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凶宅”26.6万即将开拍,原市场价165万,房内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已有2人报名,1万余人围观

这套引发热议的房源,坐落在成都成华区双庆路沿线的某电梯小区内,与繁华的万象城商圈仅隔两条街道。从地理位置来看,这里属于城市核心区域:步行8分钟可抵达地铁站点,出站即有直达市中心的公交线路;小区门口沿街分布着连锁超市、早餐铺和社区医院,生活配套成熟;周边三公里内聚集了商场、影院和餐饮街区,满足日常休闲需求,这样的地段在成都二手房市场向来抢手。

房屋本身的硬件条件并不逊色。根据司法拍卖平台公示的信息,该房源位于楼栋25层,属于中间偏高楼层,既避免了低楼层的采光遮挡,又减少了高楼层的风噪影响。其建筑面积为89.7平方米,规划为两室一厅的经典户型,南北通透设计让室内通风良好。从平台上传的实景照片可见,房屋为精装修交付,浅色乳胶漆墙面虽有些许污渍,深色实木地板仍保持着完好的光泽,客厅留存着米色布艺沙发,卧室里床架与衣柜的基础家具齐全,显然曾长期有人居住,只是如今空置许久,空气中隐约透着陈旧的气息。

按照成都同期二手房交易数据,同小区同户型房源的实际成交价普遍在140万至160万元之间,165万元的市场估值符合区域正常水平。但这套房源的起拍价仅定为26.6万元,不足市场价的16%,这样的折价幅度远超常规“凶宅”30%至50%的折让比例。拍卖规则显示,参与竞拍需缴纳5万元保证金,每次加价幅度为1万元,竞价周期定为11月5日当天的24小时,采用“价高者得”的标准竞拍模式。

平台页面用醒目的红色字体标注着风险提示:“房屋存在非正常死亡事故,请谨慎购买。”这行警示与低廉的价格形成强烈反差,使得该房源迅速从海量法拍房信息中突围。某房产中介将拍卖信息搬运至社交平台后,相关视频很快获得10多万播放量,评论区里上千条留言交织着好奇与疑虑,不少网友反复追问“非正常死亡的具体原因”,也有人提醒“低价背后可能藏着陷阱”。

关于房屋“凶宅”属性的由来,拍卖公告中并未详细披露事件经过,仅通过辅助拍卖机构的工作人员得以窥见全貌。据四川某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该房屋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在三年前,当时房屋处于出租状态,两名租客因私人纠纷引发冲突,最终导致其中一人在屋内意外身亡。事件发生后,房屋产权陷入纠纷,经法院依法审理后进入司法拍卖流程,目前产权状态清晰,无诉讼、无查封、无共有纠纷,仅存在少量抵押,不影响后续过户。

在法律层面,“凶宅”并非明确的法律概念,其界定主要基于司法实践与社会共识。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解释,司法实践中通常以“房屋专有部分内发生非正常死亡”作为核心标准,包括自杀、凶杀、意外事故等非自然死亡情形,而自然死亡或发生在公共区域的死亡事件,一般不被认定为“凶宅”。此次涉事房屋因室内发生租客非正常死亡,符合“凶宅”的民间认知与司法认定标准,这也是其价格大幅折让的核心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在拍卖公告中明确标注“凶宅”属性,实则是履行法定的告知义务。根据《民法典》的诚实信用原则,出卖人若明知房屋存在影响交易的重大事实,必须主动向买方披露,若刻意隐瞒,买方有权申请撤销合同并索赔。此前乌鲁木齐就曾发生类似案例,房主隐瞒房屋内亲属坠亡事实,最终被法院判定构成欺诈,需退还购房款并赔偿损失。而此次司法拍卖通过红色警示语主动披露信息,既避免了后续纠纷,也将选择权完全交予竞买人。

从房屋现状来看,事件发生后原租客已搬离,法院对房屋进行了基本清理。平台照片显示,窗户玻璃被擦拭干净,窗外可俯瞰小区内的绿化景观,楼栋间距开阔,没有明显的视野遮挡。辅助拍卖机构负责人表示,房屋本身不存在结构安全问题,水电管线均可正常使用,唯一的“瑕疵”便是那段特殊过往带来的心理影响。

面对“二环核心地段+近90平+30万内总价”的诱惑,市场给出了两极分化的反应。截至10月16日下午3点,拍卖页面的围观人数已达12820人次,664人设置了竞拍提醒,但真正提交报名材料并缴纳保证金的仅有2人,多数人仍处于观望状态。

两位报名者的动机极具代表性。其中一位从事房产租赁生意的先生坦言,自己看中的是房源的投资回报率:“万象城附近的两居室,正常月租金至少4000元,就算打上‘凶宅’标签,装修后每月租3000元肯定没问题。”他算了一笔账,除去30多万元的总成本,年租金收益约3.6万元,回报率能达到12%以上,远超普通理财产品。“我做租赁多年,对这类忌讳不敏感,只要产权清晰、能收租就行。”

另一位报名的年轻人则是典型的刚需购房者。刚在成都工作三年的他,购房预算仅有40万元,在二环内根本无力承担正常房源的首付。“了解到只是意外事件,不是恶性凶杀,心里的顾虑少了很多。”他表示自己和家人已经商议过,买下后会彻底翻新装修,更换门窗、墙面和地板,从物理环境到心理认知都进行“重置”。“比起一辈子租房子,有套自己的房子更实在,地段和价格才是最关键的。”

围观人群的顾虑则更为多元。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直言心理障碍难以逾越:“一想到屋里发生过不好的事,晚上睡觉都得睁着眼睛,再便宜也不敢住。”还有人担忧资产流动性问题:“现在买的时候觉得捡了便宜,将来想卖出去几乎不可能,大部分人都忌讳这个,到时候只能砸在手里。”也有熟悉法拍房规则的网友提醒:“别只看起拍价,后续还有一堆费用,而且可能面临清场难题。”

从事房产中介多年的小于透露,“凶宅”的购买人群向来稳定在两类:一类是对忌讳不敏感的投资者,看重低价带来的租金收益;另一类是预算极度有限的刚需群体,愿意为地段妥协。“但像这套房源折扣这么大的情况很少见,主要是司法拍卖要求快速处置,定价才这么低。”他补充道,大部分客户还是会对“凶宅”敬而远之,毕竟心理舒适度和资产保值都是重要考量。

在26.6万元的起拍价背后,潜藏着不少容易被忽视的成本与风险。辅助拍卖机构的收费明细显示,这套房源若竞拍成功,除房款外,还需支付一系列额外费用:3万元基础服务费、1万余元的税费、公证费及平台佣金,总成本将达到32万元左右,比单纯的起拍价高出近20%。该机构负责人解释,服务费主要用于前期尽职调查、协助贷款、腾退清场和法律服务,他们宣称能实现“零风险过户”,但这里的“零风险”仅指流程合规,不包括心理层面的不适。

法拍房固有的交易规则风险更需警惕。目前司法拍卖实行“现状拍卖”原则,竞买人需自行承担房屋的全部瑕疵,尽调责任完全在买方。小于介绍,这类房源可能存在隐性欠费,比如拖欠的物业费、水电费,有些甚至长达数年,累计金额可能达到数万元;部分法拍房还可能存在“买卖不破租赁”的情况,即便竞拍成功,也无法立即清场收房。“之前遇到过客户拍了房,原租客拿着十年租约不肯走,最后只能走法律程序,耗时又耗力。”

资金压力也是不小的挑战。法拍房通常要求在竞拍成功后7至15天内付清全款,虽然部分房源可申请“法拍贷”,但审批流程比普通房贷更紧凑,对竞买人的资金周转能力要求极高。以这套房源为例,若最终成交价达到30万元,竞买人需在两周内凑齐全部款项,否则保证金将被没收。

法律人士特别提醒,竞买人在报名前务必做好三项准备:一是联系法院或专业机构,核实房屋“非正常死亡”的具体细节,避免因信息不全导致后续心理不适;二是尽可能实地勘察房屋,确认采光、噪音、房屋质量等实际情况,平台照片往往无法全面反映真实状态;三是梳理清楚所有潜在成本,包括欠费、装修费、服务费等,避免出现“低价拍房、高价收尾”的尴尬局面。若用于出租,还需如实告知租客房屋背景,避免引发新的纠纷。

距离11月5日的竞拍日还有半个多月,这套成都二环的“凶宅”仍在接受报名。拍卖页面的围观人数还在持续增长,每一次点击都代表着一次对“价格与忌讳”“理性与感性”的权衡。26.6万元的起拍价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勇敢的“捡漏者”,也让更多人看清了特殊房源交易中的机遇与陷阱。阳光透过房屋的玻璃窗洒在地板上,留下斑驳的光影,这个即将迎来新主人的空间,正静静等待着一场关于价值与认知的最终博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财经   凶宅   成都   市场价   事件   房屋   房源   起拍价   司法   平台   忌讳   纠纷   法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