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择机”“择时”?乘客突发疾病医生为何不救?丨深一度周荐

本周「深一度」周荐

为你推荐四篇优质好文,

来自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

知名媒体

@中国新闻周刊、

@南风窗NFC、

@财新网

碎片化时代,

【头条深一度】坚持陪你深度思考。




01 【头条独家】@李稻葵:《央行宣布降息降准,为何降息降准要“择机”或者“适时”?》

独家好文摘选:

既然降准降息具有如此显著的积极效应,为何仍需择机或适时推进?央行的决策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因素考量:

一是国际市场因素。

2025年的经济环境与十年前的2015年存在本质差异。2015年8月11日,我国启动汇率改革,放宽了汇率交易的波动区间,这一举措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导致部分资金外流,当时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

而在2025年,美国对全球实施极限关税施压,但出人意料的是,美国金融市场陷入动荡。美国国债价格下跌,美元对主要货币的平均汇率走低,国际资本开始从美国市场流出。然而,资本流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美元汇率指数随时可能反弹,这种波动的复杂性和剧烈程度远超以往。

在美元汇率波动频繁且不可预测的背景下,央行采取谨慎态度,密切观察国际市场动态,避免贸然实施降准降息政策。尽管目前我国具备实施降准降息的政策空间,短期内政策调整不会导致大规模资金外流,但考虑到国际资本流动的潜在风险,央行仍保持审慎,以防资本回流带来不利影响。


编辑推荐: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这一举措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背景?降准降息又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头条的独家发文解答了以上问题。本文拨开纷繁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迷雾,直指问题核心;从最基础的货币政策原理入手,剖析了美国金融市场现状以及我国国内的经济运作形式,由浅入深,层层递推地解答了央行强调“择机”“择时”背后的含义。


02 【头条独家】@财新网:《特朗普的执念与美国关税史:“以邻为壑”之后大萧条,高税率的消退与回潮》


独家好文摘选:

当下特朗普对于高关税的执念,有一定历史、文化因素,也显然与麦金利总统时期的政策及当时美国工业崛起有关。特朗普提出的对等关税,已经超出了原有关税的范畴,还涵盖了他所认为的不公平、歧视性的域外税收及非税收因素,包括增值税、补贴、汇率等。可以说,对等关税是按他认为的方式,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各种非关税壁垒换算成关税形式,通过迫使各国主动与美国谈判,最终希望实现缩小美国贸易逆差、让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目标。

特朗普的设想能够如愿吗?

不考虑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全球化程度等客观因素,套用某一时期的政策,能否重现昨日辉煌?从历史上看,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即使是提高关税税率保护某些特定产业,《麦金利关税法案》与《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的结果也十分悬殊。

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孙黎撰文称,这种差异源于经济结构、全球化程度、政策执行背景及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编辑推荐:

当全球贸易体系因美国关税政策又一次经历剧烈的震荡,这场看似 “美国优先” 的政策选择,实则是历史周期中保护主义与全球化的冲突。本篇独家好文来自@财新网,在「头条深一度」专栏中,用户可免费阅读部分财新网需付费订阅的深度特稿。本文以跨越百年的美国关税史为镜,深度解析特朗普 “对等关税” 的前世今生:从1930 年的《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案》的历史语境到2025年 的“关税壁垒第三季”的国际背景,从对等关税的短期代价到长期风险,当历史经验照进现实,看懂这场跨越百年的关税迷局,不仅是理解当下贸易摩擦的钥匙,更是审视全球化退潮期大国政策逻辑的关键 。


03 【优质好文】@中国新闻周刊:《年轻人涌入医院买面包》

优质好文摘选:

近几年,“中式”成了消费领域的新流行。聚焦到食养赛道,去年以来,养生水也逐渐成为行业爆款。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中式养生水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报告》预计,2024—2028年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高达88.9%,2028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08亿元。

在整个新中式养生潮风靡的背景下,中式面包的出现也顺理成章。

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在养生消费风尚的推动下,年轻人群对于健康管理有着积极的态度,而在中医院、中药店等传统中医药文化浓厚的场所周边,设立或推广融合养生元素的美食与面包等创新产品,能更有效地吸引并满足那些追求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这些产品不仅是食品,还承载着提醒消费者关注健康、实践养生理念的功能,从而在市场中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肖竹青指出。


编辑推荐:

继“朋克养生”“八段锦”等年轻人的养生方式在社交媒体走红,“八珍司康”“折耳根面包”等中式面包又登上了网络“新中式养生”的风口。医院场景里“看完病顺手买面包” 的动线设计、消费者的好奇心、社交媒体的话题讨论……@中国新闻周刊这篇深度好文,为我们揭开了现期火热的中式烘培破圈背后的动因。本文还援引消费者、相关行业人员的观点以及调查数据,讨论了中式面包是否可以进行可持续的品类创新。在快节奏生活与健康焦虑并存的当下,如何让 “药食同源” 从流量热潮变为长效价值,才是真正值得探讨的商业命题。


04 【优质好文】@南风窗NFC:《乘客突发急病,医生为何不救》

现实会让一些医生面对突发状况时产生顾虑/《问心》剧照


优质好文摘选:

王德森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几年前,曾出现过“救人反被告”的案例。

2017年,一名72岁的齐老太在药店突然晕厥,药店老板孙向波在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时,压断了双侧12根肋骨。事后,齐老太将孙向波告上法庭,要求他支付近10万元的赔偿金。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和再审,最终在2021年,法院认定孙向波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一位法律相关人士汤诗诣告诉南风窗,法院如此判决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孙医生在紧急情况下自愿救助老太,其施救行为恰当,救治过程不存在过错。至于老太肋骨骨折,是对骨骼脆弱的老年人进行心肺复苏时难以避免的伤害。试想,若医生未施以援手,老太失去的很可能是生命;

二是自愿救助他人是美德,如果救助人因此承担责任将导致社会价值观没落,不利于激励医生进行院外救助,更不利于弘扬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但和“扶不扶”一样,只要有一例诸如此类的诉讼发生,不管判决如何,造成的社会影响都是巨大的。


编辑推荐:

飞机上,高铁上乘客身体突发状况,需要医生急救,医生是否应该挺身而出?本该被鼓励的善意之举,成了一场权衡利弊后的风险决策。本篇「头条深一度」社会观察,来自@南风窗NFC。文章直击公共交通急救现场,透过医生、乘务员、法律专家的多维视角,剖析制度漏洞与社会心态,揭开了施救背后的深层矛盾 :执业资质审查、全程录像留痕、事后信息登记等流程,让救人变成 "风险决策";法律虽有免责条款,但 "重大过失" 界定模糊、反诬告机制缺位,仍让医生心有顾虑;社交媒体对医疗行为的 "放大镜式审视",加剧了医生对舆论风险的担忧。规范制度保护与社会舆论,才能拯救“救还是不救”背后的社会信任滑坡,才能将“救援”转换为有“底气的选择”。



看每日精选独家好文,

欢迎前往头条深一度频道,

头条APP搜索

「头条深一度」即可观看。


头条深一度是今日头条推出的深度阅读频道,每日为你精选国际、财经、科技、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优质好文,打造沉浸式深度阅读体验。在这里,你能读到权威媒体对热点事件鞭辟入里的深度报道,洞察各类政策对市场与民生的深远影响。专家和大V们带你洞察表象之下的深层逻辑,分享不为人知的行业内幕与发展趋势。

无论你是关注国际风云变幻想了解大国间的博弈逻辑,还是对财经领域感兴趣期望精准把握市场脉搏,亦或是钟情于科技前沿动态想探索创新对生活的改变,头条深一度都能满足你的阅读需求,致力于带你穿透表象,探寻事物本质,实现认知进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6-03

标签:财经   乘客   疾病   医生   关税   美国   政策   面包   央行   老太   深度   对等   因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