓启动,首榀箱梁精准架设在温岭西站特大桥桥墩上,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架梁阶段。
“五一”假期,玉环制梁场计划架设3榀以上箱梁,目前已完成50余榀预制任务。为确保箱梁运输安全,项目部对运梁通道进行了专项加固,并采用北斗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运梁车轨迹。“每榀箱梁的误差必须控制在2毫米以内,这是对技术和耐心的双重考验。”架梁队长王建军说。
根据施工计划,温玉铁路将于2024年12月完成全线架梁,2025年7月实现铺轨贯通。为抢抓工期,项目部实行“三班倒”作业制,管理人员与工人同吃同住,确保24小时连续施工。
在温玉铁路的建设者中,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用汗水浇灌着这条“希望之路”。
28岁的张磊是中铁二十四局的一名技术员,负责隧道施工监测。“新龙头岭隧道是全线最长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需要随时监测围岩变化。”他指着监控屏幕上的数据说,“五一期间,我们增加了2次地质雷达扫描,确保施工安全。”
55岁的爆破工李师傅在隧道内已工作3年。“每次爆破后,都要第一时间检查掌子面,灰尘大、噪音响,但想到玉环人能早日坐上高铁,就觉得值了!”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继续投入到下一轮作业中。
温玉铁路的建设离不开政企双方的紧密配合。为破解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难题,玉环市成立专项工作组,创新“一站式”审批服务,将审批时间压缩50%以上。
“五一”前夕,玉环市行政服务中心联合多部门深入施工现场,召开政策对接会,解决临时用地、河道取水等10项难题。“政府部门的上门服务就像一场‘及时雨’,帮我们扫清了障碍。”中铁十四局项目经理姜建平感慨道。
台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益军表示:“温玉铁路是台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生命线’,我们将以‘一天不耽误’的劲头,确保项目如期建成。”
温玉铁路的建成,将使玉环至杭州的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彻底打破交通瓶颈。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将串联起台州“一小时经济圈”,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
玉环市政协主席林成辉指出:“高铁新区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带动汽摩配、水暖阀门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为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
当前,温玉铁路玉环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站房建设进入冲刺阶段。随着“五一”大干热潮的持续,这条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铁路,正以稳健的步伐驶向未来。
结语
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温玉铁路的建设者们用坚守诠释了责任,用汗水浇灌了希望。他们的故事,是浙江交通强省建设的生动注脚,更是新时代奋斗者的最美剪影。当高铁列车呼啸而过时,这段“五一”记忆将成为永恒的丰碑,见证着从“地无寸铁”到“通江达海”的跨越。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