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亲后,才懂了的事…

后来,我升级成了“父亲”这个角色。

突然发现,眼前这个小家伙,不就是当年的我嘛——同一个地方磨蹭,同一种方法拖延,连藏不及格考卷的招数都像是复制粘贴的!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我哪儿是在管教儿子?我分明是在跨界指导二十年前的自己!此刻,史铁生老师的那颗“子弹”不偏不倚,精准命中我的眉心:“十几岁时射出的子弹,十几年后正中靶心——哦不,是眉心。”

我想一把拉住他:“儿啊,那条路是死胡同!” 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中式父子关系,大概是世上最复杂的“合作项目”:

是上下级,是哥们儿,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权威,也是“凭什么你说了算”的辩论反方。

唯有在病床前,卸下所有角色,才回归最原始的父子。

老爸总想搞一场 “经验值大灌篮” ,恨不得把半辈子踩过的坑、绕过的弯,直接导入孩子的大脑硬盘:“儿啊,这是捷径!”

儿子却偏要开启 “自主导航模式” ,觉得弯路上的野花更香,非得把老爸当年的跟头再栽一遍,还咂咂嘴说:“这次摔的姿势,好像比您当年优雅点儿?”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懂爹,质疑爹,反抗爹,成了爹,理解爹,最后发现……还是爹更狠一点。”

爸妈为啥有时挺严格?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再成为“当年的自己2.0版”。

爷爷奶奶为啥格外宽容?因为他们已经用老爸做过“临床试验”了——结论是:有些坑,得自己跳下去才知道深浅。

其实很多人养娃,都是在养当年的自己。

自己尝过的苦,真不想让孩子再舔一口。

不管中考高考多“卷”,尽力就好,别太强求。

“真没必要自己飞不起来,下个蛋,却逼着蛋去参加飞行锦标赛。” ✈️

孩子只是做错题,又不是做错人;只是这次榜上无名,又不是人生就此“停机”。

天赋异禀,就为国家做贡献;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温暖小家。

考试不过一张纸,未来才是一幅画,可千万别用一张纸的分数,去判定一幅画的全部价值。



图片ai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育儿   父亲   当年   眉心   老爸   孩子   子弹   父子   承欢膝下   榜上无名   儿子   角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