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扬国粹,大医精诚护健康

——湘潭市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侧记

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近年来,湘潭市中医医院锚定建设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目标,通过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坚持人才强基、专科领航、基层赋能、文化润心,浓墨重彩描绘区域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新版图。

引育人才,打造中医药事业发展“强磁场”

湘潭市中医医院以“名医领航+梯队赋能”为人才战略,通过“高端引智+本土培育”双轮驱动,全力打造中医药人才发展的“强磁场”,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2020年8月,国医大师刘志明传承工作室落户,刘志明教授受聘为湘潭市中医药发展终身技术顾问;2024年8月,全国名中医袁长津教授传承工作站挂牌;2025年6月,全国名中医尤昭玲教授传承工作室又花落于此。除拥有国家级的大师传承工作室(工作站)外,医院还引进和设立了湖南省名中医蒋益兰教授、章薇教授、杨寿峨教授和姜升平教授的传承工作室。

国医大师刘志明教授(中)与传承工作室弟子研讨中医药方。

如今,湘潭市中医医院的人才梯队熠熠生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省名中医4人坐镇领航;高级职称160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93人形成中坚力量;大伤科主任曹谦作为湖南省中医骨伤科学科带头人,汤智团队入选湘潭市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彰显出医院在各领域的强劲实力。

在人才建设的实践中,医院构建起“名老中医-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基层医师”四级传承体系,打造“名医领衔、骨干支撑、青年储备”的人才矩阵。今年6月,罗高俊、罗纯清等7人分别获评D类市级领军人才和E类高级人才,至此,高端人才和人才培养基本覆盖所有学科。众多专家骨干如李琳、王瑛、曹谦等纷纷拜入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门下,通过“跟师-考核-出师”机制,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有力推动中医重点学科建设。

一名来自湖北随州的锁骨骨折患者,考虑到手术的风险和漫长的恢复期,寻求解决方案时了解到了湘潭市中医医院大伤科主任曹谦的名气,于是辗转几百里来到市中医医院跨省求医。曹谦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细致入微的治疗方案,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及中药外敷内调等非手术手段,治愈了患者的锁骨骨折。满怀感激的患者送上了写有“医德可敬、医术高明”的锦旗。

培育专科,构建特色学科发展“雁阵群”

在专科发展的版图上,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科和老年病科荣登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针灸科、康复科等8个专科跻身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另有15个市级重点专科作为坚实根基。其中,老年病科为国家“十二五”培育项目与优势专科建设单位,骨伤科、肛肠科纳入省级优势专科集群,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雁阵布局。

全国重点专病专科——湘潭市中医医院小儿马蹄内翻足科(小儿矫形科)创始人杨寿峨,带领团队在传承中守正创新,为全国30多个省市的7000余例肢体畸形患儿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如今,她又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将诊疗技术延伸拓展至治疗脑瘫并发马蹄内翻足、O型腿、X型腿、外翻足、肘内翻畸形、骨折畸形愈合矫形等,帮助更多患儿走出残障困境。

湖南省名中医杨寿峨教授在义诊活动中为有需求的群众开药方。

骨伤科作为医院的“金字招牌”,传承自百年“杨氏骨伤科”。四代传承,薪火不息,“杨氏正骨术”更被列入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起医院每年举办杨氏正骨培训班,汇聚全国正骨流派人才,在交流切磋中推动正骨技术的传播。

大伤科主任曹谦(左)以正骨之术精心医治骨折患者。

大伤科主任曹谦作为湘潭杨氏骨伤科第四代嫡系传人,率团队将杨氏正骨术推广至河南、广东等地,践行“兼济天下”的医者情怀,并以其高超医术造福患者。

福建一名5岁儿童一年前肘部摔伤造成孟氏骨折,因未及时有效治疗,随着发育手肘脱位处变形突出。家长带其辗转全国多家医院,均被告知需手术,且术后可能有关节功能受限等风险。曹谦接诊后,采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和棉垫加压固定,后续辅以按摩、中药熏洗、功能锻炼等治疗手段,几个月后孩子患肢外观及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在骨伤治疗中,科室秉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理念,既坚守中医正骨精髓,又积极与北京望京医院、上海六院等顶尖机构合作,以前沿技术攻克顽疾。2021年-2024年,科室手术台次增长超28%,三、四类高难度手术占比显著提升,危重症收治量更是激增365.69%。

小王在篮球比赛中扭伤左踝关节,之后外踝后方的肌腱总会在运动时脱出来,被确诊为 “腓骨肌腱滑脱”。医院副主任医师成勇峰接诊后,为小王实施了腓骨肌腱上支持带修复手术,成功恢复了腓骨肌腱的稳定性。术后,小王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今年5月,医院与湘雅医院携手,建立协作指导关系,湘雅医院骨科大主任唐举玉教授团队定期坐诊、手术,让湘潭患者“足不出市”享名医诊疗,更助推骨科、皮瓣修复等技术再攀高峰。

患者陈先生左足踝部被开水烫伤,在南方某医院三次手术均收效甚微,患处感染流脓、跟腱外露。患者转到市中医医院后,唐教授指导医院手术医生运用“唐氏穿支皮瓣”法实施游离皮瓣翻修术,让患者的左足重获“新生”,此项技术填补了市内空白。

科研领域同样成果斐然,依托省级示范基地,构建“临床-科研-转化”闭环,近三年斩获49项课题、16项科技奖,研发10种院内制剂,让科研成果切实服务临床、服务于患者。

下沉资源,铺就中医药惠民服务“连心路”

在守护百姓健康的征程中,湘潭市中医医院始终将“惠民”二字镌刻于心。2024年11月,湘潭市中医医疗专科联盟成立,30家基层医疗机构与市中医医院携手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网络,将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输送到百姓身边,铺就了一条与群众的“连心路”。

医院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5个基层名中医工作站相继挂牌,让省名中医的精湛诊疗服务不再遥不可及。

同时,2个康复联合病房、1个康复联合门诊落地基层,12家“中医馆”培育建成,为基层中医服务筑牢了坚实框架。这些举措,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康复治疗。

专家下沉、技术扎根是赋能基层医疗的关键。医院定期派驻专家到基层坐诊、查房,开展“第一书记”组团帮扶,举办“杨氏骨科基层行”等活动。面向基层医护人员开展10类45项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让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走进千家万户。2024年8月,“名中医团队进基层”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覆盖岳塘、湘乡、韶山等地,“杨氏骨科”“刘氏内科”等特色专科团队,用精湛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

湘潭市中医医院经常开展各类中医药培训,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

2024年,一位老娭毑不慎摔倒受伤,楠竹山镇卫生院检查为右股骨颈骨折。时任卫生院“第一书记”的市中医医院骨科专家曾屹立即安排绿色通道转诊,老人被迅速送至市中医医院。之后,骨科团队为老人成功实施了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老人转回楠竹山镇卫生院接受后续康复治疗,恢复良好。老人说:“谢谢两家医院的共同努力,让我这么快就能下地行走了!”  

此外,医院还以文化为纽带,连续12年举办“秋冬养生膏方节”、连续6年举办“端午养生文化节”,创新推出“中医夜市”。这些中医药文化活动中,群众体验中医理疗、品尝养生茶饮、参与中医药知识问答、学习八段锦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孩子们在趣味活动中认识了常见中药材,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位家长感慨道:“这样的活动太有意思了,孩子不仅玩得开心,还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

一年一度的“秋冬养生膏方节”已成为湘潭市中医医院科普养生知识、弘扬中医文化的品牌活动之一。

文化引领,绘就医院发展新蓝图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湘潭市中医医院始终怀揣精诚之心,着力在管理、服务、文化等多个维度精耕细作。

以“清廉四诊法”为纲,医院将中医智慧融入廉政建设。借“望闻问切”之妙,外塑清正形象,内筑廉洁根基,成功入选湖南省清廉医院样本,树起行业清风标杆;普法宣传上,面向职工以案例析法理,面向患者借诊疗传法律,获评湖南省卫生健康委“法治建设优秀集体”,让法治精神浸润医患心田。

传承四代的“杨氏骨伤”,以仁心仁术立口碑;68载的深厚积淀,让湘潭百姓情牵于此。如今,医院凭借中医特色与前沿技术,吸引域内外患者慕名而来。2021-2024年,门急诊量增长27.33%,患者满意度和职工满意度均为全市第一,外地患者占比显著提升,彰显强劲辐射力。

未来,医院将秉持“中医为主,中西医互补”理念,守正创新,乘势而上,以守护人民健康为使命,推动中医药这一民族瑰宝焕发新的生机,向着更高质量发展的彼岸破浪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养生   精诚   国粹   健康   湘潭市   中医   医院   中医药   中医医院   基层   专科   患者   人才   教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