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四川芬达”六鞠躬道歉!杨坤起诉事件反转,网友吵翻了

【全网震惊!“山寨杨坤”突然认怂】

4月11日,抖音网红“四川芬达”发布5分钟道歉视频,连续鞠躬六次向歌手杨坤认错。视频中,两人身着正装哽咽致歉:“我们真的不知道模仿会伤害到杨坤老师……”并宣布将账号更名为“四川芬达(阿芬阿达)”,承诺永久停止相关创作。这场持续半年的“模仿闹剧”,在法律与舆论的双重压力下终于画上句号,但网友的争议却愈演愈烈。


【从“流量狂欢”到“法律制裁”】

“四川芬达”由蒋某和李某运营,自2024年起通过高度复刻杨坤的造型(铆钉皮衣、渔夫帽)、改编经典歌词(如《扔泥巴》被篡改为“扔白菜”),以及戏谑化演绎“32场演唱会”梗迅速走红。他们甚至在直播背景板上P上类似《中国好声音》的LOGO,单场直播打赏收入超50万元,粉丝量飙升至百万。

杨坤曾在直播中怒斥“太恶心”,并于3月10日正式起诉,要求删除33条侵权视频、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北京互联网法院传票显示,案由为“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杨坤方主张其行为“丑化形象、贬低人格”。

道歉背后的“求生欲表演”】

被起诉后,“四川芬达”一度将法院传票当作“流量密码”:发布暗讽歌曲《你礼貌吗》,直播间观看人数飙升至30万,甚至宣称“起诉是杨坤炒作”。但随着平台下架侵权视频、限制账号功能,两人态度180度大转弯,开始在道歉视频中卖惨:“我们是农村出来的,没想过会和大明星打官司”“砸锅卖铁也会赔偿”。

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能低头认错就该给机会”,也有人质疑“道歉是流量生意破产后的止损”。更有细心网友发现,两人在道歉视频中仍植入商品链接,被调侃“求生欲拉满,带货也不耽误”。

【法律界敲响“模仿警钟”】

法律专家指出,“四川芬达”的行为已突破合理模仿边界。尽管未直接提及杨坤姓名,但通过标志性造型、动作和歌曲改编,足以构成对人格权的侵害。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此类案件胜诉率已从2018年的37%攀升至68%,赔偿金额中位数达42万元。

“这起案件将成为界定‘模仿自由’与‘商业侵权’的重要判例。”律师董建国分析,若侵权成立,两人需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责任,而杨坤方亦可主张因名誉受损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

【短视频时代的“创作边界”】

这场纠纷折射出行业痛点:当模仿者以“解构权威”为名挑战明星形象时,法律与道德的边界变得模糊。专家呼吁,短视频创作者需遵循“合理且善意”原则,避免以丑化、侮辱为目的的“蹭热度”行为。平台也应加强审核,对明显侵权内容及时下架,从源头遏制“审丑式狂欢”。

截至发稿,杨坤尚未公开回应道歉,但工作室人员向媒体透露:“杨老师希望此事能成为行业警示,让创作者明白法律底线不可逾越。”这场“模仿闹剧”的终局,或将重塑短视频行业的创作生态。

#网红道歉 #杨坤起诉 #模仿侵权

(数据来源:中华网、北京互联网法院传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求生欲   网友   传票   创作者   闹剧   边界   流量   法院   事件   法律   视频   杨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