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向全球,以一己之力搅乱全球贸易市场,逼迫全世界就范,但是短短48小时之内就收到了4大噩耗,全球几十个国家看到了中国在关税战的厉害之处,也在等待中国的决定。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起初看起来气势汹汹,十几个国家都向美国妥协,包括日本,韩国,欧盟,印尼等等,但是仅仅48小时之内风向却发生逆转,这些国家都在等中国做决定。
前一天美国财长贝森特还言辞凿凿地警告中国,威胁说购买俄罗斯石油会有严重后果,转眼间他又笑脸相迎,盛赞中国是“伟大的国家”,对达成协议充满乐观。
这中间一定发生了什么,不然美国的态度不可能有如此之快的转变,一向奉行“极限施压”的特朗普团队,在短短48小时内对着最强硬的对手上演一出“川剧变脸”,那一定是接到了不止一个坏消息。
第一个坏消息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OPEC+果断宣布,将在9月份每日增产54.8万桶原油。这个决定无异于釜底抽薪,直接对冲了制裁俄罗斯可能造成的供给缺口。
要知道特朗普此前通过制裁俄罗斯石油,进而搅乱市场,油价也随之上涨,一旦油价失控,通胀压力就会像一座大山压向美联储,迫使一直不肯松口的主席鲍威尔降息,只要美联储放水,美国国内高企的债务问题就能暂时缓解。
现在他想操纵油价,结果就是人家用增产告诉你“市场不是你家开的”,他想逼宫美联储,结果人家釜底抽薪,让“通缩”的理由不复存在,自此特朗普威胁美联储的最大筹码已经失效。
与此同时第二个坏消息也传来了,特朗普此前用来威慑其他国家的“长臂管辖”也失灵了,前脚他在社媒上表示印度已经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意在站队美国,后脚印度官方直接回应将继续按计划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美国的威胁被完全无视。
印度这个回应很重要,用实际行动给所有正在观望的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它传递出的信号很清晰:美国的霸权主义,并非不可抗拒,这让特朗普的威胁显得分量大减,后续的施压自然也就难以为继。
就连看似已经“屈服”的欧盟,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冯德莱恩和美国达成的协议,在欧盟内部激起了巨大的反对声浪,欧洲那些国家的高层们心里都有一本账,为了美国牺牲自己和全球伙伴的经贸利益,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
现在外部的施压已经让特朗普的处境相当被动,但真正让局势急转直下的,是美国国内几乎同时爆发的危机,这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三个坏消息就是美国劳工部一份不起眼的数据报告,其糟糕程度堪比疫情后的恐慌时期,7月份的新增就业岗位,只有区区7.3万,这个数字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0.6万。
特朗普当初发动关税政策,宣称是为了美国工人的利益,但是这份报告彻底让那些相信“关税能带回工作”的幻想破灭了,它揭示了贸易战正在通过扰乱全球供应链、增加企业成本的方式,最终反噬的是美国自己的经济。
要知道特朗普最喜欢吹他的“美国经济引擎论”,然而这份报告一出来,这个理论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面对这堆烂摊子,特朗普做出了一个最“离谱”的操作,他没有反思自己的政策,转而解雇了在政府服务了二十多年的劳工统计局局长,这种“不解决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做法,还是头一次见到。
特朗普这样做非但无法改变经济的窘境,反而让政府的公信力跌入谷底,从此以后,白宫发布的任何经济数据,都可能被外界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紧接着第四个坏消息随之传来,特朗普引以为傲的经济政策支持率,已经跌落在37%的低点,更有超过六成的美国民众,明确表示反对他推行的关税政策。这意味着,就连他的基本盘也开始动摇,民意就是选举政治的生命线,支持率的暴跌直接威胁到了共和党的中期选举,党内的焦虑和压力可想而知。
特朗普发现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之后,他就不得不向这场关税战最大的对手示好,所以也就有了美国财长贝森特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弯,贝森特盛赞中国为“伟大的国家”,听起来更像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政府本想让全世界都看美国的脸色,但现在情况完全反了过来。从欧盟到日韩,全球几十个之前在美国压力下达成初步协议的国家,此刻都在屏息凝神,等待中国的最终决定。
这些国家当初的妥协本就充满不情愿,现在他们看到了新的可能性,中国的立场成了一个关键的信号,如果中国继续顶住压力,那么这些国家很可能会获得重新谈判的勇气和筹码,引发一场全球范围内反抗单边关税的连锁反应。
而那个由特朗普亲自设定的、针对与俄贸易国家的10天制裁期限,也成了一个尴尬的倒计时。全世界也在关注特朗普到时候会不会硬着头皮贯彻到底,还是让它变成一句空话,无论如何,他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参考信源: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