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战失败,科技战失败,遏制中国的手段只剩下战争了。

说起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这事儿从2018年就开始了,当时特朗普政府觉得中国占了太多便宜,贸易逆差太大,就开始加关税。先是从太阳能板和洗衣机入手,税率25%到50%,后来扩展到钢铁、铝制品,再到几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中国也没闲着,马上对美国的大豆、汽车和飞机加征同等关税。

结果呢,到2019年,美国覆盖了3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中国反击1100亿美元美国产品。双方谈了谈,2020年初签了第一阶段协议,中国答应两年内多买2000亿美元美国货,可实际执行率只有58%,因为疫情打乱了供应链。美国的贸易赤字不降反升,从2018年的3750亿美元涨到2022年的4180亿美元。制造业就业也没回来,反而丢了14.2万个岗位,消费者买家电和电子产品多掏15%到25%的钱。

中国那边,通过转战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加上国内补贴,经济增长率稳在6%左右。全球供应链重组,美国企业跑到越南和墨西哥建厂,但成本更高,竞争力下滑。经济学家说,这场贸易战让美国GDP少0.5%,中国出口还涨了15%。

美联储评估显示,关税没降低美国对中国依赖,反而搞乱了全球供应链。特朗普想平衡进出口、重振工业,可这些理由站不住脚,政策跟现代经济脱节,在选民中也不受欢迎。贸易逆差国家进口资本,本来是美国优势,现在却自找麻烦。

中国制造在成本和效率上太强,美国找不到同规模替代品,像儿童汽车座椅99%来自中国,玩具96%,厨房用具95%。关税战没赢家,美国出口商品在全球市场挨惩罚,国家间报复升级,股市波动大,4月2日一天蒸发3.1万亿美元市值。特朗普关税政策注定失败,因为忽略了美元霸权和贸易顺差的矛盾,还有金融集团跟制造业的利益冲突。

再看科技战,这部分从2018年就并行展开,美国商务部把中兴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禁美国企业供零部件,说是违反伊朗制裁。中兴缴了13亿美元罚款,业务受挫。2019年,华为和68家附属公司上实体列表,限用美国芯片和软件。华为海外手机销量掉40%,但靠库存和本土研发,坚持推出新机型。2020年禁令扩展,第三方用美国技术也禁供,台积电停代工。华为投70亿美元搞麒麟芯片,2023年出7纳米处理器,绕过部分限制。

中国政府砸2000亿元建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支持半导体产业。2024年,美国又加30多家中国实体到名单,但中国企业用开源软件和本土联盟,营收恢复,华为2024年达1000亿美元,超禁令前。

高通丢20亿美元订单,美国供应商吃亏。专家分析,美国低估中国创新能力,以为共产党国家不能创新,结果适得其反,限制激励中国进步,美国自己被反噬。历史上美国偷窃他国技术,现在指责中国。

英伟达CEO黄仁勋说,低估中国制造能力是错的。哈佛增长实验室指出,美国扎进竞争,但赢起来比想象难。中国强调技术自力更生,在高优先级领域投资多,导致供应过剩,但也损害美国公司。中国本土技术突破,出口管制不起作用。半导体战中,美国想弱化中国生产高端芯片,可中国用人才、供应链和组织力,尝到胜利滋味。禁令没止住中国5G领先,华为设备还在130国部署。美国战略精英以为接触政策失败,就转竞争打压,可科技战目标没达,反而加速中国自给自足。

贸易和科技战都没如愿,美国对中国的遏制策略就转向地缘政治,焦点落在台湾、南海和藏南这些地方。台湾问题上,美国力挺台湾,意图明显,日本虽含蓄,但也露心思。

中国军力涨,海军舰艇数超美国,空军现代化快。收复台湾写进宪法,触碰底线。中国台海军演,美国航母越停越远,之前敢派干扰机,现在连靠近都不敢。2023年山东舰北上,美国卡尔文森群退到南海边缘。2024年联合利剑演习,飞机过中线,美国驱逐舰穿越海峡但只观望。2025年,中国侦察机接近台湾区达60架次,美国派机回应,没直接干预。

美国出兵考量五个因素:中国收复台湾不伤美国;没好处;战略目标难完成,如打败解放军护第一岛链;国际支持不够,美国正义形象难维持;损失承受不了。随着中国导弹覆盖第一岛链,美国航母从90年代贴脸嘲讽,转为远处监视,2025年演习退到菲律宾海。出兵台湾成笑话。

南海这边,2016年仲裁菲律宾胜,中国拒裁,继续建人工岛。美国自由航行行动,但2016年对峙,中国导弹部署,美国舰艇后撤。2023年仁爱礁,中国海岸警卫用水炮挡菲律宾补给船,四人伤。2024年激光照射渔船,2025年包围研究船,菲律宾士兵警戒没开火。美国谴责,给情报支持,没派兵。南海各国军力有限,中国多用守势,避免冲突,为收复台湾营造环境。东南亚国家不敢主动挑衅,摩擦难升级武装冲突。美国想通过菲律宾打破平静,可中国守势稳,冲突限于水炮碰撞。

藏南问题老生常谈,印度视作阿鲁纳恰尔邦,中国称藏南。1962年冲突,印度新德里保卫战惨败,军队溃退。边境冲突9次,印度每次不占便宜。2020年加勒万河谷棍棒对抗,20印度士兵死。2022年杨公楚冲突,2025年巡逻恢复但摩擦续。印度政府不傻,吸取1962年被美苏忽悠教训,不再犯错。

中印边境摩擦不断,但难升级。美国想拉印度建制约中国组织,四方对话印度参与但独立,拒美日拉拢。藏南印度想报仇,但政府谨慎,选择谈判,避免外部利用。

整体看,美国对华政策从经济转向军事遏制,可贸易科技战失败暴露弱点。中国经济增长,军力增强,美国霸权受挑战。遏制手段剩战争选项,但风险高。台湾南海藏南成博弈场,美国盟友支持有限。中国自力更生,避直接对抗。美国低估中国决心,政策反噬自身。未来中美关系,竞争激烈,但战争非必然。需理性对话,避误判。遏制中国非长久计,合作才共赢。

说白了,这场较量,美国想保持霸权,中国求发展。贸易科技战没压住,中国越强。剩战争手段,可谁都不想打。台湾南海藏南热点,需冷静处理。国际社会盼和平,中美对话关键。遏制不是出路,互利才长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财经   美国   手段   战争   贸易战   科技   中国   印度   美元   南海   菲律宾   华为   台湾   关税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