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环保、双碳、政策
1、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相关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7月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至今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十三五”期间的总额。外资企业贡献了中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1/7的税收,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周海兵说,面向未来,中国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导向是一以贯之的。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相关领域有序扩大开放。高标准落实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标准制定、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加强服务保障,持续开展服务外资企业专项行动,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2、两部门:开展新能源智能安全评价与计量测试平台等能力建设
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其中提出,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量需求,开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核电安全运行、负荷辨识、光伏电站组件寿命评估、虚拟电厂、绿色电力可信评价、碳捕集热耗测量、电网惯量阻尼测量、工业领域能碳测量、碳排放核算分析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新能源智能安全评价与计量测试平台等能力建设,实现新能源多元协同发展。
02
ESG金融
1、5月共有8只绿色债券贴标CGT
7月1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2025年6月版的中国存量绿色债券清单。按照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绿金委专家组对2025年5月银行间市场新发行的绿色债券进行了贴标工作,共筛选出15只(支持减缓气候变化活动)绿色债券,总规模100.50亿元人民币,其中8只债券在发行时已认证符合《共同分类目录》。同时,2025年5月有4只符合《共同分类目录》的中国存量绿色债券到期。截至2025年5月31日,经评估的符合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的中国绿色债券共426只,其中264只在存续期,占银行间市场全部存量绿债的24.86%。
03
社会实践、企业动向
1、微软承认AI带来“环保代价”:碳排放上升23.4%,能源消耗涨168%
7 月 9 日,微软最新发布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仅因 AI 带来的增长,公司碳排放量就上升了 23.4%,能源消耗更是激增了 168%。微软总裁 Brad Smith 坦言,实现 2030 年目标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我们始终专注于 2030 年的减排目标,但现实证明,实现碳负排放是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我们的总排放量比 2020 年增长了 23.4%,主要因 AI 和云服务带动的扩张所致,但与能源使用增长 168%、营收增长 71% 相比,这一增幅已经相对温和。”
2、我国最大绿色氢氨项目正式投产 电力100%来自上游绿电
7月8日,我国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在内蒙古赤峰正式投产,项目一期年产32万吨绿色合成氨,标志着我国绿色氢氨产业从示范探索迈入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新阶段。赤峰绿色氢氨项目以风电、光伏为动力,通过电解水制取绿氢,同时利用可再生电力分离空气中的氮气,最终通过动态合成氨工艺将氢气与氮气转化为绿色合成氨。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