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编辑|避寒
1982年,湖南衡阳,一位瘦高的老人正式离休,享受正师级待遇。街坊邻居都叫他"葛两毛",因为买东西找零时总说"不要了"就摆手走开。
这个看似普通的老头,正是当年震惊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从24岁纵身跳下悬崖到88岁安然离世,他用64年时光诠释了什么叫英雄本色。
1941年9月25日,河北易县狼牙山。
晨雾还未散尽,炮声已经震天动地,日伪军3500余人像铁钳一样合围过来,飞机在头顶盘旋轰鸣。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只有5个人。
班长马宝玉21岁,副班长葛振林24岁,战士宋学义23岁、胡德林24岁、胡福才28岁。五个年轻人要用血肉之躯,为数万群众和部队转移争取时间。
"撤!往棋盘陀方向撤!"马宝玉一声令下。
他们要把敌人引向绝路。
这不是临时起意,杨成武司令员早就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吸引敌人注意力。
七连的任务就是掩护,无论如何要坚持到第二天上午10点。
五个人对三千多敌军。
胜算几乎为零。
葛振林趴在岩石后面,子弹一发发射出去,身边的战友在倒下,敌人在逼近。手榴弹爆炸的火光烧着了他的棉袄,扣子都顾不得解,用力一扯就扔掉了。
"打死鬼子50多个了!"胡福才大喊。
子弹打光了。
五个人开始捡石头,拳头大的、脑袋大的,能砸死人的都往下扔,日军冲锋一次,被砸退一次。
太阳西下,敌人又一次围上来。
马宝玉看看身后的悬崖,再看看面前黑压压的敌人,他举起枪,狠狠砸向岩石。
枪托断了。
"同志们,跳!"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华民族万岁!"
五个年轻人纵身跃下万丈悬崖。
当几百名日军冲上悬崖顶,发现与之激战一整天的对手只有五个人时,他们整整齐齐排成队,面对跳崖处三度鞠躬。
敌人都被震撼了。
葛振林没有死。
树枝挂住了他,全身是血,头部重伤,和宋学义一起被山腰的树丛救了一命。19岁的余药夫冒着生命危险,把两人一个个背到附近的庙里。
"我们有今天没明天的,你还是照顾你老婆吧。"
伤愈后,葛振林劝阻了想要跟随的恩人,他要去找部队,继续打仗。
1941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签署训令,正式命名"狼牙山五壮士"。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亲自给葛振林和宋学义佩戴"坚决顽强"奖章。
"这是你们应得的荣誉。"杨成武的声音很低,眼中有泪光。
三个战友的血不能白流。葛振林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继续战斗。
1942年到1945年,他参加了百团大战的后续作战。
1945年到1949年,天津战役、张家口战役、清风店战役、太原战役,哪里有仗打,哪里就有葛振林的身影。
全身六处负伤,三等甲级伤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33岁的葛振林主动请战,跨过鸭绿江。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这个从狼牙山悬崖上活下来的战士,再次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军人本色。
1955年,授衔仪式,葛振林被授予少校军衔和三级解放勋章。
金灿灿的勋章戴在胸前,他想起了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我是替他们活着的。"
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葛振林被分配到湖南省军区工作。
从河北曲阳县的农家子弟,到湖南衡阳的军分区干部,命运的转折总是这样突然。
湖南省军区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警卫营长、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一个职务接着一个职务,葛振林干得都很认真。
1962年,他调任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负责军装发放、后勤保障等物资管理,从来没出过错。
同事朱旭回忆:"认真是他的一大特点,瘦高瘦高的,总是笑呵呵的,做事一丝不苟。"
衡阳的街头巷尾,经常能看到一个穿旧军装、戴黄军帽的老人。他会主动和蹬三轮的、卖菜的聊天,问人家收入怎么样,孩子上学了吗。
卖期刊的芦石安给他起了个外号:"葛两毛"。
买东西找零几毛钱,总说"不要了"就走。
1966年春天,49岁的葛振林向组织提交了休养申请,身上的六处伤痕开始疼痛,朝鲜战场的严寒给他留下了病根。
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当年8月,这位老战士离岗退养。
16年后的1982年,葛振林正式离休,享受正师级待遇。
什么叫正师级待遇?在当时,这意味着每月能拿到相当可观的离休金,医疗、住房、用车都有保障,国家没有忘记英雄。
"珍惜现在的好条件,好好学习,祖国的江山打得多不容易啊!"
这句话,葛振林对孩子们说了几百遍。
1966年离岗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上。担任衡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衡阳市20多所中小学校、全国近200家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十多个省市的部队、机关、学校、厂矿,甚至监狱、劳改农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400多场报告,场场爆满。
他很少向孩子们详细讲狼牙山跳崖的事。
"咱们都是八路,那个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吗?换了你们,你们就不会跳吗?"每当战友们提起这段经历,葛振林总是很激动地打断。
卖期刊的芦石安有次拿了本杂志给他看,上面写着"狼牙山五壮士"的文章,葛振林摇摇头,推开了。
他不愿意被当成"英雄"看待,在他心里,自己只是个普通的老兵。
1986年9月25日,狼牙山。
"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落成典礼隆重举行,45年了,葛振林第一次回到这个改变他命运的地方。
人群中,一个老人指着山下的羊肠小道说:"你还记得吗?我送你下山就是沿着这条路……"
余药夫!当年救他的恩人!
两个老人拥抱在一起,泪如雨下,分别45年,终于重逢。
此后10多年,他们相互探望了8次,经常书信往来。葛振林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给恩人唱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99年,衡阳电视台采访他,问及最大愿望,老人当场唱了起来。
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衡阳市解放军169医院。
88岁的葛振林因肺功能、心功能、肾功能衰竭,抢救无效逝世。
宋学义已于1971年去世,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永远离开了人们。
3月25日,追悼会,衡阳市殡仪馆最大的灵堂三门齐开,人群和花圈挤满了院落。
挽联上有个特殊的名字聂力,这位女中将的父亲,正是当年亲自为纪念塔题词的聂荣臻元帅。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聂帅的题词,成了对葛振林一生最好的概括。
同一天,狼牙山景区游客从平日的几十人暴涨到数万人,互联网上,几十万网民自发悼念这位老英雄。
街角擦鞋摊的李云说:"不像个英雄,倒是个瘦瘦的干巴老头。"
这就是葛振林,没有架子,常来问寒问暖,让人心里"蛮舒服的"。
他用64年的平凡岁月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英雄,从不以英雄自居。
正如他对孩子们说的那句话:"祖国的江山打得多不容易啊!"
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参考资料:
人民网:《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一直战斗到抗美援朝》
新华网:《狼牙山五壮士》相关历史资料
《衡州·日记本》:《15年前的3月21日 狼牙山五壮士葛振林在衡逝世》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