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这片浸透革命热血的热土上,
一代代巾帼英雄以柔肩担道义,
用生命写就了对党的忠诚史诗。
而今,当我们亲眼见证这繁荣昌盛、
国泰民安的景象,
心中满是感慨,
不由自主地想对她们
深情道一句:
“这盛世,如您所愿!”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
“闽姐姐”带您穿越时空长廊,
重温那些
绽放在烽火岁月里的巾帼芳华。
如果说闽粤边区革命史
是一幅包容万千、隽永异常的山水画,
那么,
从普通农妇成为革命战士、
被誉为“革命母亲”的李梨英
就是画里的一棵青松,
餐风饮露、沐霜浴雪
却越发干挺如铁、叶茂如云,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挚守信念,
成了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毛泽东接见南方根据地代表(前排左二为李梨英)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
蒋介石被迫答应合作抗日。
正当闽南红三团
与闽粤边独立营改编队伍、开赴漳浦,
准备接受点编时,
国民党顽固派却背信弃义,
秉承蒋介石的旨意,
于1937年7月16日这一天,
同时制造了“漳浦事件”和“月港事件”,
收缴闽南红军全部枪械,
杀害闽粤边特委代理书记张敏
等13位领导干部。
消息传到乌山伤兵站,
如晴天霹雳,九雷轰顶,
有的人惶惑不安,
有的人悲痛欲绝。
老党员李梨英气得浑身发抖,
但她相信革命必胜的那天总会到来的。
“国民党反动派缴我们的枪,
杀我们的人,却不能毁我们的心。”
坚毅的神色和掷地铿锵的豪言壮语
给大家鼓足了气,
伤员们对革命又充满了信心。
李梨英故居
伤兵站和上级的联系中断了,
伤兵的给养断绝了,
20多个伤病员的吃饭和医药都没有了。
有的人开始不安,
向李梨英提出大家散伙,
都回家去暂避一下风头。
李梨英“霍”地站起来,
意志昂扬地对同志们说:
“散伙是万万不能的,
没有党的命令,
我梨英半步也不离开乌山,
要坚持到革命胜利。”
李梨英认真地做好伤病员的思想工作,
她把自己多年积蓄的20多块钱拿出来,
交给事务长,
让他买番薯给大家充饥,
又组织轻伤员到山沟里去采野菜,
向群众募捐筹款,
终于解决了20多人的吃穿问题,
闯过了一个个难关。
3个月以后,
组织派卢胜带着重建后的闽南红三团
来伤兵站接走了大伙。
李梨英看着自己的队伍笑了,
她终于能够亲自地把伤员如数交给了党,
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家是我所恋的,
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
但破碎的祖国,
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1939年5月18日,
东南亚归国华侨机工白雪娇
毅然放弃富有安逸的生活,
瞒着父母回国参加抗日战争,
给父母留下了一封
感人肺腑的告别书。
白雪娇原名白雪樵,
祖籍福建安溪,
1914年出生于马来亚槟城,
其父经营一家橡胶公司,
家境殷实。
白雪娇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
早年就读于
马来亚福建女子师范学校
(现为槟华学校),
1934年回国,
先后就读于集美学校、厦门大学。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白雪娇回到马来亚,
在槟城协和学校当教师。
白雪娇的父亲和叔叔都是爱国华侨,
从小耳濡目染,
心中早早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回到马来亚后,
她当即投入当地的抗日救国活动,
担任槟城筹赈会妇女委员,
奔走宣传抗战、
参加抗日义演,
参与组织义卖、义捐活动,
动员华侨购买抗日救国公债,
组织青年学生捐钱献计,
白雪娇齐鲁大学毕业照
抗战胜利后,
白雪娇回到马来亚槟城,
在福建女子学校任教员。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白雪娇请来裁缝偷偷做了一面国旗,
并带着老师在槟城升起了
第一面五星红旗,
因此惹怒英国殖民政府。
在被关押一年后,
1951年白雪娇回到了
魂牵梦绕的祖国。
晚年白雪娇和丈夫陈宗务
回国后,
白雪娇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并投身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她先是在广东华侨中学、广东师院任教,
后被分配到广州市文化局,
从事文艺理论和粤剧研究。
1978年白雪娇重新走上讲台,
在广州师院(现广州大学)任教,
直至70岁正式退休。
2014年白雪娇病逝于广州,
享年100岁。
她曾赤脚丈量43公里崎岖山路,
双脚磨烂化脓依然坚定前行;
她曾在暴雨肆虐的深夜,
带领姐妹以血肉之躯筑起人墙,
在洪流中坚守三天三夜;
她曾在北京怀仁堂获毛主席亲切接见,
手握“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载誉而归。
这些如同传奇史诗般的片段,
都来自惠安县净峰镇莲峰村一位普通女子
——杨亚赏的真实人生。
1958年,
旨在改变惠安“十年九旱”困境的乌潭水库
(后更名“惠女水库”)工程正式启动。
年仅18岁的杨亚赏,
毅然辞去令人艳羡的村委会出纳工作,
带着几十名同乡姐妹踏上建设征途。
在那个肩挑人扛的年代,
杨亚赏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1959年11月29日,
在“工地运土日破万方关”劳动竞赛中,
她驾着独轮车在陡峭山路上疾行如飞,
一人一天往返62趟,
每车定额2.3方土,
总路程来回248里,
单人运土近20立方,
创造了水库建设的最高纪录。
工地传唱起赞歌:
“惠安妇女顶呱呱,赛过唐朝樊梨花。”
杨亚赏也因此赢得了
“铁娘子”的响亮称号。
在惠女水库奋战不到一年,
杨亚赏就以卓越表现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并被评为水库工地的一等功臣。
杨亚赏在基层一线
兢兢业业工作三十余年,
田间地头、厝边头尾、街头巷尾,
她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
用汗水浇灌乡亲们的每一份期盼,
以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铁”,
是历经岁月磨砺而初心不改的忠诚;
是面对平凡岗位而追求卓越的执着;
是将个人价值深深融入集体发展
与时代洪流中的无悔选择。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
但八闽大地的红色血脉始终奔涌不息
“党的女儿”的信仰之光
既镌刻在这三位巾帼英杰的生命刻度里
更闪耀在闽山闽水间的万千身影中
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
从改革开放的澎湃潮头
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无数个“她”以柔肩担道义
用生命践初心
今天,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让我们以信仰为帆、以奋斗为桨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续写属于八闽巾帼的荣光!
来源/闽姐姐综合惠安妇联、漳州妇联、福建纪检监察等
编辑/薛莞馨
校对/陈佳颖
编审/李行云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