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一到夏天,天气像着了火,中老年人经常会觉得口干舌燥、胃口差、乏力出汗多。
一些人一热就喜欢喝冷饮、吃冰瓜解暑,结果不但不舒服,反而胃更胀了、消化更差了。
其实,老一辈常说的“以酸养胃”“苦随酸走”是有一定道理的。
今天就来聊一聊,在夏季最适合中老年人吃的三种“酸性”食物分别是什么?
从中医角度来看,夏属火、主心,阳气最盛、津液最易耗。
老百姓常说“暑易伤津”,说的就是炎热季节阳热逼人、出汗过多,人体的津液和心气极易流失。《素问·藏气法时论》曾言:“春夏养阳,收以固之。”
这八个字说得很明白——春夏是阳气升发的时候,但升得太过会“泄”,而“酸”味入肝,性收敛,有助于固护阳气、收敛津液、养护心神。
这也是为什么中医历来主张“夏日以酸养生”,特别是对于年纪偏大、津亏体弱、动辄出汗的老年人,适当吃些酸味的食物,可以起到“养阴生津、固表敛汗”的效果。所以,建议老年人多食以下三种酸性食物:
1、番茄
虽然味酸但性平,是“果中蔬、蔬中果”的典型代表。
在营养学上,番茄含有大量维生素C、番茄红素、柠檬酸等成分,既能清热生津,又有助于抗氧化、降低血压。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年刊登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筛选中老年健康志愿者,年龄范围约为 50–70 岁,排除高血压药物干预者或其他影响血压的重大慢性疾病患者。
将总共约 120 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 番茄组:每天摄入新鲜番茄约 100 克(相当于一中等大小番茄),持续 12 周; 对照组:保持平时饮食,未额外添加番茄摄入。他们找来了一群50岁到70岁的中老年人,一共120人,都是身体健康、没吃降压药、也没有严重慢性病的志愿者。研究团队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受试者平均分为两组,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
一组每天吃一个番茄(大约100g);另一组照常吃饭,不加番茄,其他啥也不变。
大家的运动量、饮食习惯都按同一标准执行,就是为了保证两组人唯一的不同点,就是“到底吃没吃番茄”。
研究人员在一开始就给每个人测了血压、抽了空腹血,之后每4周测一次,还顺便让大家填表格,记录一下自己夏天是不是感觉“犯困、没劲、汗多、整个人像泡水里”。
结果咋样?
12周后,那些每天吃番茄的人,收缩压(高压)平均下降了7.2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降得更猛,平均下降了8.1mmHg。而另一组啥也没吃的,对比下来几乎没变。也就是说,这个降压的效果,不是偶然的,是统计学上“有意义”的真效果。
不仅血压降了,血液检查的其他指标也有亮点。番茄组的“坏胆固醇”(LDL-C)下降了大概5%,C反应蛋白(CRP,身体炎症的标志物)下降降了10%,这意味着吃番茄可能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虽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没啥明显变化,但说明番茄的重点不在控糖,而是在“养血管”。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吃番茄的志愿者,在“夏天犯困、浑身无力、汗多不爽”等自评打分上,评分平均下降了20%。简单说,就是身体感觉轻松多了。而没吃番茄那组人,几乎没差别,数据也显示,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不是心理作用,是真起了作用。
为啥番茄这么给力?
研究指出,番茄里头的柠檬酸是个关键角色,别看它听起来像是“酸溜溜”的调味料,其实它是我们身体“发电厂”里重要的一环。
柠檬酸参与了TCA循环,也叫三羧酸循环,是细胞制造能量的核心过程。
夏天闷热潮湿,人就容易觉得累、没精神、汗多体虚,这时候多吃点番茄,能让身体更高效地产生能量,缓解疲劳,提升耐热力。
2、山楂
说起夏天那点“酸爽”,山楂绝对算是“老熟人”。不论是冰镇山楂水,还是饭后几颗山楂干,开胃、解腻又解馋。这颗小山楂,可不仅仅是个零食,它在传统中医里可是“有身份”的。
中医讲,山楂“入脾、胃、肝经”,简单说就是对咱们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都有帮助。
尤其是那种吃了顿火锅、撸了串、大鱼大肉之后肚子发胀、油腻得难受的情况,来几颗山楂,准能帮你“消食化积、理气顺胃”,把这顿饭“善后”得明明白白。
不仅老祖宗早就发现了山楂的妙处,现代营养学也跟上来了,用仪器一查,果然这小果子里藏着不少“硬核”成分。比如说——黄酮、三萜、有机酸,这些听起来像化学实验室里出来的名字,其实就是大家吃到嘴里那股“酸劲儿”的来源。
2019年,有篇综述研究刊登在《循证补充与替代医学》杂志上,研究团队把不少关于山楂的临床试验全都扒拉了一遍。他们发现,山楂提取物确实对一些中老年人的“小毛病”有效果,比如高血脂、心悸、气短这些事儿。尤其是那些每天坚持吃山楂制剂几周的人,血脂指标降了不少,连一些“心口慌”“喘不上气”的问题都缓解了不少。
当然,山楂不是药,不能替代医生的处方。
但把它当作平时调理的小帮手,配合清淡饮食、多动腿少动嘴的生活习惯,对于想守住心血管健康的中老年人来说,它的确是个靠谱又好吃的“搭子”。
3、酸奶
进入小暑之后,天气闷热潮湿,不少老年人会感到胃口差、没精神。
这时候,来一杯酸奶,既能开胃提神,又能补充营养。酸奶保留了鲜奶的大部分营养,每100克含有优质蛋白、钙、乳糖和多种维生素,尤其适合牙口不好、肠胃功能减弱的老人。
酸奶中的乳酸、乙酸等有机酸,可刺激胃酸分泌,改善“胃动力不足”状况,助力消化。
2020年一项研究数据显示,老年人每日摄入200ml酸奶,可显著促进胃排空速度并改善食欲。更重要的是,酸奶是天然的“益生菌载体”,能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夏季常见的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
2018年国内一项研究发现,坚持每天摄入150毫升酸奶4周,老年人腹泻风险下降近三成。更有研究表明,益生菌还有助于改善焦虑、睡眠和记忆力。中医也早有类似认知,认为酸奶“味甘微寒,润肠安中”,特别适合夏天“清热养阴、生津止渴”。所以别再担心“酸奶伤胃”这种说法了,适量喝点,对肠胃和大脑都有好处。
老年人在夏季常吃这“三种酸性”食物固然重要,但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样不可忽视。
虽然酸味食物对夏季老年人养生大有益处,但“吃酸”并不是随便吃几口就完事儿了,中医讲究“辨证施食”,现代营养学也强调科学合理。老年人吃酸味食物时,下面这三点尤其要注意:
咱们先说第一点:适量适度,别吃过头
酸味的确能开胃、助消化,尤其是夏天没胃口的时候,来点柠檬水、醋拌菜、山楂片,确实能让人精神一振、食欲大开。
比如胃不太好的老人——有胃溃疡、胃酸过多、经常反酸烧心的人,酸味一多,胃里就跟打了鸡血似的,胃酸分泌更猛,反而把自己搞得更难受。
医生都建议:这种人每天柠檬水控制在一杯以内(200ml左右),醋最多一小勺(不超过10ml),别拿酸味当水喝。
有些老人牙齿本来就敏感,再喝太多柠檬水、醋饮料,牙釉质一天天被酸“蚀”掉,牙一遇冷遇热就酸得发麻。
要真想喝,可以用吸管,减少酸接触牙齿的面积,喝完也别立马刷牙——漱个口,缓一缓再动刷子,不然反倒把牙给刷爆了。
那到底怎么吃才算适量?给大家划个参考线:每天酸奶250到400g(也就是一到两瓶小瓶装)、柠檬半个到一个、山楂10到20g就差不多了。
超过这个量,可能就不养生,反倒让胃肠“受伤”。
再说第二点:体质不同,吃酸也得“因人而异”。
中医讲体质,寒性体质还是热性体质,决定了大家能不能多吃酸。
像有些老人手脚冰凉、天一冷就膝盖疼、舌苔厚腻,这多半是“寒湿体质”。这类人吃酸会觉得肚子凉、拉肚子,那就不适合多吃山楂、柠檬这类偏寒酸的食物。
真想吃,可以配点生姜、喝点羊肉汤,把寒气抵一抵。
再比如那种一到夏天就口干舌燥、容易上火、便秘、睡觉出汗多的,这种“热性体质”的人,反倒适合吃点酸。比如柚子、柠檬、番茄,既能清热又能生津,但也不是说吃得越多越好,酸吃多了还是容易伤胃,得适可而止。
还有一类老年人,平时爱叹气、心情闷、容易生气,典型的“肝郁体质”。
这类人吃点乌梅、山楂是不错的,有助于疏肝解郁,但如果他又有胃病,那就得小心别吃太多“酸”,别让胃火反扑。
说完“吃什么”,咱们再说说“啥时候吃”。
酸奶,建议饭后半小时喝,最好别空腹——空着肚子喝酸奶,胃酸加倍,容易拉肚子;而且饭后胃酸浓度下降,益生菌才能更安全地“到达战场”。
番茄,适合做菜吃,或者下午当个小零嘴,凉拌、煮汤都行。
没吃饭先吃山楂,会对胃造成伤害。它太酸了,早上一吃,胃就被“烧”醒了,不是醒胃,是伤胃,建议饭后半小时吃点山楂片、山楂糕,帮助消食还不伤胃。
老话说“春夏养阳,酸收以固之”,夏天虽热,但不能光靠吃冷喝冰,真正让身体舒服的,是顺应季节、调养得当。
中老年朋友不妨从饮食中加入上文介绍的这三种“好酸”,既能改善口感,又能帮助健脾消食、生津解渴,比光靠药补或保健品强多了。
1、王晓晴 《 人民周刊 》.夏季养生适当吃点酸.2020-12
2、大众卫生报.天热食酸益处多.2021-06-08
3、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公共卫生学院.番茄摄入量与普通成年人新发高血压之间的J型关联:一项全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2022 年 10 月 21 日
4、Bellido C. & Rodríguez M.A.山楂及其提取物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19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