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胡同口王姐的绝活:揉面?醒面?不存在的!
上礼拜三接孩子放学,碰见隔壁单元的李婶端着保温桶急匆匆往外走。我一问才知道,她闺女加班胃疼,赶着送碗热乎的疙瘩汤。"现在年轻人哪会做这个哟,光醒面就得半小时..."李婶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在社区食堂学来的绝招——根本不用醒面!
那天掌勺的刘师傅是国营饭店退休的老厨子,他边搅面糊边说:"疙瘩汤要筋道,关键在手法不在时间。"说着抄起漏勺,面糊顺着孔眼"唰唰"往下掉,落在滚水里瞬间变成珍珠大小的面疙瘩。这招我回家试了七次才摸准门道,现在我家那口子半夜加班回来,我五分钟就能端出碗透亮的汤,疙瘩咬起来咯吱响。
您可别不信邪,上周我表妹带着孩子来串门,小外甥女挑食不肯吃饭。我现拆了包饺子粉,冰箱里摸出俩西红柿,等她们娘俩换拖鞋的功夫,灶上已经飘香味了。小姑娘连喝两碗,临走还问:"姨,这个QQ的小球球明天还能吃吗?"
(第二章)手把手教学:跟搅水泥一个理儿的面疙瘩
咱先把家伙什备齐喽:中号汤锅、漏勺(孔别太密,跟绿豆差不多大就行)、两双筷子(后面告诉您为啥)。重点来了——面粉得用高筋的!去年图便宜买错低筋粉,搅出来的疙瘩跟面糊似的,整锅汤浑得能当浆糊使。
西红柿挑软的,冰箱里冻过的最好。您别笑,上回我跟菜市场老张学的:冻过的西红柿一撕皮就掉,沙瓤出得特别快。划十字刀放碗里,浇开水焖三分钟,这功夫正好和面。
关键步骤来了!挖三勺面粉倒进大碗,接冷水龙头开最小——对,就那种要断不断的细水流。左手转碗右手拿筷子,跟工地搅水泥似的画圈。看着面粉结成小颗粒就停手,这时候面疙瘩应该是松散的,粘在筷子上的面糊能拉出尖角。
这时候把漏勺架在汤锅上,面疙瘩倒进去用筷子扒拉。跟您说个秘密:好漏勺要斜着45度晃,这样掉下去的疙瘩大小均匀。锅里水保持将开未开的状态(冒虾眼泡),下锅的疙瘩先沉底再浮上来,这时候赶紧捞到凉水里过一遍——保证筋道的秘诀就在这儿!
西红柿撕成小块,热锅凉油扔几粒花椒爆香。等油微微冒烟,抓把葱花扔进去"刺啦"一声响,这时候倒西红柿得用铲子使劲压。教您个绝招:撒小半勺盐能让西红柿更快出沙,比放糖管用多了。
(第三章)这几个动作错了,疙瘩汤秒变浆糊
头等大事是水温控制。上个月教我弟媳,她非把水烧得咕嘟冒泡才下面疙瘩,结果煮出一锅面片汤。正确做法是保持水面刚起鱼眼泡,疙瘩下锅20秒就捞,过完冷水再回锅煮,这样汤清得像龙井茶。
和面时水流控制是门艺术。我头三次做的时候,水龙头开大了直接和成面团。后来在建筑工地看见工人拌水泥,突然开窍——得让水像春雨似的慢慢浸润面粉。现在我家闺女都能操作,她总结说:"水流比奶奶织毛衣的线还细就对了。"
西红柿煸炒不到位绝对不行!去年中秋家宴,我二姑把西红柿切块随便炒两下就加水,结果汤里漂着西红柿皮,喝起来水了吧唧的。后来跟食堂刘师傅偷师,学会用铁铲碾着炒,要炒到锅底出现焦化层,这时候添热水,汤瞬间变成诱人的橙红色。
(第四章)写在厨房墙上的暖心话
说实在的,这碗疙瘩汤撑起了我家无数个手忙脚乱的清晨。记得有回孩子发烧,凌晨三点哭闹着要喝汤,从开冰箱到端上桌真就用了五分钟。看着小祖宗抱着碗吸溜,当妈的再累也值了。
您要是头回做砸了也别灰心,我当初连废三锅面疙瘩,气得差点把漏勺扔了。后来琢磨明白:面糊稠了加粉,稀了滴水,就跟过日子似的得学会找补。哪天您做成功了,别忘了往汤里卧个荷包蛋,撒把翠绿的香菜——这日子啊,就在这热腾腾的烟火气里越过越有滋味。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