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关税战罪魁祸首?印高官:关税战是大好事,全怪中国加入WTO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目前,关税战始作俑者特朗普愈发疯狂。

甚至再度将对的中国关税提高至 125%。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特朗普就是关税战的罪魁祸首。

可是在4月7日,一名印度高官却发表了极度荒谬的言论:关税战是大好事,全怪中国加入WTO!

那么他的话背后,究竟有什么意图呢?

震惊的发言

在特朗普上台后不久,他就发动了一场堪比世界大战的关税大战,向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无差别的发送贸易战火。

在他的操纵下,全球的经济发生巨大震荡,无数的财富瞬间灰飞烟灭,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中国、欧盟等经济体纷纷以强硬姿态回应美国加征关税,展现了大国的实力。

但就在各国表示会与美国的霸权政策战斗到底时,印度的商业与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却发表了一番让人无比震惊的言论。

在4月7日的召开的孟买与印度全球论坛会议上,他抛出了惊世骇俗的论断: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而当前全球经济动荡的罪魁祸首竟是二十五年前中国加入WTO。

在全球的贸易战越来越激烈时,他的这番诡异表态犹如一颗深水炸弹,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惊诧。

到底是什么让他得出了这种违背常理的诡异逻辑呢?

战略投机的危局

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的阴云下,戈亚尔在印度全球论坛上的发言显得十分的刺眼。

面对美国高达26%的"对等关税",新德里不仅拒绝采取反制措施,反而主动向华盛顿示好,试图通过单方面妥协换取贸易协议。

这种反常姿态与印度长期标榜的"战略自主"形成鲜明对比,其深层动机令人深思。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24财年美印双边贸易额突破1180亿美元,印度享有320亿美元顺差,这正是特朗普政府对其痛下杀手的直接诱因。

印度政府的选择看似荒诞,实则暗含精明的利益算计,莫迪当局认定,在中美贸易冲突白热化的背景下,印度有机会扮演"替代者"角色。

自2022年起,印度就启动"替代中国"计划,试图通过降低关税、放宽外资限制吸引跨国企业转移产业链。

据路透社披露,新德里曾秘密制定方案,计划将对美关税平均税率由14%降至7%,同时大规模采购美国农产品,这种近乎谄媚的姿态,暴露了印度决策层对"搭便车"策略的病态依赖。

但现实给予的却是残酷耳光,2024年2月莫迪高调访美期间,特朗普不仅当面嘲讽印度是"关税之王",更在会晤次日宣布加征"对等关税"。

这记闷棍彻底粉碎了印度"左右逢源"的幻想,却未能唤醒新德里的迷梦。

面对每年可能损失70亿美元出口、数万就业岗位受损的严峻前景,印度商工部仍在自欺欺人地宣称"关税影响微乎其微"。

而皮尤什·戈亚尔在论坛上的这种发言,也是在无限度的讨好美国,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向美国示弱,从而获得关税上的赦免。

但是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将鸵鸟政策包装为战略定力的做法,已然将印度推向了更危险的边缘。

转嫁矛盾的困局

当戈亚尔将全球经济动荡归咎于中国加入WTO时,这种时空错位的指控更显得可笑。

历史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入世后的二十年间,印度对华出口增长超过40倍,双边贸易额从29亿美元飙升至1362亿美元。

新德里此刻的倒戈相向,掩藏着印度精英阶层难以启齿的战略焦虑,本质更是为其失败的经济政策寻找替罪羊。

印度"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组织"的深度调研揭示,印度制造业发展受阻的根源在于11.5%的物流成本占比、平均58天的清关周期以及高达27%的无效产能。

在莫迪"印度制造"计划推行十年后,制造业占GDP比重仍徘徊在15%,远低于中国28%的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印度在合同执行效率、电力供应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均位列全球百名开外。

当结构性改革举步维艰时,将矛盾转嫁给"中国威胁论"便成为最便捷的遮羞布。

印度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流向中国的风险投资骤降78%,而同期美国对印投资却增加42%,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更强化了其"联美制华"的投机心理。

但华盛顿的算计远比新德里想象得冷酷,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的警告一针见血:印度正被诱入"战略陷阱"。

白宫通过"四方安全对话"等机制,持续诱导印度在科技管制、供应链重组等领域对华发难,这种策略既能为美国企业开拓印度市场扫清障碍,又能消耗中印两大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势能。

印度巴罗达银行的测算显示,若完全遵循美国主导的供应链重组方案,印度制造业成本将上升12%-18%,彻底丧失价格优势。

突围之路的选择

面对印度的无端指责与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展现出的战略定力恰与印度的浮躁形成鲜明对比。

当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104%的惩罚性关税时,中国没有陷入"以牙还牙"的消耗战,而是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实施定向突破。

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18.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2%,这种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坚决转型,正在重塑全球价值链格局。

中国应对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跳出传统贸易战的零和思维。当印度沉迷于关税博弈时,中国已着手构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新范式。

截至2023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8万列,覆盖欧亚大陆118个城市,这种陆海联动的物流网络极大增强了供应链弹性。

在数字贸易领域,中国-东盟"数字丝绸之路"框架下的跨境电商规模突破1.5万亿美元,创造了全新的增长极。这些超越传统关税战维度的布局,正在悄然改变全球经济治理的底层逻辑。

历史经验昭示,任何国家的崛起终究要靠内生动力。

当印度仍在为26%的关税患得患失时,中国已启动"新型举国体制"攻关清单,在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未来产业"投入万亿级资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8年中国在全球高科技产品出口中的份额将达35%,形成难以撼动的创新优势,这种厚积薄发的发展哲学,正是破解围堵打压的最强武器。

全球贸易体系正在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剧烈的重构,每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突围之路。

印度政府的投机主义选择,既暴露了其发展模式的深层缺陷,也折射出后发国家在霸权压力下的集体焦虑。

但历史终将证明,将发展希望寄托于地缘政治博弈注定是镜花水月,唯有苦练内功、矢志创新才能穿越惊涛骇浪。

当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的脚步声愈发清晰时,某些国家炮制的"中国责任论"终将消弭于时代进步的洪流之中。

来源

印度部长竟称关税战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美经济学家警告:别被华盛顿当作工具

无语!印高官竟称贸易战是“大好事”,怪中国加入WTO_腾讯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关税   新德里   华盛顿   印度   罪魁祸首   美国   高官   中国   战略   美元   大好事   财经   贸易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