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瓶饮料,让中国小商店老板们卖疯了

饮料市场的争夺,从未停止。即使策略简单粗暴,也依旧有效。


过去,小至330ml的迷你包装,大至900ml的大包装,在饮料市场的红海中成为一股清流。今夏,当市场暗流再次汹涌,1.5L更大包装饮料再次横扫货架,肉眼可见地成为打工人在这个夏天消暑解渴的“搭子”。


1.5L、2L席卷饮料货架


今年的大包装饮料,火药味十足。首先是东方树叶率先吹响号角,不仅祭出1.5L装的青柑普洱、茉莉花茶、乌龙茶,在价格上也更加让人心动。一瓶900ml的东方树叶价格7元左右,但1.5升的东方树叶却做到了9.9元,甚至更低价格。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说,自己太爱喝了,而且一瓶才9.9元。也有网友反映,赶上外卖大战,自己在美团平台上,花3.4元买了一瓶。还有网友称,刚买,一瓶不到7元。两种规格在差价2.9元甚至同等价位的时候,却能喝到近双倍的饮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都堪称“磁石级”。


来源:小红书


消费者都爱,其他饮料品牌岂会坐视?除了东方树叶之外,商超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超大瓶装饮料。比如,元气森林、三得利等多个品牌推出了1升至2升不等的大瓶装饮料;连汇源果汁也推出了2升大桶装,旺仔牛奶则推出1升利乐装。这股势不可挡的超大瓶趋势已经蔓延到无糖茶、电解质水、咖啡等全品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即饮饮料品牌之外,新式茶饮品牌也积极参战。如茶百道推出大桶装水果茶,奈雪的茶推出2.2升装限定西瓜桶,喜茶宣布推出高人气饮品小奶茉的超大杯版本......


一时间,“超大瓶”不再是为了消费猎奇心理而推的短期产品,而是2025品牌们市场抢夺份额、锁定消费者的核心武器。


尼尔森发布的报告显示,600-1249ml规格的大瓶装饮料销售额,从2019年的6.4%增长至2023年的11.3%,其中功能饮料增长213%,即饮茶增长105%。


为什么火了?


“不是小瓶装买不起,而是大瓶装更有性价比。”


大瓶装饮料对消费者而言,最直观的吸引力显然来自性价比。不仅是东方树叶,各品牌大包装饮料基本主打“加量不加价”,若以每100ml的单价计算,大包装饮料起码比普通包装便宜20%以上。尤其是在性价比趋势下,消费者对家庭装、量贩装的性价比敏感度显著提升。


此外,大瓶装的兴起还源于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延伸,最为显著的便是近两年家庭与集体消费场景的崛起,如露营、野餐等户外场景。小瓶装饮料满足的是个人的即时性需求,而大瓶装更适合家庭、朋友之间的“共享”。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露营相关订单同比增长240%,其中“多人套餐”占比超70%;这类场景中,大瓶装饮料的携带效率和分享便利性远高于小瓶装。


来源:小红书-酒涡头目


办公室场景的突破同样关键。在社交媒体上可见,不少白领群体将1.5升装甚至更大容量的饮品作为一天的“水替”,这种“一瓶管一天”的设计,进一步将场景停留时间延长至8小时以上。有零售商超的数据显示,大瓶装在办公室场景的复购率达60%。


对于厂家而言,大瓶装也是节约成本的良策。近年来,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大部分饮料瓶的主要原料PET塑料价格大幅上涨。有品牌提到,PET、纸箱、物流等因素都是其产品零售价上涨的原因,再加上蔗糖等其他原料价格上涨,使用大瓶装的品牌显然更能稀释成本,且不会让消费者直接感知到价格波动。


据测算,一个1.5L瓶的包材成本占比仅约15%,而500ml小瓶高达22%。在包材涨价时,大瓶能更有效地稀释原材料占比。


此外,大瓶装对厂商来说也有助于横向扩大品牌市场。有市场分析师指出,大包装饮品的推出,可看作是企业在成熟期采取的一种市场渗透和价格策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东方树叶在无糖茶中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但在即饮茶赛道中,还有康师傅、三得利等对手,因此作为头部品牌的东方树叶,有动力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建立差异化优势。


会持续流行下去吗?


直接说结论,饮料市场超大瓶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消费者、厂商在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一次“合谋”:一方面,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以及对性价比的追求,注定了超大瓶装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会消失;另一方面,厂商在看到超大瓶的市场,尝到甜头后,也注定了超大瓶包装将持续吸引到更多品类的玩家进入。接下来的超大瓶饮料市场才是重头好戏。不过,纳食认为,并不是所有的饮料“变大”了就有机会。



一要足够健康。超大瓶装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水替”的同时,也不免对健康抱有一定的质疑,这就使他们对饮料的成分、品质甚至是健康价值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足够健康是超大瓶饮料的前提,如果厂家不能在健康化方面做出调整,将可能面临市场萎缩的风险。


二真性价比。在饮品行业中,大容量、“牛饮装”向来带给消费者物超所值的感觉,但也不乏出现一些浑水摸鱼的品牌,打着超大瓶更便宜的旗号,实则暗暗涨价“背刺”消费者。比如有消费者曾遭遇某品牌奶茶1.5L装(约13元)折算每500ml单价4.3元,反而比单买500ml装(3.6元)贵7毛钱,在这里纳食只想说一句:真诚才是最大的杀手锏。


三是要足够满足细分场景。当所有厂家都在推超大瓶包装时,单纯的增大容量将不再有竞争力,还需要在“大”的价值上进一步提升,比如,更抗摔的瓶身、更便携的提手设计等等,聚焦更加细分的消费场景。


如今继mini装、大包装之后,“超大瓶装”的好戏才刚刚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谁能笑傲这个夏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美食   中国   饮料   老板   消费者   品牌   市场   树叶   场景   性价比   价格   饮品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