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愿以偿?蒙古煤炭停供中国,转向日韩?不!蒙古已经反悔了

蒙古塔本陶勒盖煤矿储量巨大,主要出产低硫低灰的优质炼焦煤。2022年底,蒙古曝光国有煤炭企业腐败案,涉及高管通过中间商低价卖煤,国家损失严重。2023年1月,额尔德尼斯塔本陶勒盖公司宣布,从2月起取消与中国买家的直接长协,所有煤炭改在蒙古证券交易所电子交易所公开拍卖,交货统一到边境监管区。

中国贸易商必须注册竞标,中标后再自己拉货到甘其毛都或策克口岸。这一下,原有长协全断了,口岸拉煤车短期锐减,大家都担心供应要出问题。

拍卖第一场2023年2月9日开锤,成交价比之前现货只贵一点点,但透明多了。之后场次越来越多,中国买家很快就适应了。2023全年,蒙古交易所卖出两千多万吨煤,几乎全是中国企业拿走。

甘其毛都口岸车流量从年初几百辆一天,很快回到一千多辆,全年过货三千多万吨。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蒙古炼焦煤进口5392万吨,同比翻了近六成,占中国炼焦煤进口一半多。塔本陶勒盖产量稳在三千万吨左右,洗选煤比例提高,煤质正好配中国钢厂。

新模式刚出时,西方媒体炒作说蒙古想甩开中国,减少依赖。蒙古矿业官员也放话,要吸引国际买家,避免单一市场风险。2023上半年,蒙古确实联系了日本韩国钢厂,聊过借天津港或大连港转运的事,还有少量询价。但实际一算账,日本韩国到岸价比澳煤俄煤贵一大截,物流还麻烦,很快就没下文了。

2023全年蒙古煤炭出口6960万吨,增长近一倍两成,收入88亿美元,全进中国。2024年直接冲到8375万吨,收入86.9亿美元,又创纪录。2025年头三个月出口1753万吨,虽然小降3%,但还是100%去中国。蒙古官方多次表态,中国需求是根本,未来出口目标八九千万吨都得靠中国钢产量。

蒙古是纯内陆国,想出海只能走中国港口,去日韩得交过境费、装卸费,每吨多30-50美元。日韩钢厂早习惯用澳煤硬焦煤,蒙古煤挥发分高,得改配比,海运还得二十多天,不如陆路直达中国快。2023到2025这三年,海关数据里蒙古对日韩煤炭出口基本为零,连小批量试探都没统计进去。

反过来,中国2023年1月澳煤放开后,当年进口5247万吨,2024年冲到八千万吨以上,2025上半年还保持高位。澳煤品质稳、海运便宜,补了高端配煤,但蒙古煤运费低、到得快,照样占中端主流。

蒙古很快就发现,拍卖赚了点,国家财政多进钱,但市场还是离不开中国。2024年交易所挂牌2661万吨,成交2236万吨,全走中蒙口岸。

额尔德尼斯塔本陶勒盖2024年产量破三千万吨,国家直接拿钱搞基建。2025年2月蒙古总理来华,签了嘎舒苏海图到甘其毛都跨境铁路协议,物流更快。蒙古矿业部长直说,离开中国市场不现实,出口目标八千万吨以上全指望中国。

中国这边进口渠道越来越多,蒙古煤占15%左右,澳煤也15%以上,俄煤印尼煤补剩下的。2023年下来,中国炼焦煤进口从1.02亿吨涨到1.22亿吨以上,供应稳得一批。蒙古贸易调整到头来把中蒙能源合作绑得更紧,所谓去日韩纯属空想。

这事儿说白了,地理位置和市场大小市场摆在那,想绕开最大买家根本玩不转。蒙古煤再好,运不出去也白搭。日韩需求就那么点,还得海运,成本一算就死心了。美国那边看热闹,以为中国要吃紧,结果中国澳煤一开,蒙古照样全卖中国。

蒙古拍卖搞了半天,国家多赚点,出口量反倒年年创新高,口岸车流从没断过。2025年煤价跌,蒙古还把出口目标定8300万吨,九成以上还得走甘其毛都。贸易这东西,喊口号容易,真干起来还得看实际账本。

现在中蒙俄经济走廊越建越顺,铁路一通,年运五千万吨轻轻松松。蒙古财政靠煤炭吃饭,中国钢厂靠蒙古煤配煤,双方越走越近。

拍卖模式腐败少了,价格公开了,贸易反而更稳。日韩那边连影子都没见着,蒙古煤车队天天在戈壁排长龙,全往中国跑。这几年数据摆在这,谁也绕不开谁。

蒙古煤炭这波操作,外界一开始以为要搞事情,结果三年过去,对华出口从六千多万吨干到八千多万吨,2025年还想奔一亿吨去。拍卖机制国家多拿钱,腐败少了,矿工工资涨了,中国钢厂煤源稳了,澳煤俄煤一起上,供应从来没紧巴过。地理决定命运,市场决定方向,喊再多口号也没用,车轮子一转,全往中国口岸跑。

蒙古煤这几年出口收入一年一个新高,2024年86亿多美元,占GDP快四成,国家拿这钱修路盖楼,老百姓日子好过点。

中国这边钢产量稳,配煤习惯改不了,蒙古煤性价比高,运费低,到货快,谁也不想换。日韩钢厂试过几次,算完账就摇头,澳煤便宜品质又好,干嘛费劲买蒙古的。结果蒙古煤堆矿区没人要,只能继续卖中国,价格还得跟着中国市场走。

2025年煤价跌,蒙古交易所流拍多了,赶紧调整挂牌量,发货周期也跟着中国需求走。总理换人也没变对华政策,因为钱在这摆着,经济不靠中国靠谁。跨境铁路一通,运力翻倍,蒙古直接把煤炭出口目标提到一亿吨,九成九还得进中国。贸易这玩意儿,喊口号没用,数据说明一切。

这几年中蒙煤炭贸易越做越大,口岸天天车水马龙,铁路公路一起上。蒙古赚了外汇,中国保了供应,美国那边看了一场空热闹。

蒙古想转日韩的想法,从头到尾就没落地过,地理卡死,市场卡死,想跑也跑不了。2025年了,甘其毛都一天还一千多辆车,全是拉煤去中国。事实摆在这,谁也改不了。

蒙古煤炭这事儿,三年看下来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想玩多元化容易,真干起来难。日韩市场小,物流贵,买家算账就跑了。蒙古煤再优质,也得认现实,全卖中国最划算。拍卖搞了,腐败少了,国家多赚了,出口量反倒年年涨,这叫因祸得福。

中国进口渠道宽了,蒙古煤澳煤俄煤一起上,钢厂随便挑,价格压得低低的。蒙古想反悔?晚了,车都开上高速了,往哪反方向开那叫找死。

2025年煤价低,蒙古还得咬牙卖中国,因为没别的路。口岸车队排几十公里,司机天天跑这条线,熟得不能再熟。贸易这东西,靠喊不来,得靠车轮子和船,蒙古就那点路,全通中国。日韩?想都别想,成本一算就哭。事实三年摆在这,谁也别想改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财经   蒙古   美国   如愿以偿   中国   煤炭   口岸   钢厂   焦煤   国家   市场   贸易   交易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