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次事件似乎有所不同。以往舆情更多关联“原料新鲜度”“操作规范性”等可通过肉眼观察或流程追溯的显性问题,而“未开封奶茶惊现蟑螂”事件涉及包装密封性保障、原料存储环境消杀、封盖设备清洁等更细分的流程,冲击着消费者对品牌生产环节专业性和可靠性的信任。
近日,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在消费者群体中积累大量好感的蜜雪冰城(股票代码:2097.HK,股票简称:蜜雪集团),却因“未开封奶茶惊现蟑螂”事件引发广泛讨论,将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推至舆论风口浪尖。
未开封奶茶惊现蟑螂,消费者主张千元赔付
8月14日晚,有消费者向媒体反映,其在蜜雪冰城江西赣州某门店购买的茉莉奶绿饮品,在未开封状态下发现杯内存在一只蟑螂。尽管该消费者向商家反馈后获得退款处理,但其认为,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蜜雪冰城应赔付1000元。
依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值得一提的是,蜜雪冰城茉莉奶绿售价通常仅3-8元,与市场上其他品牌同类产品动辄15-30元的售价差距显著。按照公司2024年32.5%的毛利率估算,单杯茉莉奶绿的毛利约为1-2.6元,这意味着即使抛除加盟费、店面租金、人工等固定成本后,1000元的赔偿金额也需卖出该饮品300杯以上才能覆盖。
随着赔偿争议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持续发酵,相关话题热度不断攀升。截至8月17日,仅微博平台上“蜜雪冰城未开封奶茶惊现蟑螂”话题的阅读量就已突破6000万,显示出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数据来源:新浪微博
此次事件并非蜜雪冰城首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在今年3月14日,湖北经视“3·15特别报道”曝光蜜雪冰城宜昌凝聚新天地门店,存在使用隔夜柠檬和橙子切片制作招牌饮品的情况。仅仅相隔数月,7月8日,一段网络视频显示某蜜雪冰城门店员工用脚踢直饮水桶的水龙头试图关闭。而在黑猫投诉上,蜜雪冰城近30天投诉量达237件,累计投诉量达1万余件,其中不少是关于喝到虫子、异物等食品安全问题。
数据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面对蜜雪冰城过往的食品安全问题,部分消费者展现出了较高程度的宽容。
此外,蜜雪冰城过往被曝光的违规行为,相较于部分品牌后厨脏乱不堪、老鼠蟑螂横行、剩菜回收再卖等严重问题,显得相对轻微。加上品牌在问题曝光后通常能坦诚认错、接受处罚并承诺整改,使得消费者较易“心软”。
然而,此次事件似乎有所不同。以往舆情更多关联“原料新鲜度”“操作规范性”等可通过肉眼观察或流程追溯的显性问题,而“未开封奶茶惊现蟑螂”事件涉及包装密封性保障、原料存储环境消杀、封盖设备清洁等更细分的流程,冲击着消费者对品牌生产环节专业性和可靠性的信任。
此次消费者依据相关法律条文提出明确赔偿诉求亦并非小题大做。当明确诉求替代“息事宁人”,不仅直观展现了消费者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的显著提升,更是给所有依赖“低价换宽容”的企业敲响警钟。
尽管餐饮行业常面临味道、价格和卫生的平衡难题,但蜜雪冰城作为凭借“土味营销”“蠢萌IP”和“量大实惠”走红的头部品牌,早已不是单纯的“平价茶饮”代名词,而是承载性价比标签的中国产品文化符号。
在国内品牌加速出海的背景下,蜜雪冰城的食品安全表现不仅关乎国内消费者信任,更影响着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其理应以“大品牌”的责任担当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而非让低价优势成为品质妥协的借口。
下沉与出海提速背后的品控短板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集团全球门店总数已达46479家,其中加盟店数量为46462家,占比高达99.96%。从市场布局来看,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的深耕成果突出,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达到23858家,占比提升至57.4%。与此同时,品牌的国际化步伐持续提速,2024年中国内地以外的门店数量增至4895家,较2023年同期净增564家。
为支撑庞大的门店网络,蜜雪冰城构建起覆盖31个省份、超1700个县城的物流网络。通过自建全链路供应链体系,品牌实现核心原料100%自产、超60%饮品食材自主生产,从源头把控成本与品质,为“高性价比”定价策略奠定了基础。
然而,加盟模式在驱动规模化扩张的同时,其管理分散等弊端亦逐步凸显。随着加盟店数量的持续攀升,总部对终端门店标准化运营、服务质量管控的复杂度呈几何级增长,对品牌统一调性的维护构成挑战。
与此同时,尽管物流网络已实现广泛覆盖,但在全球超4.6万家门店的分散布局下,供应链辐射半径存在客观限制,部分偏远区域门店仍面临配送时效与成本压力,对局部门店运营效率形成潜在制约。
为把控门店质量环节,蜜雪冰城推出“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加装智能摄像头进行餐品标准化监测,当店员出现“食材未冷藏存放”“操作台未清洁”等违规行为时,系统将自动抓拍并触发预警。
但当前技术可能仍存在诸多局限性,聚焦于操作人员未戴口罩、食材乱放等显性违规行为,对蟑螂等小型病媒生物的自动识别灵敏度不足,依赖人工抽查或门店自检。一旦加盟商为降低成本压缩清洁频次,或对整改任务拖延执行,可能导致数字化监管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更深层次来看,技术短板与食品安全风险的背后,可能与蜜雪冰城相关投入力度不足直接相关。与同行企业相比,其研发及行政开支占比均处于较低水平。其2024年研发开支为1.049亿元,占总收入的0.4%;行政开支为7.551亿元,占比3.04%。
反观行业竞品,古茗2024年研发开支达2.326亿元,营收占比2.65%,行政开支3.114亿元,占比3.54%;另有报道显示,喜茶仅数字化投入占营收比例就高达7%,远超1.2%的行业平均水平。
面对此次“未开封奶茶惊现蟑螂”事件,蜜雪冰城亟需跳出“头痛医头”的整改模式,以更严密的标准化体系填补加盟管理模式的漏洞,在规模化扩张中同步筑牢品控升级防线,以回应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底线诉求。
作者 | 赵红扬
编辑 | 吴雪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