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首相要搞技术遏华,却没想日企要买中国芯片,反砸自家饭碗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上任后,很快将技术遏华列为核心政策方向。

她推动加码23类关键技术的对华出口管制,要求企业出口前必须申请单独许可,实质阻断了中低端技术合作。

同时设立战略技术基金,推动日企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印度等友岸国家,目标在2027年前将中国在日企供应链中的占比从45%降至30%以下。

此外还深化与芯片四方联盟的绑定,配合美国实施对华全链条技术围堵,连28纳米以下制程设备的出口都施加严格限制。

可这套政策刚铺开,日本企业的行动就与政府方向相悖,不少日企悄悄加大中国芯片采购量,甚至将二手半导体设备大量销往中国市场。

一边是政府全力构建技术壁垒,一边是企业主动维系对华合作,最终这场政策推行下来,最先受到冲击的却是日本本土半导体产业。

高市早苗的技术遏华政策,其实忽略了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深度依赖。

对日本半导体相关企业而言,中国市场早已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必需,2023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中中国占比达46%。

同期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额,是其对美出口额的五倍,除了市场,原材料依赖同样关键。

丰田、索尼等大型企业80%的稀土精炼产能依赖中国,镓、锗等芯片关键材料的对华依存度更是分别高达98%和60%。

2025年中方收紧稀土审批后,这些日企立刻面临原材料断供问题,直接导致减产,仅这一项造成的损失就超过50亿美元。

政府坚持推动脱钩,企业却要保障生存,日本企业只能依据市场规律寻找应对办法。

日本商社Restar、RYOSAN通过与中国台湾世平集团等第三方合作,2025年对华采购成熟制程芯片的数量较上年增长30%。

这些芯片以汽车、家电领域所需的功率器件和存储芯片为主,中国在该领域的产能占全球70%。

且价格比日本本土产品低15%至20%,对需要控制成本的日企来说,这样的选择符合企业经营逻辑。

二手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动态更能体现日企的实际需求,由于旧设备不在出口管制范围内,中国企业近年采购量持续增加,直接带动日本二手设备价格上涨。

2025年,普通二手芯片设备价格涨幅达20%,核心设备价格甚至上涨三倍。

有日本二手设备经销商透露,当前仓库中近90%的旧设备,最终都会销往中国。

即便是罗姆这样的老牌半导体企业,在2025年遭遇12年来首次亏损的情况下,也没有放弃中国市场,反而通过与中国阿尔特汽车成立合资公司,间接采购中国芯片以满足自身客户需求。

企业的这些选择,很快反映在市场数据上,高市早苗的技术遏华政策,最先冲击到的就是日本本土半导体企业。

2025年1至9月,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额同比下降20%,东京电子、SCREEN等行业龙头企业来自中国的订单直接减少35%。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从2022年的28%提升至2025年的38%,其中清洗设备等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率更是突破60%。

利润层面的压力同样显著,2025年第二季度,索尼利润暴跌27%,东芝半导体部门直接裁员1200人。

而中国的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同期营收却增长30.9%,双方业绩一降一升的差距十分明显。

这种差距并非偶然,本质是日本政府政策与市场规律相背离的结果,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全球分工,强行切割供应链,最终只会让本国企业失去关键市场和技术迭代的反馈渠道。

深入分析不难发现,高市早苗的技术遏华政策之所以未能达到预期,源于对三个关键问题的误判。

首先是低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韧性,日本原本希望通过设备限制延缓中国产业发展。

但长江存储已实现294层3DNAND闪存量产,其位密度超过三星、SK海力士。

长鑫存储也成长为全球第四大DRAM厂商,成熟制程领域的技术替代已经成型,并非单纯依靠封锁就能阻挡。

其次是高估了日企承受脱钩的能力,政府推崇的友岸外包看似能减少对华依赖,实际操作中却面临诸多难题。

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短缺,日企转移产能的成本比在国内高出25%至30%,且无法复制中国的产业集群效应,最终往往陷入成本高企却效率低下的困境。

最后是忽视了全球产业链的关联性,日本限制出口的23类设备中,有35%包含美制零部件,中国企业通过第三方采购、技术拆解等方式,仍能获取关键技术。

反观日本企业,因失去中国市场,无法通过实际应用场景获取技术迭代所需的反馈,逐渐丧失竞争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政策与市场的背离还将成本转嫁至全球产业链,2025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芯片价格环比上涨8%,汽车芯片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

宝马、大众等欧洲车企每月因此损失超过10亿欧元,日本也陷入“谁先发起封锁谁先受损”的被动局面。

而日本企业的选择,本质上是对全球化规律的认可,半导体产业分工精细,没有任何国家能脱离全球供应链独自实现产业发展。

高市早苗的技术遏华计划,最终败给了市场的现实逻辑,政府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切断技术联系。

企业却需依靠市场合作维持生存,这种内在矛盾不仅让日本半导体产业遭遇营收暴跌、订单流失的冲击,更暴露了单边技术封锁的非理性。

在产业链深度交织的当下,合作共赢不是口号,而是所有企业必须遵循的生存法则,强行逆规律而行,最终只会让自身产业承受代价,砸了自家的饭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科技   首相   饭碗   中国   芯片   技术   日本   三星   企业   市场   中国市场   设备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