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这七位CBA顶级球员,未来或很难再进男篮国家队了

中国男篮的换代步伐正在加快,一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可能将逐渐淡出国家队舞台。

中国男篮在经历国际大赛的洗礼后,正加速新老交替。随着主帅郭士强着力推进阵容年轻化,一批年轻球员开始崭露头角。与此同时,一些曾经的国家队常客或因战术体系不符、年龄增长、自身状态下滑等原因,可能将逐渐告别国家队。

这一变化背后,是中国篮球人才选拔标准的明晰化与对未来的长远规划。

后卫线的竞争与取舍

后卫线一直是中国男篮竞争最激烈的位置。近年来,随着赵继伟、赵睿、胡明轩等球员逐渐成熟,加上廖三宁等新生代球员的崛起,一些曾经的国家队后卫面临着巨大挑战。

孙铭徽 作为CBA冠军级后卫,以其持球大核打法闻名,擅长攻框和抢断。 但他在国家队的道路并不顺畅。此前洋帅乔尔杰维奇没有选他参加世界杯和亚运会;如今郭士强执教的国家队集训名单同样没有他。

孙铭徽难进国家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的打法需要大量球权,这与当前国家队强调整体移动的战术要求存在差异;二是其情绪管理问题历来是教练组担忧的因素。

王岚嵚 作为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CBA选秀状元,王岚嵚曾被视为中国男篮后卫线的希望之星。 他在CUBA时期表现抢眼,帮助清华大学夺得两届总冠军,并个人荣获总决赛MVP。

然而在职业赛场,1米83的身高限制了他的发展天花板。 本赛季CBA常规赛,王岚嵚为同曦出战30场比赛,场均贡献15.1分4.3篮板4.2助攻,数据尚可但并非亮眼。

在国际赛场要求更高强度防守和更稳定控场能力的背景下,王岚嵚的体能和防守短板显得突出。

锋线的新老交替

锋线位置是中国男篮近年来重点更新的环节。随着张镇麟、曾凡博、崔永熙等年轻锋线的崛起,一些老将和特点不鲜明的球员逐渐失去了位置。

张宁 作为大学生球员逆袭的典范,张宁凭借“永远积极向上”的拼劲,连续三次入选国家集训队。 在CBA联赛中,他展现了较强的持球、对抗及投射能力,在进攻端既能冲击篮筐,也能在中远距离得分。

但张宁在国家队的定位却显得尴尬。1米93的身高在国家队打小前锋位置不占优势,而他的持球能力又不足以胜任国家队级别的后卫位置。随着更多年轻有潜力的锋线球员涌现,年龄和身体条件本不占优的张宁,国家队竞争力确实有所下降。

丁彦雨航 曾几何时,丁彦雨航是国家队的绝对核心,被球迷戏称为“外援”级别的球员。 2017年男篮世预赛对阵韩国队的比赛中,他下半场独得20分,全场砍下30分,让韩国队的反扑无功而返。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和伤病积累,丁彦雨航的状态已大不如前。国家队锋线现在已经拥有了更多年轻且天赋出众的球员,丁彦雨航的移动速度和爆发力下滑明显,很难再适应国际比赛的强度要求。

原帅:原帅作为CBA联赛中顶尖的三分射手,曾多次入选全明星阵容。但功能单一是他在国家队难以立足的主要原因。在国际高水平比赛中,纯射手若没有可靠的防守能力,很难获得稳定的出场时间。原帅在防守端的移动速度偏慢,面对对手的挡拆和突破时往往成为防守漏洞。

郭士强强调防守韧性的体系下,原帅这类攻强守弱的球员难以获得信任。国家队更需要的是像朱俊龙那样能够防守多个位置、具备全面能力的锋线。

随着CBA联赛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具备三分投射能力,同时还能提供其他贡献。23岁的王俊杰在2025年亚洲杯上表现出色,三分命中率高达47.8%,同时还能贡献防守和篮板。

内线格局的重塑

内线一直是中国男篮的传统优势位置。随着新一代内线球员的成长,一些老将逐渐淡出国家队舞台。

王哲林 曾经是中国男篮内线的希望之星。在2015年时,他上赛季场均就能得到22.1分和11.8个篮板,国内球员中,场均可以达到20+10数据的,除了易建联只有他。

如今王哲林难再进国家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横移速度太慢,防守端在国际赛场上隐患极大;二是他本人似乎也缺乏重返国家队的强烈意愿,更专注于俱乐部赛事。

张镇麟:高开低走的锋线,国家队角色逐渐边缘化。作为CBA联赛中身体素质顶尖的锋线球员,曾是国家队重点培养对象 。

随着曾凡博、王俊杰等年轻锋线的崛起,张镇麟的竞争优势正在减弱 。郭士强执教体系更强调防守的坚韧性和战术纪律性,而张镇麟在防守端的稳定性一直存在波动 。

但回顾其近期的国家队表现,当面临高强度国际对抗时,他的贡献确实有限。其技术特点在更高水平的对手面前难以稳定发挥,这使得他在国家队锋线的激烈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

男篮选材标准的变化

中国男篮的选材标准正随着篮球发展而演变。如今国家队更需要的是全面型球员,而非功能单一的专才。

从乔尔杰维奇到郭士强,国家队教练都强调球员需要具备全面的能力。内线球员要会外线技术,外线球员要具备内线意识。 欧洲强队从1号位到5号位全都能拉出来投篮,这样空间就会很大。

未来中国篮球需要身高更高且技术更好的球员,比如1米95以上的球员打1号位,两米出头的打2号位,三号位要到2米05。 这种趋势下,那些身高不足或技术单一的球员,将很难在国家队找到位置。

新一代球员如曾凡博、王俊杰、张陈治锋、杨瀚森等已开始挑起大梁。这些年轻球员的身体天赋不亚于任何中国男篮的前辈,他们需要的是时间和机会去成长。

未来国家队的名单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也更能真实反映中国篮球的人才储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体育   球员   男篮   国家队   意外   未来   中国男篮   内线   位置   后卫   能力   年轻   韩国队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