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指,人工智能模式能为天文台对大雨作出预测提供基础。
香港近期天气持续不稳,天文台曾经多次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天文台表示,现时使用人工智能电脑模式“风乌”,在一周前就已经捕捉到这次的大雨,知道会有雨带覆盖广东沿岸,协助较早对强降雨作出预测工作。
天文台署理高级科学主任何宇恒今早(8日)在一个电台节目上指,在本周二的大概一周前,已经部分人工智能模式捕捉到这次大雨的过程,包括将会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雨带影响广东沿岸,并预计部分地区在24小时的累积降雨量会相当大。
他指出,虽然这些人工智能模式对降雨的具体分布空间的掌握未必完全准确,其中“风乌”在早期预报中,曾经预测到最大雨的区域会集中在香港东面,但总体来说,人工智能模式为天文台在较早的时间对大雨作出预测提供基础。
何宇恒表示,天文台在进行天气预报时,会先判断天气形势的变化,会根据形势变化结合电脑模式作综合的研判,同时也会参考一系列的人工智能模式,以及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预测,去作出初步统计分析。
他指,从过往的案例看到,人工智能天气预报模式在对未来10日天气变化的大范围预测较传统模型好,当中包括西南季候风的强度和高空扰动的具体位置等。
天文台表示,人工智能天气预报模式在对未来10日天气变化的大范围预测较传统模型好。
在热带气旋的预报上,何宇恒指,天文台在2023年年中开始引入和试验人工智能电脑模式,现时预测热带气旋路径的表现同样较传统模式好,例如传统电脑模式预测第5天的热带气旋路径误差会达500至800公里,而人工智能模式的误差只有300至500公里。但他指出,人工智能电脑模式在预测热带气旋的强度上表现明显偏弱,未来要继续增强有关的预报能力。
何宇恒提到,现时天文台使用的人工智能电脑模式包括欧洲中期预报中心人工智能预报系统、“风乌”电脑模式、“伏羲”电脑模式及“盘古”电脑模式,都是利用过去一段长时间数据训练,去训练出一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学习后可掌握气象演变规律,由此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而这4个模式使用的训练资料大致相若,都是使用过去40年全球的天气分析资料,但4个模式的演算法及处理数据的方法都有些微不同,因此得出的预报会有差别,需要天文台去验证结果。
更新时间:2025-08-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